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试题(含详细答案)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试题(含详细答案)

金华市金东区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1.全卷共四大题,20小题,满分为12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考生个人信息。

一、知识积累(18分)1.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迎接一个迷人的春天(节选)艾 青(1)诗中加点字“即”的正确读音是………………………………………………( ▲ )A .j íB .j ì (2)填入诗中①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资B .滋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 ùn ) ▲ 育 泥(n ìng ) ▲2.诗文默写。

(10分)经典诗文,常常借物寄情。

“秋风萧瑟,⑴ ▲ ”,曹操借大海表达宏伟的抱负;“晴空一鹤排云上,⑵ ▲ ”,刘禹锡借秋天表达了自己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莲表现了自己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⑷ ▲ ,只有香如故”,陆游借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

经典诗文,常常蕴含人生情思。

《论语·子罕》中的“⑸ ▲ , ▲ ”表达了孔子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李白《行路难》中的 “⑹ ▲ , ▲ ”给遇到挫折、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一种信心、一份勇气、一股力量;还有“⑺ ▲ , ▲ ”流露出作者难忘故园、思亲怀人的情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 B.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C.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D.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2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C. 古代的年龄一般用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如“不惑”指四十,“知天命”指五十,“耳顺”指七十。

D. 古代语言的文明和礼貌不仅表现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也体现在家庭中。

家庭中,称呼自己一方亲属,如家父、家君等;称呼对方亲属,如尊君、令郎等。

二、阅读欣赏(44分)(一)阅读名著,完成5~6题。

(6分)5.《西游记》中孙悟空结交某些神仙朋友的方式,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

请根据下列内容,分别选出相应的神仙。

(3分)⑴(▲ )笑道:“那猴儿才自变庙宇哄我。

我正要捣他窗棂,踢他门扇,他就纵一纵,又渺无踪迹。

可怪!可怪!”⑵(▲ )笑道:“我把你这个泼猴!你瞒谁哩?你倒在我观里,把我人参果树打倒,你连夜走在此间,还不招认,遮饰甚么?不要走!趁早去还我树来!”⑶(▲ )奏到:“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

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锻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

”A. 镇元大仙B. 二郎神C. 哪吒三太子D.太上老君6.围绕某个专题进行探究式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本次阅读活动的专题是“爱与憎”,请你选取下面书籍中的人物,结合人物经历具体谈一谈你对作者的“爱与憎”的理解,或对作品中人物“爱与憎”的理解。

(3分)A.《朝花夕拾》中的阿长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C.《水浒》中的鲁智深D.《简·爱》中的简·爱▲▲(二)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7~9题。

(9分)说说再生纸①再生纸是以废纸(又称二次纤维)为原料(或主要原料)而生产出来的纸张。

目前,我国对再生纸环保标志产品的规定是:使用100%的废纸浆,否则就不能算作环保产品。

②我国宋代便已开始利用废纸抄造再生纸了。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写得更明白:“废纸去墨污,浸烂……再造……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名曰还魂纸”,显然这里说的还魂纸就是再生纸。

由此可知我国利用再生纸的历史是很早的。

③在西方,直到1800年,英国人库普斯才.开始想到并利用废纸来造再生纸。

当时,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对废纸还有一些限制,如废纸不能太脏、墨迹不能太多,否则影响成纸的外观质量,总的说来再生纸的抄造量还是比较少的。

1874年德国使用上了碎纸机,接着又成功研制了疏解机、清洗机等。

1905年德国人亨利和皮蒂茨发明了废纸脱墨技术,从而扩大了废纸的回收范围。

20世纪70年代,鉴于全球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日益恶化,造纸业掀起了废纸再生工程之热潮,促使循环经济向前发展。

④现在,再生纸的生产过程相对于木浆抄纸制造要简单得多。

只需先把废纸离解、脱墨、洗涤、漂白等工序后,再经过打浆、调料,送上造纸机进行抄造便完成了。

⑤一般人认为,废纸纤维在循环利用过程中会造成纤维结构损坏(产生角质化作用),反复回用会使废纸浆中的半纤维素流失,成纸强度势必减弱。

不过,在废纸的循环过程中,由于原料中的木素被“胶质化”,使纤维的结合力和弹性增加,成纸强度反而增大。

关键是处理时的工艺条件,如果再添加一点化学助剂,对改善再生纸的物性是有利的。

因此,不能笼统地说再生纸的质量不好。

相反,有的指标(如松厚度)会更好,印刷效果也好。

⑥利用再生纸的最大功效在于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

据统计,每回收1吨废纸,可以用来抄造再生纸0.85吨。

相当于少用木材3立方米,化工原料0.3吨。

故有人说:“使用一箱再生纸,等于保护一棵树。

”此外,利用废纸为原料来制造纸浆,可以省去若干工序,大大地节省了能源的消耗:每利用1吨废纸,可节省电力600度,标准煤1.2吨,水100立方米。

⑦在再生纸的制造过程中能控制降低污染的产生。

一般制浆造纸过程中会产生黑液、中段水和白水,它们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而废纸制浆中没有黑液,故大大地降低了污染程度。

至于中段水和白水,则比较容易处理。

再生纸制浆中可以节省60%的用水,还使废水的排放量减少50%,尤其是可以省去造纸前期的几道工序。

废纸制浆比原木制浆降低了75%的空气污染、35%的水污染。

⑧使用再生纸还能保护视力。

众所周知,纸张的白度过高,光线反射过强,对阅读不利。

据眼科调查研究,纸张白度在82度左右,对看书报是适宜的。

因为再生纸的白度比较低(色泽发灰),通常最高漂白到84度,所以大大减少了对眼睛的伤害。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8.03B)7.小东阅读了上面这篇文章后,画出了文章的结构框架,但还没完成。

请你帮助他完成。

每条不超过12字。

(4分)8.课堂上,小东等同学就第⑥段运用说明方法展开了讨论。

请你根据他们的对话,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3分)9.下面是小东等同学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2分)A.小金: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说的“还魂纸”就是再生纸。

B.小东:第③段“在西方,直到1800年,英国人库普斯才.开始想到并利用废纸来造再生纸”句中的“才”表明库普斯利用废纸来造再生纸之前有人已经这样做了,比如我国宋代已开始利用废纸抄造再生纸了。

C.小语:废纸在循环利用的过程中,会造成纤维结构损坏,反复回用使废纸浆中的半纤维素流失,成纸强度一定会减弱。

D.小文:并不是纸张越白,光线反射越强,就越有利于阅读。

再生纸色泽发灰,但对阅读是适宜的。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0~13题。

(14分)①这是G省,山是大山,村是穷村。

②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对于蒋晓梅来说,喜悦和愁苦几乎同时挂在她那弯弯的眉梢上。

③虽然对于蒋瘸子家的丫头考上大学早有预料,但这一天真的来了,那些七老八十的留守老人还是异常兴奋,他们把蒋瘸子家那又矮又黑的小屋挤得水泄不通。

但立即,哀叹声也塞满了屋子。

这高昂的学费,不要说一条腿的蒋瘸子,就是把整个小村都抖搂个底朝天,也供不起啊!人们至今还想不明白,为什么蒋瘸子一个人死撑硬顶愣是要女儿读书,还非得送进大学不可。

在这个重男轻女的穷山村里,不要说一个丫头,就是男孩,也没几个读完初中的。

人们都说蒋瘸子中了邪了……④送走了乡亲,蒋晓梅对父亲说:“爹,我们老师说,现在大学有绿色通道,先入学,学费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啥的慢慢解决……”⑤蒋瘸子猛吸一口土烟,点点头,没吭声。

⑥“爹,我今天……可不可以问你,你到底为啥这样苦巴巴地供我念书?”蒋晓梅怯生生地小声问父亲,因为以前她只要一问这个,父亲就瞪眼,甚至还打过她。

⑦这次蒋瘸子没有瞪眼,更没有打骂女儿,而是转身从床下拖出一个破旧的木箱子,然后从里面抠出一个塑料皮包裹的布袋子,解开布袋子,里面是一张发黄的纸条。

蒋晓梅接过纸条,发现上面有几行字。

⑧“丫头,你念给我听听。

”蒋瘸子郑重地坐直腰板,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

⑨蒋晓梅仔细辨认着有些模糊的字迹,念道:“缺衣少食只是一时的贫穷,没有文化,将永远难以摆脱贫困。

希望穿上这件衣服的小朋友一定要读书,好好读书直到上大学。

如果今后孩子上学有困难,请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全力帮助你!绝不食言!联系地址:海光市文昌路建德巷九号,电话:2678336……”蒋晓梅念完一头雾水,问:“爹,这是哪儿来的?”⑩蒋瘸子说:“丫头,还记得十年前,咱们这里遭过雪灾吗?全国各地给咱捐钱捐物……那天,我去乡里领救灾衣物,看见那件小孩穿的红色羽绒服,就给你领回来了,这张纸条就是在那件羽绒服的口袋里找到的,我问村里会计写的啥,他当时念给我听,我……不知道为啥,当时就觉得这城里的好心人说得在理,就……”⑪蒋晓梅问:“你联系过人家?”⑫蒋瘸子摇头:“以前从来没有!”⑬蒋晓梅心头一颤:“爹,那……你留着这个啥意思?”⑭“我留着它,是在快支撑不住的时候,就偷偷拿出来看看,虽然你爹一个字不认识,但这上面说的话,我都记在心里……”停了停,蒋瘸子说,“但是,今天在镇上,我打了那个电话……”⑮“爹,你想问人家要钱?”⑯“不,我是想告诉好心人,我女儿没有像村里的其他女孩那样早早地就嫁人了,我女儿考上大学了!我要谢谢他……”⑰蒋晓梅问:“人家怎么说?”⑱蒋瘸子摇摇头:“电话打不通,说是没这个电话……我想,可能是人家换号码了,但是不还有地址吗?丫头,你给人家写封信啊,告诉他,没有十年前的那张纸条,就没有你的今天……”⑲当胡美娟打开那封由原住地街道辗转而来的挂号信,惊愕不已,她把那张复印的纸条给老伴儿看,老伴儿也惊愕地说:“老婆子,真没想到啊!人家不仅把咱写的纸条保留到现在,还真的兑现了我们的期望。

人家孩子考上大学了,肯定需要帮助啊!”可是老两口反复看信,里面除了说些感谢的话,没有半个字提到钱或者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