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导论
行业统计应用
问题:不利宽口径模式学生选择专业,对 统计思想培养有影响。
8
《统计学导论》——统计学科的思维方式
归纳:由局部推断全局(数学是演绎)。 模型和方法评价原则:不求对错,只求更好。
模型和方法评价途径:
实践(经验)检验(需要很好的行业知识); 理论证明(需要很好的演绎推理能力); 模拟比较(需要很好的计算机编程能力)。
本科统计学专业的发展历史
本科统计学专业教育现状 统计学科的思维方式
统计学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统计学导论》课程与教材的建设
《统计学导论》课件设计理念和使用方法
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4
《统计学导论》——本科统计学专业的发展历史
1998年之前:二级学科
数学:数理统计 经济学:统计学
问题导向式的教学设计: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们在思考的过
程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们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向教材、教师提出质疑:培养学生们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力和判断力。
11
《统计学导论》—— 课程与教材建设
国内出版教材情况:2007年前,只有国外原版或原版翻译的教材;
概率统计知识课时在高中课时中的比例:
必修系列 24/(36*5)= 0.1333 选修1系列 14/(36*2)= 0.1944 选修2系列 22/(36*3)= 0.2037
6
《统计学导论》——本科统计学专业教育现状
本科统计学专业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特点
培养模式
非宽口径模式:入学时就已经确定专业。缺点:高中生选择专业具有盲目性,培养出的
1998年之后:一级学科
理学学位:统计学理论 经济学学位:(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统计学
2010年:申报研究生一级学科(理学门类)
5
《统计学导论》——本科统计学专业教育现状
本科统计学教育的起点—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概 率统计知识
高中新课标中的概率统单随机抽样、分成抽样和系统抽样)、用样本估计总
学生知识面窄。优点:有利于有统计学天赋学生的培养。
宽口径模式:入学不分专业,第三或第四学期学生选择专业。优点:减少学生选择专业的
盲目性,培养出学生的知识面宽。
课程设置特点
理学学位课程设置特点:统计理论课时比重大,以统计应用课时比重小,各校
统计应用领域有所不同(教育、经济、生物、医学、市场调查、管理、保险金融、工程、环境、减灾等 方面)
《统计学导论》
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李 勇 (博士、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北京,100875
Math_ly@
2
《统计学导论》
《统计学导论》课程建设思路和理念。
统计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教学。
假设检验原理与概念内涵。
《统计学导论》—— 课程的建设思路和理念。
9
《统计学导论》——统计学科的思维方式
统计学、概率论和数学之间的关系。
概率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创新统计方法需要:行业知识、统计学思想、演 绎推理能力(数学能力)。 论证统计方法优良性需要演绎推理。 统计学理论由统计思想、概率论和数学知识构成, 缺一不可。 统计学应用需要统计学和行业知识。 统计学两种极端的误解(个人观点):
经济学学位课程设置特点:统计理论课时比重不大,与经济学有关的统计应
用课时比重大。 7
《统计学导论》——本科统计学专业教育现状
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
公共基础课 数分、高代 概率论、 数理统计
专业必修:
多元统计、回归、抽样、时 序、 过程
专业选修:
测度、非参、实验设计、计 量经济学、生物统计、风险 与决策、可靠性、极限理论 等
体(频率图表,茎叶图、样本均值、样本标准差、频率分布)、变量的相关性(散点图、相关关系、最 小二乘思想)、古典概型(概率、概率的加法公式,古典概率计算公式)、几何概型(几何概型计算公 式、随机数、随机模拟、 monte carlo方法)。
选修1-2(文,14学时):统计案例(独立性检验、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回归的
14
《统计学导论》——课程与教材建设
宽口径模式下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
公共基础课 数分、高代 统计学导论
念,通过引进新的统计思想,使教材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适应宽口径的培养模式(需要的基础知识少,使学生对于统计学
有整体的认识,满足学生选择专业的需求)。
13
《统计学导论》—— 课程与教材建设
课程与教材的建设进程:
03年起草的统计学专业规 范中提出了开设《统计学 导论》课程的设想; 04年在北师大开设此课程, 编写讲议; 07年出版教材; 08年教材被评为北京高等 教育精品教材,课程被评 为北师大精品课程; 09年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 课程。
基本思想、聚类分析)。
选修2-3(理,22课时):概率(离散随机变量及分布列、事件独立性、超几何分
布、二项分布、正态分布,决策问题);统计案例(独立性检验、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回归的基本思 想、聚类分析)。
选修4-9(专题,36学时):风险与决策(损益函数与损益矩阵、决策树、决策
的灵敏度分析、马尔科夫型决策)。
2007年曾五一教授和李勇教授分别编著出版国内的《统计学导论》教材。
12
《统计学导论》—— 课程与教材建设
国内外《统计学导论教材》特点:对常用的统计方
法实施过程有很好的描述,对于方法原理的描述则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对于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
本课程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
通过计算机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统计思想。 利用统计思想和概率理论解释常见统计方法的 原理(使学生知道在简单的统计学公式后隐藏着深奥的概率统计知识,潜移默 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注重培养统计思想创新能力(重新审视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
统计学与数学无关; 统计学以数学为基础。
10
《统计学导论》——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课程内容的完备性与开放性
完备:内容自成体系,所有新知识都是由已学基础知识导出。 开放:内容不自成体系,有些新知识要由后继课程的(几个)重要结论导出。 对比:开放式的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发兴趣,避免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