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总结1-7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礼服、戴礼帽 )2、鼓瑟希(鼓:名词作动词,弹奏)3、风乎舞雩(风:名→动,吹风、乘凉)4、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1-12报任安书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名词作动词显露)思垂空文以自见(使动用法使……流传)1-23劝学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1-28石钟山记(一)名词作状语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②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③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④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①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三)使动用法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2-6师说1.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4.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6.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7.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8.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9.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10. 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11.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12.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让……学习)2-12五人墓碑记1. 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象奴隶一样的)2.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3. 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4.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动用,作记)5.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名词动用,用盒子装)6.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名词用如动词,伸张)7.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名词动用,出任……巡抚)8. 缇骑按剑而前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9. 不敢复有株治 (动词用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10.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形容词用为名词,先导、表率)11.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用作名词,远近的百姓)12. 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形容词用作动词,享尽)13. 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用作动词,表明)14.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15. 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 )16. 安能屈豪杰之流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2-17 琵琶行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时间名词充当状语)2、遂命酒(酒,受助动词“命”修饰,动词)3、商人重利轻离别(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2-21鸿门宴A.名词作动词1. 沛公军霸上(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2.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3. 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4. 不可不语(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5. 吾得兄事之( 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6. 道芷阳 (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 )7. 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8. 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9. 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B.名词作状语1.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2.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3.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4.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5.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C.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D.形容词作名词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E.使动、意动句1.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2.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下来3.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百余骑)跟从4.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使(他)停止下来2-26张衡传1. 时天下承平日久 (名词作状语,当时。

)2. 衡少善属文(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同上 )4. 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5. 大将军邓奇其才(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3-11廉颇蔺相如列传A.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④怀其璧(怀,怀揣着)⑤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⑧臣语曰(语,告诉)⑨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⑩赵王鼓瑟(鼓:弹奏)①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B.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⑥乃辞谢(辞:用委婉的言辞)C.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⑤归璧与赵(归:使……归)D.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E.形容词作动词: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③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F 形容词作名词: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②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之责)G.动词作名词: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3-27赤壁赋《赤壁赋》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②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③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④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⑤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⑥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⑦月明星稀,鸟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⑧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⑨侣鱼虾瓶友蘸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⑩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形容词作动词)11 横槊赋诗横执,名词作动词1-7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宾语前置句①毋吾以也(即,毋以吾也)(这一句也是省略句)②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③则何以哉(即,则以何哉)④尔何如(即,尔如何)2、状语后置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③浴乎沂,风乎舞雩④为国以礼⑤异乎三子者之撰1-12报任安书1、被动句:至激于义理者不然(被动句)2、省略句: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3、判断句:《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4、倒装句之定语后置:无兄弟之亲1-23劝学(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1-28石钟山记(一)判断句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此鹳鹤也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④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⑤此世所以不传也(二)省略句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②磔磔(于)云霄间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三)宾语前置①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②余是以记之(“是以”即“以是”)(四)定语后置①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五)介词结构后置①得双石于潭上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而大声发于水上2-6师说(一)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断)(二)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三)倒装句1.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3)不拘于时,学于余(于余学,介宾短语后置)2.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 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语)(4)(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2-12五人墓碑记一、变式句1.谁为哀者?(宾语前置)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3、状语(介词结构)后置1)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2)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3)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4)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5)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6) 不能容于远近7)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延8) 赠谥美显,荣于身后9)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10)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11)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二、判断句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3.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4.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5.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6.斯固百世之遇也7.斯固百世之遇也8.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三、被动句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3.不能容于远近2-17 琵琶行2、转徙於江湖间(介词结构后置)3、尝学琵琶於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后置)4、闻其人,本长安倡女(判断句)5、使快弹数曲(“使”后省宾语“之”)6、送客湓浦口(“客”后省介词“于”)7、感斯人言(“感”后省介词“于”)8、沉吟放拨插弦中(“插”后省介词“于”)2-21鸿门宴1.判断句1)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2)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 此亡秦之续耳。

4)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 亚父者,范增也。

6)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