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报刊政论传统的恢复和发展

报刊政论传统的恢复和发展


二、新时代的号角——《新青年》 杂志
• (二)《新青年》杂志(1915-1926)介绍
• 是中国近代报刊向现代报刊转变时期最重要的报刊之一 • 从个人刊物,同人刊物到机关刊物 •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 月15日创刊于上海,由 陈独秀创刊并主编。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 ——1916年9月出版的第二卷改名《新青年》 • ——1918年1月第四卷1号开始,实行轮值主编。 • ——1919年10月编辑部又迁回上海。第二年成为中国共 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 • ——1923年 编辑部迁往广州
三、以学生报刊为主体的启蒙报刊 兴起
• 1、《每周评论》(1918.12.27-1919.8.31 北京)
• 为五四时期重要的政论性刊物。因《新青年》是理论性月 刊,不便及时进行政治宣传,陈独秀、李大钊为加强政治 宣传鼓动工作而创办的。在五四运动中进行了强有力的反 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军阀的宣传鼓动工作。 •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标志着新文化统一战线开始破裂 • 五四运动时期,革命报刊获得空前的大发展(略)
四、无产阶级新型报刊的诞生
• 3、中共第一个机关刊物——《向导》 (1922-1927)
•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十分重视报刊宣传工作 • ——一大以后,党中央把原有的《新青年》作为理论刊物 继续出版。 • ——1922年7月,党的“二大”决定停办秘密性的《共产 党》月刊,创办公开发行的政治机关报《向导》周刊
四、无产阶级新型报刊的诞生
• 2、《共产党》月刊(192011.7-1921.7)
• 《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于1920 年11月7日创办的半公开理论机关刊物。李达主编, 共6期,5000份。 • 为了建党需要而创办,宣传建党知识,探讨中国 革命的纲领,与《新青年》配合,进行反对无政 府主义的论战。 • 毛泽东称赞:“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
三、以学生报刊为主体的启蒙报刊 兴起
• 2、毛泽东与《湘江评论》(1919.71919.8)
• 1919年7月在长沙创刊。毛泽东主编。周刊。形 式为四开四版一张,内容分设社论、西方大事述 评、东方大事述评、世界杂评、湘江杂评、新文 艺等栏目。《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 宗旨。 • 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
三、以学生报刊为主体的启蒙报刊 兴起
• 3、天津《觉悟》、《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 周恩来早年的革命报刊活动: • 在南开学校学习时主编《敬业》,编辑《校风》。 五四运动中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全国 学生会报冠”),大力进行反帝反军阀的宣传鼓 动,影响很大。还主编《觉悟》杂志。赴欧洲勤 工俭学后,为天津《益世报》写了大量的“旅欧 通信”。
第七章 五四时期:新闻事业的黄金 时代(1919-1927)
• 一、概述
• 1915秒 《新青年》杂志创刊,标志着我国现代报刊的开 始。《新青年》从1915到1926年前后十年,可说是五四 时期的一个缩影。 • 中国新闻事业由近代报刊时代转变为现代报刊时代。 • 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高举民主与科学的 大旗,发动新文化运动,使报刊工作日趋活跃,五四运动 后出现迅速发展的局面。1920年,我国首批马克思主义报 刊诞生开拓了新闻事业前进的新道路。
பைடு நூலகம்、以学生报刊为主体的启蒙报刊 兴起
• 5、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宣传 •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卓越宣传家,中 国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先驱。 • 以李大钊为首的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 分子,首先揭开了我国报刊宣传马克思主 义的新页。 • 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庶 民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布 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1919年5月把《 新青年》第6 卷第5号编 成《马克思研究》专号 • 1920年把《新青年》编成一期专号 《劳 动节纪念号》

二、新时代的号角——《新青年》 杂志
• (三)陈独秀
• 康党——乱党——共产党 • 五四运动时期的著名政治 活动家和政论家
• 毛泽东:“五四运动的总 司令”
二、新时代的号角——《新青年》 杂志
• (四)《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贡献 • 1、在批孔反复辟中宣传科学民主
•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 3、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方面也做出了杰出 贡献 • 4、发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 反对文言文。
二、新时代的号角——《新青年》 杂志
• 《新青年》首先于1918年改成白话文刊物,为 白话文在报刊领域的推广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 随着白话文的广泛采用,报刊文章开始分章节 段落,并且开始使用标点,逐步形成了一整套 新式标点符号,并为其他报刊所采用。 • 《新青年》的大胆革新,使中国报刊从形式上 逐渐成熟和完善,已逐步过度到现代报刊的发 展阶段。
三、以学生报刊为主体的启蒙报刊 兴起
• 4、北大《国民》和《新潮》
• 《国民》和《新潮》的出版,扩大了《新青年》 所发动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北京和上海的一些进步报刊,也站到新文化运动 一边,如北京《晨报》《京报》,上海《国民日 报》《时事新报》等。 • 形成了一个宣传新文化的报刊新阵线,结束了 《新青年》孤军奋战的局面。
二、新时代的号角——《新青年》杂志
• (一)背景
• 新文化运动: •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正是在这样一种 大潮下,马克思主义也作为西方学说的一种,比较广泛地 在中国传播,并迅速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 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被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 以五四运动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
四、无产阶级新型报刊的诞生
• 1、改组后的《新青年》
• 随着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至上海,上海成了新文化 运动的中心。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共产党报刊开始 出现。 • 1920年5月中国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陈独秀将北京的《新 青年》迁返上海,改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 • 改组后的《新青年》,作为无产阶级的刊物,为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