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一地理下学期月考试题(有答案):多做题、多练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9 高一地理下学期月考试题,供大家参考。
一、第I卷(选择题2分X 30题)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1〜2题。
1. 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A. 产业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20世纪70年代后2. 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原因,正确是( )A. 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B. 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C. 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D. 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3〜4题。
3. 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国家是( ) A. ① B. ②C.③D.④4. 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B. 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大C. 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甲市某年户籍人口出生9.67 万人,出生率0.699%;死亡10.7 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 年。
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据此完成5〜6题5. 甲市可能是()A. 西宁B. 延安C. 上海D. 广州6. 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 ①B. ②C. ③D. ④读图,完成7〜8 题。
7. 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 从北美迁入拉美B. 从亚洲迁往拉美C. 从非洲迁往西亚D. 从欧洲迁往亚洲8. 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主要方向,则甲、乙可能分别表示()A. 四川、广东B. 湖北、重庆C. 河北、山东D. 新疆、内地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反而“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据此回答9〜10题。
9. 我国下列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 青藏地区B. 长江中下游地区C. 内蒙古地区D. 新疆地区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B. 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C. 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D. 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11. 依据我国国情,谋求我国合理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提高科技水平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提高生活消费水平④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水平⑤实行计划生育⑥鼓励向国外移民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①②④D. ②④⑥ 读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回答12~13 题。
12. 在图中,③区()A. 是城市的生产中心B. 常住居民最多C. 商业活动繁忙D. 环境质量最差13. ①④是以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
造成它们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A. 与市中心的距离B. 自然环境条件C. 基础服务设施D. 交通便捷程度14. 美国城市化进程经历的时间较长,大致呈“ S”形曲线阶段性上升。
图中最后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减缓的原因是()A. 能源短缺,导致工业发展迟缓,影响了城市化发展速度B. 原有城市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可加速发展的空间不大C. 工业基础弱,延缓了城市化速度D. 政府采取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读图,回答15〜16题。
15. 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了()A. 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 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C. 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 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16. 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A. 城市服务等级提高B. 城市交通条件改善C. 城市流动人口增加D. 城市生态环境优化17. 读我国某城市平面示意图,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必要建卫生防护带的地方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A、B、C 为不同的功能区。
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
读图,回答18〜19题。
18. 图中三种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A、B、C 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A. 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B. 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C. 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D. 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19.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功能区C 区位优势的是( )A. 靠江临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B. 水源充足,地势平坦C. 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D. 人口最稠密,劳动力充足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0〜22 题。
20. 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A.5°NB.25°NC.35°ND.45°N21. 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海拔B. 水分状况C. 热量差异D. 土壤差异22. 该山地南北两侧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B. 以南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C. 以南可人工栽培橡胶,以北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D. 以南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以北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读下面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23〜25题。
23. 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 暖流B. 山脉迎风坡C. 大气环流D. 寒流24. 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 热带草原带D. 温带草原带25. 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是()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26. 同处于南北纬30°〜40°的两地,大陆东岸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大陆西岸却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主要是因为两地的()A. 水热数量不同B. 地形条件不同C. 土壤条件不同D. 水热组合不同读下面新疆某山地沿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年均降水量资料,回答26〜27题。
27. 若此山地有森林带分布,最可能分布在()A.aB.bC.cD.d28. 关于该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 南坡雪线低于北坡B. 南坡降水少于北坡C. 南坡自然带较北坡复杂D. 没有发源于该山的河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29〜30 题。
29. 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 ①B. ②C. ③D. ④30. 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 ⑤B. ⑥C. ⑦D. ⑧二、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 下图为“亚欧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1 分)(1) 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A _________ ,C _______ ,D _________ ,F _________ 。
(2) 图中各自然带中,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的自然带名称相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自然带名称不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填字母代号) 。
(3) 图中A、B 所处纬度大致相同,但自然带类型不同,其原因是。
(4) 自然带D 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 在大陆西部其南界比东部偏北的主要原因是32. 阅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9 分) 某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15 5.292 河南省0.564 0.562(1) 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为,北京市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其原因是。
(4 分)(2) 河南省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低,主要由于引起的。
(2 分)(3) 说明人口迁移对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4 分)(4) 结合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
(4 分)33. 下图中I —H—川是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1)该城市形成于阶段,判断理由是。
(2)商业用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3)假如阶段川中甲、乙是住宅区分化的结果,则甲为,乙为,原因是。
(4)工业用地在n—m阶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34. 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1) 图中曲线①表示 ________ 国家,②表示________ 国家的情况。
(2) 描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社会压力,请提出具体措施?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答案1-5CBCAC 6-10ACABD11-15CCABC 16-20BCADB21-25 CCDBB 26-30DBBAB31 答案(1)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荒漠带(2)C E F G (3)A 、B两处大气环流形式不同,气候类型不同(A 为地中海气候,B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别形成了与其水热状况相适应的植被、土壤等类型(4) 受冬季风和千岛寒流影响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32 答案(1)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的大量迁入(2) 人口大量迁出(3) 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便于引进人才; 加强区域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4) 农村迁往城市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机会少,收入低总结:2019 高一地理下学期月考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小编的整理可以帮助到大家,祝大家学习进步。
小编推荐:高一地理下册试题14 年高一地理下册试卷201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