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词类活用ppt课件

文言文词类活用ppt课件


(数词“一”用作动词:统一)
再 见
今天我们来复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 名 词 的 活 用
三 形 容 词 的 活 用 .
•1.一般动词。 •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4.作状语。 •1. 名词。 •2. 一般动词。 •3.使动用法。 •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
二 动 词 的 活 用
.
.
•1. 名词。 •2. 使动用法。语的位 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 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 如: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贵以近知远,以 所见知所不见 1、“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长”表示“长处”,“短”表示“短处”。
2.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
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二月草已芽”(《采草药》)。“芽”表 示“发芽” 1.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盟约——订立盟约) 2.赵王之子孙侯者(《触龙说赵太后》) (五爵之第二等——封为侯)
2.名词活用为使动
2.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 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 必带宾语。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 宴》)。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既东封郑。 (《烛之武退秦师》)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上面——向上)(下面——向下)
2.南取汉中。(《过秦论》)
(南——向南)
3.西举巴蜀。(《过秦论》) (西——向西) 4.东割膏腴之地。(《六国论》)

(东——向东)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 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
(利益 → 使……得到好处) 2、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定 → 使……安定)
4.形容词活用作意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
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 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 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 为„”或“把„„当作„„”。如, “且庸人尚羞之”中的“羞”,表示 “把„„当作羞耻”。如:吾妻之美我 者,私我也。(美丽 → 以为……美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
(边邑——把……当作边邑)
4.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
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 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 词活用成了状语 。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B.用名词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特 征、状态。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时间。E.表示动 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F.表示事物的发 展变化
四 数 词 用 作 动 词
.
一.名词的活用
条件:
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代词或处所名 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 词;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 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 用成了动词。 名词活用的类型: 1.一般动词。 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4.作状语。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旁边——在旁边)
E.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
(瓮——以瓮)(绳子——以绳子)
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1.日削月割。
《六国论》 (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天——每天)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3.动词的为动用法

1、祭祀必祝之
《触龙说赵太后》
(祝,祈祷。动词的为动用法:为……祈祷) 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 (泣:为……哭泣)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哀:为……而哀)
4.伏清白以死直兮.《离骚》
(死:为……而死)
三.形容词的活用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赐”作动词“为”的宾语,

用作名词,恩惠) 2、于是从散约败 《过秦论》 动词“约”与“败”组成主谓结构,用 作名词:盟约、联盟)
3、追亡逐北
《过秦论》
(动词“亡”“北”处在动宾结构的宾语 位置,用作名词:逃跑的军队、败北的军 队)
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5.形容词活用作为动用法
念悲其远也 《触龙说赵太后》
(悲,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伤)
四.数词用作动词

1、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 (数词“一”用作动词:看作一样) 2、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数词“一”处在谓语的位置, 用作动词:是一样的)

3、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的动 词。 如: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坏、 破旧 → 损害) 1、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不多 → 缺少)
2、且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衰弱 → 减少)
3.形容词活用作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
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如:“以愚黔首”(《过秦论》)“愚”, 表示“使„„愚笨”。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船——用船)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眼睛——用眼)(耳朵——用耳) 3.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兄长——以对待兄长之礼)
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时间

1.内立法度。(《过秦论》) (国内——在国内)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夜间——在夜间) 3.有大石侧立千尺。 (《石钟山记》)
(天——一天天地)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3.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
1.动词活用为名词。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
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 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 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 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 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字,被定语修饰。如: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 “救”,表示“救兵”。
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 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 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 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 了动词。 1.活用为名词。2.用作一般动词。 3.使动用法。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
1.席卷天下。(《过秦论》)
(席子——像卷席子那样) 2.包举宇内。(《过秦论》) (包裹——像包包裹那样) 3.囊括四海。(《过秦论》) (口袋——像装口袋那样)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像云一样)(回声——像回声一样) (影子——像影子一样)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
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 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烛之武 退秦师(退,带宾语“秦师”,动词的使动 用法:使……退却)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劝学》 (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疆界——使……成为疆界)
3.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
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 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 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翻译成“以……为……”或“认为…… 是……”或“把……当作……”。 1.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