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情景交融教材篇目《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导学案单元目标1.识记积累本单元实词、虚词。
2.掌握本单元重要文言句子的翻译。
3.掌握单元课文中常见名句的填空。
重点难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一、文言实词(一)写出下列字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
1逼①qī(1)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魏禧《大铁椎传》)约会,约定(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诗经卫风氓》)预定的时间,期限(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归去来兮辞》)期望,要求(4)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及,到②jī(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周(年、月)2.致(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达到,送达(2)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
(《史记刺客列传》)传达,表达(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招引,招致(4)家贫,无以致书。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取得,得到(5)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传》)尽,极(6)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意态,情趣3.道(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游褒禅山记》)道路(2)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过秦论》)途径,方法(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过秦论》)主张,学说(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义,正义(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取道,经过(6)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讲4.方(1)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方形(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归园田居》)四周,周围(3)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赤壁赋》)方向,方位(4)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苏武传》)将要(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在……(时候)5.识①shí(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知道,认识(2)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游褒禅山记》)辨别,识别(3)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
(《世说新语方正》)知识,见识②zhì(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通“志”,记住(5)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崔铣《王忠肃公翱事》)标记,记号6.察(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仔细看,观察(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离骚》)考察(3)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召公谏厉王弭谤》)监察(4)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经考察后推荐7.传①chuán(1)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传送,传递(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传授(3)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褒禅山记》)流传②zhuàn(4)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驿舍,客舍(5)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李贺小传》等。
传记(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说》)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名(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逍遥游》)名字,名称(2)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命名,取名(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评说,说出(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刘禹锡《陋室铭》)闻名,出名(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司马光《赤壁之战》)名义,名分(6)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陈情表》)名声,名誉①xiàng(1)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王充《订鬼》)仔细看,审视(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帮助,辅助(3)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孔雀东南飞》)相貌,模样(4)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鸿门宴》)辅助君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后来称作宰相、丞相、相国②xiāng(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雨霖铃》)互相1 .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兰亭集序》)高,长(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修饰,整饰(3)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离骚》)修理,维修(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修建,修造(5)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召公谏厉王弭谤》)整治,治理(6)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离骚》)善,美好11.过(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走过,经过(2)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李贺小传》)过去,过了(3)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苏武传》)超出,超过(4)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过分,过于(5)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错误,过失(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得到,获得(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收获,心得(3)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荆轲刺秦王》)能够,可以(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必须,应当(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琵琶行》)表示完成13.去(1)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过去的(2)去死肌,杀三虫。
(《捕蛇者说》)除去,去掉(3)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鸿门宴》)距,距离(4)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其三)》)前往,到……去(5)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示动作的趋向14.少①shǎo(1)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李贺小传》)数量小,与“多”相对(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时间短,不久(3)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稍微,略微(4)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史记苏秦列传》)轻视,贬低②shào(5)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苏武传》)年幼,年青,与“老”相对(6)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年青人(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币以为流觞曲水引导将军夜引弓拉2蓖七月既望农历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3毕路狡淦凭V荩下江陵攻占近腊月下时间在后,末4狈狡淦凭V莸足下方温经正在5弊葑菀晃之所如任白日放歌须纵酒纵情6币懈瓒和之循、依倚权仗势倚仗7闭襟危坐而问客曰端正危言耸听吓人扁不敢相烦偏指动作一方,你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9惫噬绞饪晒很虽趣舍万殊不同1 惫湃酥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观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景象、景致二、文言虚词将下列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填写到横线上1庇冖俚逼湫烙谒遇对、对于(介词)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下在(介词)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④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到(介词)2逼洧俣榔湮文犹可识它、它的(代词)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己(代词)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那、那些(代词)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词)⑤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副词)3币寓僖云淠嘶山之阳名之也因为(介词)②可以无悔矣凭(介词)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而(连词,表修饰)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连词,表并列)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来(连词)4彼洧偎湮匏恐窆芟抑盛虽然(连词)②虽一毫而莫取即使(连词)5币并倩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也(语气词,判断句标志)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③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也(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
)三、文言翻译1惫讨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笨鑫嵊胱佑骈杂诮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贝怂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素材集成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适用话题:人生、生命精彩运用:人生无常,年高之叹,时不我待,常见文人笔端,在感慨流金岁月时,我们更应把握今天。
青春的日子,流失的时光是一片片凋零而凄美的枯叶和花瓣,渐去渐远的是原本属于我们的纯情与浪漫,谁还会记得昨日急风骤雨,谁还会想起昨日荣辱伤悲?惟有走过累过的沧桑爬上时间的脸。
当我们拥着梦枕着追求与时间同行,尽管“人生如梦”“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但是我们可以执著地傲视时间的风霜,因为我们对理想的追求已形成一道固若金汤的铜墙铁壁。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适用话题:自然、环境、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精彩运用:人在面对眼前优美风景时,斟满一杯酒,“流觞曲水”,那份悠然和沉醉,是令无数文人雅士追慕的个性释放,沉醉于酒中方能使人忘却世俗之累,挣脱人生羁绊。
很容易融入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感悟有限的人生,从中领悟永恒的哲理,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柳宗元在生之绝境时移情于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古代文人多在逆境中因自然万物欣欣向荣而喜,使精神超脱外物的羁绊,而在天地间获得永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适用话题:死亡、生命、人生精彩运用:人总是要面对死亡的,任何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
“死亡”是如此强大而不可抗拒,个体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因此,谁都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
林语堂说:“能见到死亡的人也能见到人类喜剧的意识,于是他很迅速地变成诗人了。
”王羲之是这样的诗人。
他深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忘生死,轻成败,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感悟。
因而他们对有限的生命更是倍加珍惜,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行骸之外。
(《兰亭集序》)适用话题:自由、个性精彩运用:生活中,我们可以对所爱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挥洒青春,谱写人生,“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适用话题:自然、永恒、变与不变精彩运用:流水像这样流去而没有流失,时圆时缺的月亮,尽管圆缺不定,但没有发生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