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感知觉与教育
泼 墨 画 鸟
——
接
近
相 似
闭
合
2、知觉的选择性
(1)知觉选择性的涵义
在许多知觉对象中,对其中部分对象
知觉得特别清晰、其余对象则作为背景而
知觉得比较模糊。
(2)影响因素
对比、变化;经验、兴趣
注意: 对象和背景可以互换
双花 瓶 关 图
与 俩 人 像
双 关 图
老 夫 、 少 妻 与 人 头 像
人生感悟,对我们所有同学包括我在内,都是极有启发的:
“其实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样的,有圆有缺,这是你不能
然后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这就是 我所领悟的生活真谛。”
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多看看人生的圆满,
(5)实践影响
涵义:
人的感受性可以通过实践提高。
典例:
染色工能区分出40-60种不同的
黑色;音乐家能分辨出1000赫兹和 1001.5赫兹不同的音高。
二、知觉特性与影响因素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1、知觉的整体性
(1)知觉整体性的涵义 人们会把对象的不同属性、不同部 分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2)影响因素
接近、相似、闭合、好图形
马 上 的 骑 士
4、知觉的恒常性
(1)知觉恒常性的涵义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时,知觉映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
(2)影响因素
经验
三、青少年感知觉的特点
1、青少年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2、青少年感知觉的精确性的发展 3、青少年感知觉中出现逻辑性知觉 4、青少年感知觉的弱点:不随意性、片面 性、不稳定性、观察不精细等
(2)感觉对比
涵义:
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其
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典例: 吃了糖以后再吃水果,会觉得水果 更酸。
(3)感觉相互作用
涵义: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 都可以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 典例: 听觉-视觉 视觉-味觉 视觉-肤觉(压力觉) 视觉-肤觉(温度觉)
错觉小实验(1)
错觉小实验(2)
错觉小实验(3)
错觉小实验(4)
第二节 感知觉一般规律性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 二、知觉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三、青少年感知觉的特点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定义
感受性是指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 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
第二章 感知觉与教育
本章内容
1、感知觉概述
2、感知觉的一般规律性
3、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感知觉的概述
1.感知觉定义
感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感知觉的水平及其种类
1)感觉 2)知觉
3)观察
4)错觉
1)感觉水平
(1)感觉的定义
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外语教学中的视听结合
■化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
看反应过程、辨生成物
颜色、嗅生成物气味等
相结合的手段来认识化
学反应
■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到
野外,通过看、听、摸、嗅等来感受春天,描写春天
6、运用感知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水平
(观察是有目的的、系统的知觉)
二、感知觉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应用
1、利用知觉的品质和特性, 提高和促进感知觉水平 2、学会观察,善于观察,
◆擦拭黑板的技巧
3、注意扩大知觉对象细微特点
(知觉的整体性导致强部对弱部的掩盖)
如在汉语中,字的三个要素——义、形、音在字
的识别中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相对来说,字音是字 的最强部,字形次之,而字义则是字的弱部,因此, 字音相同或字形相似而字义不同的字很容易出错。这 就是学生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汉字教学中就 要注意这一点,有意强化弱部。
在讲授相似文字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不同 颜色的书写来扩大字与字之间的细微差别。
4、注意发挥言语对知觉对象的引导作用
(言语对知觉的理解性的影响)
要记住:“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 理解它, 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
它。”(毛泽东)。
5、注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感知教学对象
(知觉是对事物地综合反映)
视觉对肤觉(压力觉)的影响:
(4)感觉补偿
涵义: 由于某种感觉缺失会促进其他 感觉的感受性提高。 典例: 盲人的听觉和触觉、嗅觉等特
别灵敏。
2005年中央春节晚会上聋哑演员在《千手观音》中的优
美舞姿震撼了全国观众的心。其实,她们根本听不到伴奏
音乐声,而是靠敏锐的震动觉来感受舞台地板上传来的乐
音动律。她们那种不因残自馁,积极、乐观,笑对人生的 态度也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 两岁时因高烧注射链霉素失去听力的领舞演员邰丽华的
同音字 同形字 同义字 不同字 错误率% 32.3 27.5 19.4 5.1
错误率% 35 30 25 20 15 10 5 0 同音字 同形字 同义字 不同字 同音字 同形字 同义字 不同字
最同 错 低义 误 。字 率 在 ,由小 而高学 音到生 、低的 形依错 、次别 义是字 皆同检 异音查 的字发 字、现 错同, 误形字 率字的 、
提高观察质量和水平
课后作 业
思考题:
1、感觉、知觉和观察有何区别和联系? 2、错觉是不正确的知觉吗?请举例说明错觉 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 3、请指出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变化规律。
实践题:
请根据自己经历过的一堂课,分析评价该
堂课的教学,哪些符合感知觉规律,哪些不 太符合甚至违背感知觉规律而需要加以改进的?
的个别属性反映。
(2)感觉的种类
①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 ②内部感觉 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眼睛结构
耳朵结构
2)知觉水平
(1)知觉的定义
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整体反映。
(2)知觉的种类
①一般知觉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触知觉、味知觉 ②复杂知觉 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
定时间的刺激量。
(2)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类型
①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能对一个刺激物感
觉出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
激量。
两者呈反比关系:E=1/R
E:绝对感受性; R:绝对感觉阈限
②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感觉出两
个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差别感 觉的最小变化量。
两者呈反比关系:E=1 /R
E:差别感受性; R:差别感觉阈限比 (3)感觉相互作用
(4)感觉补偿
(5)实践的影响
(1)感觉适应
涵义: 同一感受器接受同一刺激的持续 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典例: 明适应(由暗处到明处) 暗适应(由明处到暗处)
3)观察水平
(1)观察的定义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必要时需 要采取一定方法的高水平的感知觉过程。
(2)感觉、知觉和观察的区别和联系
考 考 你 的 观 察 力
图片介绍:你能在叶子中间找到三个隐藏的侧面人像吗?
4)错觉
(1)错觉的定义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所产生 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2)错觉的现象 视错觉、形重错觉、时间错觉 运动错觉等
双老 太 关与 图
少 女
双 关 图
老 人 像 与 洞 口 的 三 个 人
3、知觉的理解性
(1)知觉理解性的涵义 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 对事物进行解释和补充。 (2)影响因素
语导、情绪、定势
对诗人来说,珍珠是大海的眼 泪;对东方人来说,它是一滴 固体化的露水;对妇女们来说, 它是她们戴在手指上、脖子上 或耳朵上的,长圆形,透明色, 螺钿质的饰物;对化学家来说, 它是带了些胶质的磷酸盐和碳 酸钙的混合物;最后,对生物 学家来说,它不过是某种双壳 类动物产生螺钿质的器官的病 态分泌物。
第三节 感知觉规律在教育中应用
一、感知觉规律在教书育人中应用
二、感知觉规律在自我教育中应用
1、注意教学情境中的有关刺激的强度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教师言语的响度 ◆书写投影的大小
◆教室照明的亮度
2、注意突出教学中的知觉对象 (对比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直观教具中用鲜明颜色标出 知觉对象 ◆书写投影的内容要与背景拉 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