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下图为某地1985—2005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该地产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产值大幅下降 B.第二产业占比有所上升C.第三产业占比匀速上升 D.产业结构变化趋于优化2.该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主要影响是()A.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 B.资源利用率提高,环境质量改善C.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减弱 D.降低了对交通与信息通达度的要求《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住状况做了评估。
下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①自然条件②旅游资源③城市建筑④生态环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受惠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省级行政区P()A.民族经济快速发展 B.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C.高新技术产业占相当大的比重 D.城市分布密度超过东南沿海地区下图为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 B.土壤盐碱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6.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7.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A.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B.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D.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8.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④引发旱涝灾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下表为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单位:hm2),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9.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大到小顺序为()A.水库坑糖滩涂水田河渠 B.河渠水田滩涂水库坑塘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滩涂 D.河渠水库坑塘滩涂水田10.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C.湿地面积减少 D.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它是一种由信息技术支持,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它包括精确播种、精确施肥、精确灌溉、精确收获等环节,是实现农业向低耗、高效、优质、安全转变的重要途径。
它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下表为精准施肥与常规施肥效益比较表。
阅读材料和表格,回答下列各题。
11.为了精确和快速地对大面积的田区进行频繁监测,判断田间作物生长情况和产量的空间分布状况,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12.为了精确施肥,减小化肥施用量,提高经济效益,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PS和GIS B.GPS和数字地球C.RS和GIS D.RS和数字地球下图为春节期间北京庙会分布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3.从图中看出,影响庙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停车位的数量 B.经济收入水平C.便利的交通条件 D.举办地的环境容量14.人们逛庙会的主要目的是()①享受一流的服务和娱乐②满足春节假期的休闲需求③体验娱、食、购、游的乐趣④欣赏世界文化遗产的人文景观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5.春节期间许多庙会十分拥挤,这给周边地区带来的影响有()①污染环境②商品供应紧张③住房紧张④干扰生活秩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读下面四幅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6.下列关于图中四个旅游资源的分类,叙述正确的是()A.①为地质地貌景观 B.②为建筑设施C.③为天象与气象景观 D.④为人文活动17.下列关于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叙述正确的是()A.①宜登上江岸近观山景 B.②最适宜在夏季观赏C.③宜俯瞰其形色声动之美 D.④观赏前宜了解其文化艺术特色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8.该古迹已破损严重,面目全非,这主要是下列哪种作用的影响所致()A.流水侵蚀 B.海浪侵蚀 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19.形成上述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气候干燥 B.地形平坦 C.尼罗河流过 D.植被较差2009年7月11日,重庆“驴友空间”组织的“驴友”自助游,在地处万州区与云阳县交界处的潭獐峡流域因短时阵雨引发山洪,河水猛涨,导致35名“驴友”被困。
灾情发生后,搜救人员当晚不间断巡回搜救,成功营救16名“驴友”,其中5人受轻伤,被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其余11人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下图是事发地点模拟等高线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若甲图为该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事故发生时,“驴友”们最有可能在图中哪个位置()A.A地 B.B地 C.C地 D.D地21.若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山洪路线,某“驴友”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A.① B.② C.③ D.④22.此次事件发生,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地形、地貌 B.气象、气候 C.交通路线选择 D.景区安全设施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思考下列旅游景观应如何欣赏,完成下列各题。
23.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置身其中近观的是()A.一线天奇观 B.九寨沟瀑布 C.松花江雾凇 D.钱塘江大潮24.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的是()A.钱塘江大潮 B.九寨沟瀑布 C.松花江雾凇 D.一线天奇观25.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适当的天气的是()A.钱塘江大潮 B.九寨沟瀑布 C.松花江雾凇 D.一线天景观三、综合题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等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27.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2年中秋、“十一”黄金周,红色延安再次成为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8天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27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1亿人民币。
(1)根据上述材料,评价延安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2)江苏到延安的距离长于宁夏,而到延安旅游的人数却多于宁夏,分析其原因。
(3)试分析延安旅游业的发展对本地区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
28.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敦煌莫高窟是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大型石窟,窟内保留着精美绝伦的壁画、彩塑,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宝库。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每年轮换开放十个洞窟。
月牙泉位于鸣沙山中,是古河道残留湖,地下潜流在此露出形成泉眼,聚成水池。
鸣沙山、月牙泉以“沙岭晴鸣”和“月泉晓澈”而著称于世。
(1)说明敦煌许多文物经历千余年保存比较完好的自然原因。
(2)读表格,简述月牙泉近年发生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3)夏季到敦煌旅游需要携带的物品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 D2. 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地区一直以来第一产业比重都比较低,且处在比重减少的阶段,但是不是大幅度减少,A错误;第二产业变化平稳,整体上是在减少,B错误;第三产业则是不断增长的,但不是匀速,C错误;这种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D正确。
2.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失业率是呈下降趋势的,A错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使得区域发展程度提高,对外联系增强,B错误;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产业结构的调整。
3. D4. A【解析】3.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①④正确。
西北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旅游资源丰富;城市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不大,②③错误。
故D正确。
4.省级行政区P为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油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特,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可以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
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因此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目前,P所在的西部经济地带仍以传统工业为主体,其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还很低;受生态环境脆弱的限制,其城市分布密度不可能超过东南沿海地区。
故B、C、D错误。
5. B6. 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5.读图,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破坏了林地、草地,扩大了耕地面积,由于地表植被破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对。
林地、草地面积减小,耕地面积扩大,与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地面沉降没有必然联系,A、C、D错。
6.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B对。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根本措施,不能快速见效,A错。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不能解决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C错。
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会导致植被破坏加重,水土流失加重,D对。
【考点定位】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主要环境问题,有效治理措施。
【名师点睛】对照土地资源构成图和土地利用方式图,针对土地利用方式,分析利用中容易引发的环境问题。
图示为江南地区,降水丰富。
林地、草地面积减少,必然伴随着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问题加剧。
解决措施中,要注意是现阶段见效,所以要选择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而不是选择最根本的采取措施。
7. B8. B【解析】7.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适宜进行梯级开发,B对。
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是社会经济因素,A错。
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不是有利因素,C错。
该河段地质条件不复杂,不是有利因素,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