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手术配合
一、适应症
1、对于4cm-7cm、7cm以上的局限性肾癌(T1b-T2)。
2、对于T3-T4肿瘤(合并肾静脉、腔静脉癌栓、肿瘤侵犯。
3、肾上腺、肿瘤侵犯周围脏器:经验丰富的医生考虑行腹腔镜手术。
二、用物准备
1、物品:大布包、大洞巾、手术衣、中单包、LC5器械包、剖腹包、腹腔镜镜头、紫色home lock钳。
2、一次性物品:纱布、纱条、腔镜套*
3、洁净袋*1、吸引器皮管*2、可吸收线0号鱼钩针、可吸收线4-0三角针、50ml注射器*1、钛夹、紫色home lock夹、长超声刀、肝胆套针、11号刀片、7号线、电刀、腹腔引流管24#/28#、引流袋*1,止血材料,无菌手套。
三、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四、手术体位: 健侧卧位(头低足低位)
五、仪器准备:STORZ腔镜机组、电刀、吸引器、超声刀
六、解剖要点:
1、肾脏内部的结构,可分为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
在肾纵切面可以看到,肾实质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
肾皮质位于肾实质表层,富含血管,新鲜时呈红褐色,由一百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所构成,部分皮质伸展至髓质锥体间,成为肾柱。
肾髓质位于肾皮质的深面,血管较少,色淡红,为10-20个锥体所构成。
肾锥体在切面上呈三角形。
锥体底部向肾凸面,尖端向肾门,锥体主要组织为集合管,锥体尖端称肾乳头,每一个乳头有10-20个乳头管,向肾小盏漏斗部开口。
在肾窦内有肾小盏,为漏斗形的膜状小管,围绕肾乳头。
肾锥体与肾小盏相连接。
每肾有7~8个肾小盏,相邻2~3
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
每肾有2~3个肾大盏,肾大盏汇合成扁漏斗状的肾盂。
肾盂出肾门后逐渐缩窄变细,移行为输尿管。
2、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
肾小体内有一个毛细血管团,称为肾小球,肾小球是个血管球。
它由肾动脉分支形成。
肾小球外有肾小囊包绕。
肾小囊分两层,两层之间有囊腔与肾小管的管腔相通。
肾小管汇成集合管。
若干集合管汇合成乳头管,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
3、肾筋膜分前后两层,包绕肾和肾上腺。
由于肾筋膜在肾的下方开放,当出现肾周围的脂肪减少等情况使肾的支持力下降时,肾的移动度增大,容易向下移动,形成肾下垂或游走肾。
又由于肾筋膜下端的开放,可向下通入直肠后隙,临床上可经直肠后隙注入空气,行腹膜后充气造影,以显示肾等器官的变化。
六、手术步骤及洗手护士配合:
1、术前了解患者的病情,熟悉手术步骤,手术的步骤做到心中有数。
整理各手术器械,查看器械物品准备是否齐全,与巡回护士共同完成物品清点。
2、提前30min洗手,整理器械并与巡回护士一起清点器械、敷料及缝针的数目。
3、按使用的先后顺序及医生的使用习惯将器械有序放置,方便取用。
4、常规消毒铺巾,固定连接各导线。
5、定位切口:腋后线第十二肋缘下2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递11号刀片、两把巾钳、血管钳;打开无影灯。
6、建立腹膜后问隙:钝性分离肌肉及腰背筋般,示指扩张通道后置人自制气囊,充气500ml扩张腹膜后操作空间,维持3~5min拔除;递血管钳2把、气囊和50m注射器。
7、建立辅助操作孔:在示指的引导下,腋中线髂嵴上穿刺,放置l0mm Trocar,在腋前线肋缘下穿刺,放置12mm Trocar,腋后线第12肋缘下穿刺,放5mm Trocar,用7 号丝线缝合固定;递11号手术刀、lOmm Trocar,递11号手术刀、12mm Trocar,递11号手术刀、5mm Trocar 和持9*24“△”针,穿7 号丝线两针
8、确认穿刺:置人镜头观察;递腔镜头、碘伏棉球擦拭,调节清晰度。
9、建立气腹:打开气腹机,报告气腹压力和工作状态。
10、观察间隙:用腹腔镜观察腹膜后腔,根据术者要求调节光源亮度。
11、清除肾旁脂肪:用超声刀清理肾旁脂肪,显露侧锥筋膜,递超声刀、抓钳逐步分离。
12、探及肾门:递超声刀、分离钳,探及肾门处,暴露肾蒂处。
13、处理肾蒂:超声刀游离肾动脉、肾静脉、其他血管
14、离断肾血管:用H em-o-lok夹钳在肾动脉远端夹闭2枚Hem-o-Iok夹,在近侧夹闭l枚,从中间用剪刀剪断,同法处理肾静脉;递Hem-o-Iok施夹钳、分离钳、剪刀。
15、游离肾上、下极:用超声刀游离肾上、下极;递超声刀、分离钳。
16、游离肾上腺:游离肾上极组织,使肾上腺与肾分离(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切除肾上腺);递超声刀、分离钳。
17、游离输尿管:沿肾盂处往远端近髂嵴处分别夹闭2枚H em-o-lok夹,用剪刀中间剪断;递超声刀、分离钳、剪刀、 Hem-o-Iok施夹钳
18、扩大切口,取出标本:将切除标本放置于标本袋内,从腋前线T rocar向左下腹做长约6cm的切口,术者左手进入术野;递标本袋,抓钳、手术刀、电刀、血管钳、沾血巾;打开无影灯
19、探查止血:探查残面有无渗血;递电刀
20、放置引流管:放置引流管;递血管钳、24号胸腔引流管、三角针7号丝线缝合固定。
20.清点用物,确认无误后逐层关闭切口。
21.缝合包扎:缝合伤口,贴好敷贴;递棉球消毒、0号可吸收线缝合肌肉和皮下组织,4-0可吸收角针缝合皮肤,贴好敷贴;撤收仪器设备。
七、洗手护士配合要点
1、器械护士应根据手术步骤及时准确传递手术器械,配合默契。
2、合理有序摆放器械,遵守无菌技术原则连接好应用系统,正确安装超声刀,妥善安置,防止污染和损坏。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无瘤原则,注意区分“有瘤区”和“无瘤区”,发扬敬业精神和“慎独”精神,要具有应急配合能力。
4、严格执行术中清点制度,和巡回护士共同完成4次清点。
5、术中做好手术标本的管理。
6、随时检查超声刀刀头的完整性,及超声刀的垫片有无损坏断裂,防止术中遗留体腔。
7、手术结束前,与器械护士再次认真清点器械及术中用物,准确无误后关闭体
腔和切口,确保手术器械物品正确,避免手术物品遗留体腔。
8、手术结束后再次检查器械的各种配件,确保器械的完整性及功能。
八、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1、术前准备,术前一天访视病人,了解病情及各项化验结果,并制定手术护理计划。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概况,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2、树立“人性化”服务护理观念,把护理工作深入到最具体最细微之处,做好舒适护理。
3、合理摆放体位,遵循手术体位摆放的总体原则,患者舒适安全无并发症,充分暴露视野,便于医生操作。
4、手术开始前,与麻醉医师、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共同完成手术Time out安全核查。
及时主动掌握手术操作进度,及时供给手术所需用物。
5、术中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6、预防手术中的低体温,控制好手术间的温度至21℃-25℃,做好非手术部位的保暖工作,冲洗盐水加温至37℃-40℃,减少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风险。
7、做好引流管管理,做好管道标识,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减少管道滑脱的风险。
8、根据手术需要,随时调节无影灯的位置保证术野清晰明亮。
9、巡回护士要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并控制手术间内的参观人员,控制手术间门的开启次数和开启时间,发现有污染的可能,及时指出和处理,减少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
10、术中巡回护士做好手术标本管理工作,及时准备标本袋,书写标本名称,并与洗手护士、主刀医生共同核对手术标本,将手术标本装入相应标本袋内密闭保存,确保手术标本正确。
11、手术结束前,与器械护士再次认真清点器械及术中用物,准确无误后关闭体腔和切口,确保手术器械物品正确,避免手术物品遗留体腔。
12、手术结束后,为病人擦净血迹,及时穿好衣服,保护患者隐私,护送病人至恢复室,记录好所有相关记录单与恢复室护士当面交接,重点交接术后照护计划。
13、做好手术间内一次性物品的效期检查和基数补充。
14、术后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记录,并做好日常保养工作。
并做好所有物体
表面的清洁工作,按6S原则归位放置。
15、做好手术后各手术登记工作。
16、填写手术标本送检登记本,指导工人及时送病理科。
九、附图
1、解剖图
2、体位图
3、器械图及器械清单
剖腹包
器械名称规格数量器械名称规格数量卵圆钳(弯)
25cm 无肉
2 布巾钳(16cm)16cm 4 持针钳(25cm)细齿 2 线剪(16cm)直圆 1 持针钳(18cm)粗齿 2 组织剪(20cm)弯 1 持针钳(18cm)细齿 2 精细剪(25cm)弯 1 组织钳(18cm)18cm 4 无损伤镊(22cm)无齿 2 直角钳(25cm)25cm 1 组织镊(12. 5cm)有齿 1 直角钳(22cm)22cm 1 组织镊(12. 5cm)无齿 1 分离钳(22cm)大弯 4 吸引器弯 1
止血钳(25cm)
直全齿2 压肠板
30cm 板式
1
肠钳直斜齿 2 S拉钩大 2 止血钳(28cm)弯全齿 2 S拉钩中 2 止血钳(25cm)弯全齿 3 腹壁拉钩(方头) 单头 1 止血钳(18cm)弯全齿10 甲状腺拉钩 2 止血钳(14cm)直全击 2 刀柄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