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颗钻石案例分析

七颗钻石案例分析

《七颗钻石》案例分析
福利一校张红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幻灯出示1(钻石)
导入:同学们,这是什么?(钻石)它美吗?(美)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19课七颗钻石。

(生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2、过渡:上堂课,我们在第一自然段读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

(1)出示干旱三张图片:
请齐读第一自然段。

此时的一滴水远比金子还要宝贵。

(2)生读第一自然段。

3、过渡:此时的一滴水远比金子还要宝贵。

有一个小姑娘也拿着水罐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了。

而她的水罐接二连三的发生了几次神奇的变化。

出示幻灯片2(水罐的变化线索),你能试着来填填吗?
水罐的神奇变化:
空水罐——(有水木水罐 )——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二、体会爱心
1、那么空水罐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了装满水的水罐呢?
(1)生汇报,幻灯1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①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读一读。

②展示读。

③从不同颜色的词语中你读到了什么?(你从“夜里”读到了什么?小姑娘为了救妈妈,顾不上害怕,不顾自己)
(从“哪儿”这个词,你能想象一下,小姑娘都去了哪些地方为
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你听见小姑娘的心在说什么?请让我们静静地来倾听小姑娘的心声吧。

她在说──)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此时,她会梦到什么呢?)
过渡:连做梦都想找到水的小姑娘此时梦想成真了,她最想干的一件事就是?
(2)幻灯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过渡:读一读这句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你的话,会怎么做?小姑娘在“喜出望外”时想的是什么呢?
请你做个“抱”的动作,从“抱”字你体会到什么?把水罐当作珍宝一样,说明心里只想着赶紧去给妈妈送水。


(3)此时,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善良、懂事、孝敬母亲的小姑娘)
(4)现在请你说说,是什么原因使小姑娘的水罐里装满了水?(幻灯出示问题)
过渡:现在,爱心使小姑娘有了一罐水。

但这水罐后来又不断地发生了神奇的变化,那么变化的原因是不是也和爱有关呢?
2、幻灯出示自学要求:
请从以下问题中,任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读课文,边用“——”从文中划出相关语句来解决。

⑴、水罐在什么情况下掉在地上,水却依然是满的?
⑵、水罐在什么情况下变成银的?
⑶、水罐在什么情况下变成了金的了?
⑷、又在什么情况下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A.水罐端端正正的放着——因为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B.水罐变银的——“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小姑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她的爱心是广博而无私的。

C.水罐变成金的——“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Ⅰ出示幻灯: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Ⅱ指导朗读,你能来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吗?(母亲需要这生命的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也把活着的希望留给了孩子。

)Ⅲ这次变化是母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创造的奇迹。

──你们发现了吗,水罐的奇迹不在于小姑娘一个人,而在于爱的行为。

小结:母爱真伟大!是母爱的力量把银水罐变成了金的!这金光闪闪的水罐多么像母亲对孩子金子般的爱呀!
D.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

a.你从“小姑娘咽了一下唾沫”读到了什么?(小姑娘饥渴难耐)
3、现在,你认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的呢?在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爱呢?(对母亲的爱,对小动物的爱,母亲对女儿的爱,对陌生人的爱)
4、出示幻灯总结。

(孝顺之爱,对动物的爱,母爱,对陌生人的爱,形成了一个无私博大的爱心,从而让爱充满人间,创造出奇迹)相机板书:爱心创造奇迹
5、过渡: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寄托了他的美好愿望。

指读最后一段。

6、幻灯出示:让我们的爱心就像那满天的星星一样,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里。

相信,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充满希望,就会产生奇迹。

(请学生齐读)
三、延伸阅读──爱是真实的奇迹
过渡:孩子们,生活中无私广博的爱已经创造了很多奇迹。

1、出示5.12地震幻灯图片,老师相机叙述。

2、过渡:奉献爱心是每个人心声。

放《爱的奉献》。

3、小结:同学们,就让我们把我们的爱奉献给更多需要爱的人。

因为爱像钻石一样美丽、可贵,爱更像星辰一样熠熠生辉,是人类永恒的指路灯,帮助人们找到更多的幸福。

这篇课文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充满了爱心而得到生活对她的巨大回报的故事。

童话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

童话文学浅显易懂,却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意义,故而这堂课的学习重点设计为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懂得“爱心”的神奇力量,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旨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爱心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

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童话的故事情节是曲折离奇的,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像加工而成的。

因此,学习难点的设计应该侧重于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神奇想象,并适当想象小姑娘的梦中情景,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从中悟出爱的博大。

这堂课前半截能够课侧重于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逐步引领学生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但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教师为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出示了学习要求。

因为是自学,所以问题设计过小,提的过于琐碎,影响了课的整体性。

在结尾,教师为了强化“爱,能够创造奇迹”,引用了四川大地震。

这一设计着墨太多,使美好的童话与现实的残酷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也使学生的课堂几乎转变成了老师的一人堂。

而语文课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训练,所以,适当的小练笔是很必要的。

因此,本课应该重点围绕感受童话并尝试去编写童话为主。

以读为载体,以想象写话为提升,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体味大文豪的语言特色,进而有所吸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