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病理学_简答题

植物病理学_简答题

简答题1、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有何不同?相互关系如何?(15分)答:(1)病因(2)有无传播、蔓延(3)病症(4)其他田间表现(5)非侵染性病害为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提供条件(6)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会加重非侵染性病害,形成恶性循环。

评分:(1)(2)各4分,(3)(4)(5)各2分,(6)1分。

2、谈一谈你对“病害三要素”的认识。

(14分)(1)植物要生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感病的植物,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和有利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2)植物本身是植物发病的内因。

植物的遗传特性、生理状况和发育阶段决定植物对于外界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反应能力。

(3)植物生长环境中存在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是病害发生的前题条件。

植物生什么病,由该因素决定。

(4)当感病的植物和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同时存在时,环境条件就是病害发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并且病害严重与否也受环境条件的制约。

3、不整囊菌的闭囊壳和白粉菌的闭囊壳(子囊壳)有何不同?(10分)答:(1)壳壁结构的不同(2)子囊排列方式的不同(3)子囊壁是否消解评分:(1)(3)各3分,(2)4分。

4、简述鞭毛菌的分纲依据,并写出各纲的名称。

(15分)答:分纲依据:游动孢子鞭毛的数目、类型及着生位置。

(1)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 ):游动孢子前端有两根长短不等的尾鞭。

(2)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游动孢子后端有一根尾鞭。

(3)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游动孢子前端有一根茸鞭。

(4)卵菌纲(Oomycetes)游动孢子有两根等长的鞭毛,前端有一根茸鞭,后端有一根尾鞭。

评分:分纲依据给7分,各纲的名称每个2分。

5、简述担子菌的分纲依据,并写出各纲的名称。

(15分)(1)分纲依据:担子果的有无,担子果的类型。

(2)冬孢菌纲(Teliomycetes):无担子果,在寄主上形成冬孢子;(3)层菌纲(Hymenomycetes):有担子果,裸果型或半被果型。

担子是有隔担子或无隔担子;(4)腹菌纲(Gasteromycetes):有担子果,被果型。

担子是无隔担子。

评分:(1)5分,(2)4分,(3)(4)各3分。

6、半知菌和子囊菌的主要特征?半知菌:①营养体少数单细胞,多数是有隔菌丝体;②没有发现或很少产生有性繁殖;③无性繁殖产生各式分生孢子或厚垣孢子。

子囊菌:①营养体少数单细胞,多数是有隔菌丝体;②无性繁殖多数是产生各式分生孢子;③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7、鞭毛菌和担子菌的主要特征鞭毛菌:①营养体少数是单细胞,多数是无隔菌丝体;②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③有性生殖一般产生卵孢子或休眼孢子囊。

担子菌:①营养体个别是单细胞,一般是有隔菌丝体,多为双核菌丝;②少数菌产生无性孢子,一般不产生无性孢子;③有性生殖一般产生担孢子。

病程部分:8、影响植物病原物侵入和扩展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10分)答:(1)影响植物病原物侵入的因素主要是湿度,叶面的水膜及土壤含水量。

真菌孢子的萌发,细菌、线虫的游动都需要水。

温度、光照也有一定影响;如温度影响孢子的萌发速度和侵入速度,有的孢子的萌发需要光照。

(2)影响植物病原物扩展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影响扩展的速度。

评分:(1)6分,(2)4分。

9、真菌、细菌、病毒在寄主体内的扩展蔓延方式有何不同?(15分)答:(1)真菌:细胞间,吸器进入细胞内;细胞间到细胞内;直接进入细胞内;维管束组织内扩展。

(2)细菌:侵染薄壁细胞组织的细菌的扩展;侵染维管束组织的细菌的扩展;引起畸形症状的细菌的扩展。

(3)病毒:细胞内的扩展;细胞间的扩展;进入维管束组织后的扩展。

评分:(1)(2)(3)各5分。

10、细菌、病毒在寄主体内的扩展蔓延方式有何不同?(10分)答:(1)细菌:侵染薄壁细胞组织的细菌的扩展;侵染维管束组织的细菌的扩展;引起畸形症状的细菌的扩展。

(2)病毒:细胞内的扩展;细胞间的扩展;进入维管束组织后的扩展。

评分:(1)(2)各5分。

11、简述植物病毒在植物体内扩展方式。

(10分)(1)细胞内的扩展;(2)细胞间的扩展;(3)进入维管束组织后的扩展。

评分:(1)(2)各3分,(3)4分。

12、简述植物病害的病程,并指出影响侵入和扩展的外界因素有何不同?①接触、侵入、扩展、发病;②侵入受湿度、温度的影响,湿度是关键;③扩展,温度影响潜育期长短。

抗病致病部分:13、品种抗性变异与哪些因素有关?①新的生理小种的出现;②寄主生育阶段抗病性变化;③温湿条件对植物和病原物的影响;④水、肥等管理条件的影响及育种、突变等。

病害循环部分:14、植物病原物有哪些传播方式?各有何特点?(14分)1、气流传播:主要传播产生孢子的真菌性病害,可远可近。

2、水传播,雨水和流水可传播细菌病害,少数真菌病害。

如孢子有粘性的,孢子在土壤中的真菌病害,产生菌核的真菌性病害;3、介体传播,主要是昆虫介体,可传播病毒、细菌、真菌病害,造成的伤口有利病害的发生,虫口数量和迁飞与病害关系密切;4、人为传播,人的各种社会活动、商业活动、农事操作可将病害远、近传播,是检疫性疫害的传播途径。

评分:2、3各3分;1、4各4分15、简述人为传播与病害发生的关系。

①远距离传播病害,检疫性病害,新病害与人为传播关系密切;②农事操作扩散,加重病害;③商业活动,其他人为活动也能传播病害。

16、病原菌有哪些越冬越夏场所?以什么方式越冬越夏?①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②病株残体;③田间病株;④土壤粪肥;⑤昆虫体内、温室内、窖内;⑥寄生、腐生、休眠三种方式。

病害流行部分:17、品种的多样性为何能控制病害的大流行?(10分)(1)以“基因对基因假说”为基点,说明抗病与感病的关系;(2)品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小种的稳定性;(3)品种的多样性在病害流行上对接种体的隔离。

评分:(1)4分,(2)(3)各3分。

题为15分,评分:(1)(2)(3)各5分。

18、单年流行病与积年流行病各有何特点?防治策略有何不同?(15分)答:(1)单年流行病害一般都是多循环病害,病害潜育期短,一年繁殖多代,繁殖力高,当年就能积累大量菌源,形成流行。

单年流行病害多为地上部、局部性病害,多为气流传播及雨水传播,(稻瘟,反叶株)病原物对环境敏感,因此,单年流行病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大。

(2)积年流行病一般都是单循环病害和少循环病害,只有初次侵染或只有很少次数再次侵染,并起的作用不大,所以流行要求的菌源数要经多年积累。

这类病害多为系统性病害,从地下部开始为害、多为土传和种子传播,传播体一般是休眠体,寿命长、病原侵入寄主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小麦腥黑穗病粒线虫、棉花枯枝、黄萎病)。

(3)积年流行病的防治策略放在控制初次侵染,如种子带菌,做好种子消毒;病残体带菌要做好田园清洁。

单年流行病的防治策略除了控制初次侵染源外,更重要的是要控制住再次侵染,防止菌原量的积累,造成流行。

评分:(1)(2)(3)各5分。

19、单年流行病与积年流行病各有何特点?防治策略有什么不同?(10分)答:(1)概念区别(2)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在两种病害中的作用不同,是制定防治策略的依据。

(3)积年流行病的防治策略放在控制初次侵染,如种子带菌,做好种子消毒;病残体带菌要做好田园清洁。

单年流行病的防治策略除了控制初次侵染源外,更重要的是要控制住再次侵染,防止菌原量的积累,造成流行。

评分:(1)(2)各3分,(3)4分。

20、请说明哪些因素影响病害的流行。

①寄主品种的抗感性;②寄主品种的多样性或单一化,大面积种植及品种的合理利用;③病原物的致病力变化及数量,以及新的生理小种的出现或新的病原物的传入④病原物的传播;⑤外界环境条件,包括气象条件、介体生长、栽培管理等。

21、病原物的致病力和病原物的数量是如何影响病害的流行?①向着增强致病力发生的变异个体具有更强的生活适应性,经几年积累,在条件适宜时,可能造成流行;②在生长季节,病原物的数量主要由繁殖的代数和每一代的产孢量决定,只有当接种体的数量达到一定值,病害才能大发生;④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的流行是有区别的,即积年流行和单年流行。

病害诊断部分:22、如何证明某种微生物是某种植物病害的病原物?(15分)答:柯赫证病律4点为基础,适当阐述。

评分:柯赫证病律的4条各3分,适当阐述给3分。

23、如何确诊一种真菌性病害?(15分)答:柯赫证病律4点为基础,适当阐述。

(1)仔细观察病害症状,并记载其特征;(2)分离出病原物,并明确其特征、性状;(3)人工接种,明确其致病性;(4)再分离培养病原物,是否与(2)相同;(5)查对资料。

评分:(1)(2)(3)(4)(5)各3分。

24、简述柯赫证病律。

1、感病植物上常伴随有病原生物存在;2、该生物可在培养基上分离并获得纯培养;3、将纯培养生物接种到相同植物的健康植株上,能表现出与原来相同的症状(同1);4、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再分离获得的纯培养,与原接种的纯培养完全一样(同2)。

25、对于一个可能的细菌性病害,你如何去判断并进而确诊它?(20分)(1)症状和菌溢(2)分离培养(3)接种证病(X)或采用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技术评分:(1)10分;(2)(3)各5分。

/(1)10分;(X)10分。

26、以水稻白叶枯病为例,说明溢菌现象及意义。

①剪取小块病叶组织放在滴有净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对光观察或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叶脉的切口处有云雾状液体流出;②说明组织内有细菌,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27、病毒病害、植原体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状表现相似时如何诊断?(15分)答:(1)根据发生发展规律和田间表现,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2)病毒病害和植原体病害的四环素治疗性诊断区别;(3)病毒颗粒分离,电镜观察;(4)植原体病害标本的超薄切片电镜观察。

评分:(1)6分,(2)(3)(4)各3分。

28、非侵染性病害在田间的表现有何特点?(10分)要点:①非侵染性病害是非生物因素引起的;②没有传染性,田间没有发病中心;③病害的出现常常给人以突然发生的感觉,通常是大面积或全田普遍发生,成片成块的分布;④发病的植株只有病状而没有病征;⑤病害的产生与环境条件、气候变化、农事操作有密切的相关性。

病害防治部分:29、检疫性病害有哪些特点?①.危险性:一旦传入,将造成重大损失;②.局部发生:只是在某些地区或国家发生的病害;③人为传播:通过人的活动进行传播。

30、植物检疫有哪些主要任务?①禁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由国外输入或由国内输出;②当危险性病、虫、杂草已传入新区,应采取措施,就地彻底消灭;③将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让它们传播到非疫区。

31、利用轮作控制病害应注意哪些问题?①实施轮作要考虑全面,要符合生产实际;②轮作植物不是防治对象的寄主;③水旱轮作好;④轮作对土壤寄居菌和土壤习居菌是有不同防效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