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PPT课件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PPT课件
.
8
静脉血流缓慢
手术过程中的长时间仰卧,肢体制动或偏瘫卧 床,或长途乘车,或长久的下蹲位等。均可引起静 脉血流滞缓,一直被认为是引起DVT的因素。
全麻、感染或其他增加下肢静脉容量和减少静 脉血流的因素都可引起静脉血流滞缓,血栓即可在 静脉瓣膜尖部和肌肉静脉窦内形成,如果再伴随其 他引起血栓形成的因素(内膜损伤或高凝状态)血栓 就会发展。
.
14
(3)感染性损伤 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 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 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 脉炎。
.
15
血液高凝状态
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 大型手术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最常见原因。术中 或术后因组织损伤引起血小板凝聚能力增强,术后 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 抑制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
▪ 髋部骨折及术后
▪ 下肢骨折及盆腔术后、产后,尤其是术中应 用止血带的
▪ 原发下肢血管疾病
▪ 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
▪ 心功能不全和以往有DVT形成史
.
6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3个主要因素
▪ 静脉血流缓慢 ▪ 静脉壁的损伤 ▪ 血液高凝状态
.
7
《千金备急要方》中说:“久劳、热气盛、为 湿热所折,气结筋中”。“气血淤滞则痛, 脉道阻塞则肿,久淤而生热。”《血证论》 则认为“淤血流注,四肢疼痛肿胀,宜化去 淤血,消利肿胀。”又说:“有淤血肿痛者, 宜消淤血”,“淤血消散,则痛肿自除。” 这说明中医学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有详细的了解。
.
20
临床表现
▪ 1.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
▪ 2.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
血栓远侧肢体或全肢体肿胀,血栓发生在小
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直腿伸
踝试验)和压迫腓肠肌试验阳性。
▪ 3.常伴有低热。急性期因局部炎症反应和
血栓吸收可出现低热。
.
21
Homans征
直腿伸踝试验:让病人仰卧,膝关节伸直,
.
16
▪ 脾切除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 液凝固性。晚期癌肿如肺癌、胰腺癌,其他 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结肠癌,癌细胞破坏 组织的同时常释放许多物质,如胶蛋白和凝 血活素等,即我们常说的癌栓。
.
17
其它因素
资料表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一般 与手术种类、创伤程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卧 床时间有密切关系。
.
3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 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发生在外科 手术术中和术后的病人。发病因素包括肥胖、静脉 血栓史、静脉曲张、凝血机制异常、糖尿病、口服 避孕药、外伤、分娩等。DVT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 疼痛、肿胀、浅表静脉扩张、皮肤温度增高和低热 ,重者可发生下肢青肿,血栓脱落进入肺部可引起 严重的并发症肺梗塞(PE)。
.
4
▪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 疾病,其发病率约占周围血管疾病的40%,且呈逐 年上升的趋势"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 见于下肢"。北美周围血管疾病死亡病人尸检中, 发现72%有DVT,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DVT的预 防和护理,降低DVT病人的病死率。
.பைடு நூலகம்
5
高危人群
▪ 高危人群如果没有预防措施,患小腿DVT的机 会为40%~80%
.
18
类型
周围型:包括股静脉血栓形成及小腿静脉血栓形成。 局限于股静脉的血栓形成,主要临床特征为大腿肿 痛,由于髂-股静脉通畅,故下肢肿胀往往不严重。 局限在小腿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点:突然出现小 腿剧痛,患足不能踏平,行走症状加重;小腿肿胀 且有深压痛。
中央型:即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主
要临床特征为起病急剧,全下肢明
.
9
久坐不动
.
10
▪ 另外,解剖因素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的重要原因。左髂总静脉被夹在右髂总动 脉和骶骨岬之间,容易使左髂总静脉长期处 于前后壁接触状态,使左髂静脉回流受阻, 还可形成静脉腔内粘连 。因此静脉血栓左下 肢比右下肢更常见。
.
11
形成机制
由于静脉血流滞缓,血液淤滞于静脉内, 导致组织缺氧,淤滞的血小板促进凝血酶的 产生和释放。积累的凝血酶损伤血管壁内膜, 导致5一羟色胺和组胺的释放。其结果是基底 膜暴露,内弹力板断裂,导致血小板沉着及 凝血因子的活化,进而血栓形成。
小腿略抬高,检查者手持病人足部用力使踝关
节背屈,由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动拉长而刺
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
疼痛,为阳性,提示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
22
压迫腓肠肌试验
▪ 压迫腓肠肌试验检查方法是让病人仰卧 屈膝,足跟平置检查台,检查者用手指按触 其腓肠肌深部组织。如有增厚、浸润感和压 痛,即属阳性,为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体 征。
.
12
.
13
静脉壁的损伤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
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
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不同程度地刺激静脉内
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
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
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
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
1
目录
▪ 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念 ▪ 2、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 3、临床表现 ▪ 4、辅助检查与治疗 ▪ 5、预防与护理
.
2
▪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 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血液回流障碍 。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以左下肢多见。 在急性阶段由于血栓脱落所引发的肺栓塞是 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
请注意频次和力度!
.
23
4、浅静脉曲张 属于代偿性反应,当主干静 脉堵塞后,下肢静脉血通过浅静脉回流,因此 浅静脉代偿性曲张。 5、股青肿:
显肿胀,患侧髂窝、股三角区有疼
痛和压痛,浅静脉扩张,患者. 皮温
19
混合型:即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临床表现: 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肌层 都可有压痛,常伴有体温升高和脉率加速(股白肿) 。如病情继续发展,肢体极度肿胀,对下肢动脉造成 压迫以及动脉痉挛,导致下肢动脉血供障碍,出现足 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进而小腿和足背往往会 出现水泡,皮肤温度明显降低并呈青紫色(股青肿) ,如不及时处理会发生静脉坏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