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吨/年航煤加氢精制装置无损检测工程超声波检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吉林亚新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9月目录1 编制依据...................................................................................... - 3 -2工艺编制人员资质的审查 .......................................................... - 3 -3使用设备和仪器的审查 .............................................................. - 3 -4使用材料的审查 .......................................................................... - 3 -5方案的确认 .................................................................................. - 3 -6环境的影响 .................................................................................. - 4 -7检测人员....................................................................................... - 4 -8仪器、探头和试块 ...................................................................... - 4 -9 检测准备...................................................................................... - 5 -10 压力容器钢板超声检测 ........................................................... - 5 -11 压力容器锻件超声检测 ........................................................... - 8 -12钢制压力容器焊缝超声检测 .................................................. - 12 -13原始记录 .................................................................................. - 17 -14 报告发放与存档 ..................................................................... - 17 -15 HSE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6 HSE声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17 HSE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18 HSE适用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19 HSE方针………………………………………………………错误!未定义书签。
20 HSE目标、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HSE承诺………………………………………………………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HSE组织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建立风险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25教育培训………………………………………………………错误!未定义书签。
26健康和安全方针交底…………………………………………错误!未定义书签。
27建立HSE检查、考核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 工作危险性分析(JHA)报告1 编制依据本方案拟选用的规范一览表如下,根据招标文件中的要求及现行规范、标准选用,本工程拟选用的规范不限于下表中的规范,施工时若有更新,必须遵照最新版规范标准要求执行:GB50235-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2002 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T3530-2001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施工工艺标准JB/T4730.3-2005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GB4792-84 放射性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9445 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规则2工艺编制人员资质的审查从事超声波无损探伤和检测工艺的编制人员应具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并与其所编制的检测项目、级别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使用设备和仪器的审查工艺中所列设备和仪器应完好、有效,其性能应满足探伤和检测项目的要求,并符合JB4730.3-2005标准和本工程的相关规定。
4使用材料的审查探伤和检测材料(如超声波试块)按照项目的规定选用,且都应有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合格证。
每种牌号的材料在第一次使用前都应做试验,以便使用者能掌握其性能的细微差别。
5方案的确认现场制作的压力容器和重要压力管道都必须编制单项探伤工艺,其参数有检测时机、探伤比例、扫描灵敏度等必须按设计文件的规定选定。
该方案应确保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探伤的要求。
6环境的影响当环境的变化(如温度等)将对探伤和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时,在工艺中应能得到体现,以确保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7检测人员从事超声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8仪器、探头和试块1) 仪器依据大连柴油加氢项目对检测仪器要求。
本工程仪器选用HS600a型数字型超声波探伤仪。
仪器和探头的组合灵敏度、衰减器精度、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等各种性能指标应符合ZBY-230《A型脉冲以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及ZBY-231《超声波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的规定。
a 仪器和探头的组合灵敏度:在达到所检工件最大声程时,其灵敏度余量应≥10dB。
b 衰检器精度:任意相邻12 dB 误差在±1dB 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 。
c 水平线性: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
d 垂直线性: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现性显示,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2)探头a 晶片有效面积除另由规定外一般不应超过50mm,且任意一长边不大于25 mm。
b 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度,主声束垂直主方向不应有明显双峰。
c 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30 dB ,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dB 。
d 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ZBJ04001和ZBY231的规定进行测试。
9 检测准备1)检测面a 检测面的确定必须保证检查到工件被检部分的整个体积,即应检查到整条焊缝,检验区域的宽度为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10mm区域(热影响区)。
b 探头移动区应清除焊缝飞溅、铁屑、油污及其他外部杂质,探伤表面应平整光滑,便于探头自由扫查,其表面粗糙度不应超过6.3μm。
2)焊缝表面焊缝表面应经外观检验合格,当焊缝表面及探伤面的不规则状态影响检验结果评定时,做适当的修磨,并做圆滑过渡。
3)耦合剂耦合剂选用具有良好透声性、适宜的流动性、润滑性和无腐蚀性的浆糊或洗洁精,在试块上调节仪器与检验焊缝时所采用的耦合剂必须相同。
10 压力容器钢板超声检测本条适用于板厚 6-200mm的钢制压力容器用板材的超声检测和缺陷等评定。
奥氏体钢板材的超声检测也可参照本条执行。
10.1探头选用探头的选用应按表10-1的规定执行。
10.2标准试块1)用双晶直探头检测壁厚小于或等于20mm采用的钢板时,标准阶梯试块。
2)用单直探头检测板厚大于20mm采用φ5平底孔试块,应符合表10-2的规定。
试块厚度应与被检钢板厚度相近。
10.3检测灵敏度1)板厚小于或等于20 mm时,用试块将工件等部位第一次底波高度调整到满刻度的50%,再提高10 dB作为检测灵敏度。
2)板厚大于20 mm时,用φ5平底孔试块将平底孔第一次反射波高调整到满刻度的50%作为检测灵敏度。
表10-1 探头选用表10-2板厚大于60mm时,也可取无缺陷的完好部位的第一次底波来校准灵敏度,其结果应与2.4.2条的要求相一致。
10.4检测面1)可选用钢板的任一轧制平面进行检测。
若检测人员认为需要或设计上有要求时,也可对钢板的上下两轧制平面进行检测。
2)扫查方式a.探头沿垂直于钢板压延方向,间距为100mm的平行线进行扫查。
在钢板坡口预定线两侧各50mm(当板厚超过100mm,以板厚的一半为准)内应作100%扫查。
b.根据合同、技术协议或,图样的要求,也可进行其它形式的扫查。
3)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即作为缺陷:a.缺陷第一次反射波(F1)波高大于或等于满刻度的50%,即F1≥50%者b.当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大于或等于50%,即B1<100%,而F1/B1≥50%者。
c.当底面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于满刻度的50%,即B1<50%者。
4)缺陷的边界或指示长度的测定方法a.检出缺陷后,应在它的周围继续检测,以确定缺陷的延伸。
b.用双晶探头确定缺陷的边或指示长度时,探头的移动方向应与探头的声波分割面相垂直,并使缺陷波下降到检测灵敏度条件下荧光屏满刻度的25%或使缺陷第一次反射波高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高之比为50%。
此时,探头中心的移动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点即为缺陷的边界点。
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以较严重者为准。
c.用单直探头确定缺陷的边界或指示长度时,移动探头,使底面第一次反射波下降到检测灵敏度条件下荧光屏满刻度的25%或使缺陷第一次反射波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之比为1/2。
此时,探头中心移动的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点即为缺陷的边界点。
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经较严重者为准。
d.确定2.6.1c条缺陷的边界或指示长度时,移动探头,使底面第一次反射波长升到荧光屏满刻度的50%。
此时,探头中心移动的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即为缺陷的边界点。
e.当采用第二次缺陷和第二次底波来评定缺陷时,检测灵敏度以相应的第二次反射波来校准。
10.5缺陷的评定方法1)缺陷指示长度的评定规则一个缺陷按其指示的最大长度作为的指示长度2)单个缺陷面积的评定规则a.一个缺陷按其指示长度的最大机积作为该缺陷的单个指示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