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任务植物的营养器官的识别
• ①根瘤——由固氮细菌、放线菌侵染宿主 根部细胞而形成的瘤状共生结构
➢通常所讲的根瘤主要是指由根瘤细菌等侵 入宿主根部后形成的瘤状共生结构
➢根瘤菌最大特点是具有固氮作用
39
图2-43 几种植物的根瘤 (1、2为大豆,3为菜豆,4为豌豆,5为紫云英)
40
• ②菌根——指植物的根与土壤中的真菌结 合而形成的共生体
• (2)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 ①茎的初生结构——指双子叶植物幼茎的
顶端分生组织经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所 形成的结构 • 把幼嫩的茎作一横切,自外向内分为 ➢表皮 ➢皮层 ➢中柱
50
图2-45 棉花幼茎横切面
图2-46 棉花老茎横切面
51
➢表皮是幼茎最外面的一层细胞,在横切面 上表皮细胞为长方形,排列紧密,没有间 隙,细胞外壁较厚形成角质层,表皮有气 孔
图2-29 分枝类型 A.B.单轴分枝 C.D.合轴分枝 E.F.假二叉分枝
15
• 分蘖——指植株的分枝主要集中于主茎基 部的一种分枝方式
• 特点是主茎基部的节较密集,节上生出许 多不定根,分枝的长短和粗细相近,呈丛 生状态
• 典型的分蘖常见于禾本科作物
图2-30 小麦的分蘖
小麦的分蘖
16
• 3.植物的叶 叶是绿色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 它起源于茎尖生长锥周围的叶原基。它的 主要功能是
的发生与根瘤 ➢通过根的形态及解剖结构特点观察能够熟
练进行植物根的形态及结构的识别 • 2.活动准备 根据班级人数,按2人一组,
分为若干组,每组准备以下材料具和用具: 26
• 3.相关知识 • (1)根尖及其分区 • 根尖——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 ➢根 位进根 ➢ 尖行根的冠吸结收构分、为合成、分泌等作用的主要部 ➢根的➢ 伸分生长区、根系的形成以及根内组织的分
➢叶耳:叶舌两侧的片状、爪状或毛状伸出 的突出物
19
根据小叶排列分为
•(2)叶片的形态
羽状复叶 三出复叶
•①单叶和复叶
掌状复叶和
•单叶——只生一片叶 单身复叶
•复叶——生有两片以上
图2-32 复叶类型
20
• ②叶形
图2-33 叶形
21
• ③叶尖
图2-34 叶尖
22
• ④叶缘
图2-35 叶缘
23
• 1.活动目标 • 通过对茎不同形态标本或野外观察,学习
了解茎的外部形态,了解芽的结构和类型, 掌握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了解裸子植物的茎的结构 • 2.活动准备 根据班级人数,按2人一组, 分为若干组,每组准备以下材料具和用具: 准备苹果、梨、核桃、杨属或金钱松三年 生枝条,悬铃木或刺槐芽、甘薯或蒲公英 的根芽、榆树的枝芽、苹果或犁的芽、向 48
➢活动芽是分化完善在当年生长季节萌动生 长的芽
➢休眠芽是当年生长季节中暂不萌动,必须
经过一段休眠期,甚至多年也不萌发的芽
活动芽和休眠芽
鳞芽
裸芽
12
(3)茎的分类
• 表2-11 茎的分类及特点
13
14
• (4)茎的分枝与分蘖 主干的伸长、侧枝 的形成,是顶芽和腋芽分别发育的结果, 侧枝和主干一样,还可继续产生侧枝,并 且有一定的规律性
•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自外向内依次是: ➢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 ➢皮层(有或无) ➢初生韧皮部 ➢次生韧皮部
53
• 生长在温带的树木,形成层活动是有周期 性的,主要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春、夏季构成早材 ➢夏秋季节构成晚材 • 同年的早材与晚材之间转变是逐渐的,无
明显界限,但头一年的晚材和第二年的早 材之间有明显界限,称年轮界 • 同一年的早材和晚材构成了一个年轮
8
图2-27 茎的形态
9
• (2)芽——未发育的枝或花和花序的原始 体。根据芽在茎、枝条上着生的位置、结 构和生理状态不同,将植物的芽分为
➢定芽与不定芽 ➢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鳞芽和裸芽 ➢活动芽和休眠芽等
图2-28 芽 10
➢ 定芽是在枝条上有固定的着生位置的芽,如顶 芽和腋芽(侧芽)
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芽称为顶芽 着生在叶腋处的芽称为腋芽或侧芽 ➢ 不定芽是生长在老根、茎或叶上的芽
32
• ②根的次生结构。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 在初生结构形成后,由于次生分生组织 (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和分 裂活动,使根得以增粗,这种过程称为增 粗过程
• 由它们所形成的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共同 组成的结构称为次生结构
• 根的次生结构形成后,从外到内依次为:
➢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
➢皮层(有或无)
33
图2-40 棉花老根横切结构
(示次生结构A 棉老根横切切片,B棉老根横切)
34
• (3)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
• 禾本科植物根的基本结构分为
➢表皮
➢皮层
➢中柱
➢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不能进行次生生长
图2-41 玉米幼根横切面
35
• ①表皮——禾本科植物根的表皮是根的最 外一层细胞
• 根据菌丝在根中生长分布的部位不同,可 将菌根分为
➢外生菌根的真菌菌丝大部分包被在植物幼 根的表面,形成白色丝状物覆盖层
➢内生菌根的真菌菌丝通过细胞壁大部分侵 入到幼根皮层的活细胞内,呈盘旋状态
图2-44 外生菌根(左和中)和内生菌根(右)
41
• 4.操作规程和质量要求
• 表2-12 植物根的形态及结构观察
➢进行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气体交换
➢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 • (1)叶的组成 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
分组成 17
图2-31 植物的叶
18
• 禾本科植物的叶是单叶,由叶片和叶鞘组 成。
• 叶片扁平狭长,呈线形或狭带形,具有纵 向的平行脉序,并有叶舌和叶耳
➢叶舌:叶片和叶鞘相接处的腹面内方有一 膜质向上突出的片状结构
图2-25 植物根示意图
3
• (2)根系的种类 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 • 根系常有一定的形态,按其形态的不同可分为 ➢ 直根系的主根发达,一般垂直向地生长,而主根
上生出的各级侧根则细小;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 和裸子植物的根系为直根系 ➢ 须根系的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 部生出的不定根组成;单子叶植物的根属于须根 系
31
➢表皮是根最外面的一层细胞,从横切面上 观察,细胞呈长方柱形,排列整齐紧密, 无胞间隙,细胞壁薄,外切向壁上具有薄 的角质膜
➢皮层位于表皮之内中柱之外,由多层薄壁 细胞构成,细胞较大并高度液泡化,排列 疏松有明显的胞间隙。皮层有外皮层、中 皮层和内皮层之分,内皮层部分细胞的径 向壁、横向壁有栓化的带状加厚(木质化、 栓质化),称凯氏带
任务二、植物的营养器官的识别
• 植物的营养器官概述 • 在植物体中,由多种组织组成,具有一定
形态特征和特定生理功能,并易于区分的 部分,称为器官 • 种子植物是由许多器官组成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 ➢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1
一、植物根的识别
• 在高等植物中,从蕨类开始出现根,至种 子植物演化成为重要的营养器官
• ⑤叶脉——指叶片上分布的粗细不等的脉 纹。
• 脉序——指叶脉的分布规律 ➢平行脉 ➢网状脉 ➢叉状脉
图2-36 叶脉类型
24
• ⑥叶序——指叶在茎上按一定规律排列的 方式
• 叶序基本上有四种类型:互生、对生、轮 生和簇生
图2-37 叶序类型
25
活动一 植物根的形态及结构观察
• 1.活动目标 ➢了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了解侧根
➢ 叶芽是将来发育成枝条的芽,决定着主干与侧枝的 关系与数量
➢ 花芽是将来发育成花或花序的芽,决定花和花序的 结构、品质和开花的迟早及结果的多少
➢ 混合芽是同时可以发育成枝和花的芽。
11
➢鳞芽是外面有芽鳞片保护的芽,所有一年 生植物、多数二年生植物和少数多年生木 本植物的芽,外面没有芽鳞,只被幼叶包 着,称为裸芽
• ②皮层——禾本科植物根的皮层中靠近表 皮的三至数层细胞为外皮层。内皮层在发 育后期细胞壁呈五面加厚,只有外切向壁 不加厚。在横切面上,其加厚的部分呈马 蹄形
• ③中柱——中柱最外的一层薄壁细胞组成 中柱鞘,为侧根发生之处。初生木质部一 般为多原型。每束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 36
• (4)侧根 侧根开始发生时,中柱鞘某些 部位的几个细胞,细胞质变浓,液泡很小, 细胞恢复分裂活动。
➢皮层位于表皮内方,主要由薄壁组织所组 成,细胞排列疏松,有明显的胞间隙,靠 近表皮的几层细胞常分化为厚角组织,担 负幼茎的支持作用
➢中柱是皮层以内的部分,多数双子叶植物 的中柱包括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 52
• ②茎的次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 造形成后不久,内部便出现形成层和木栓 形成层,由于它们的细胞分裂、生长和分 化,便产生次生结构
➢首先进行切向分裂,增加细胞层数
➢继而进各个方向的分裂,产生一团细胞, 形成侧根原基,其分化方向以向顶顺序进 行,其顶端逐渐分化为生长点和根冠
➢最后由于新的生长点的不断分裂、生长和
分化而向外突出,结果穿过母根的皮层和
表皮成为侧根
37
图2-42 侧根形成示意图
38
• (5)根瘤与菌根 有些土壤微生物能侵入 植物根部,与宿主建立互助互利的共存关 系称为共生。根瘤和菌根就是高等植物的 根部所形成的共生结构
54
图2-47 树木年轮 A.具有10年树龄的树木纵横切面 B.树干横切面
55
• (3)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图2-48 玉米茎横切面 A.横切面图解B.一个维管束的放大
56
• 单子叶植物主要是禾本科植物,它们的茎 在形态上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其内部构造 有以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