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太子参产业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1、前言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以块根入药。
又名孩儿参、童参。
有补气益血、生津、补脾胃的作用。
适于久热不退、饮食不振、肺虚、咳嗽、心悸等虚弱之症以及病后体弱无力、自汗、盗汗、口平等症。
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 名单。
1992年,时任林业辅导员的张代金等7人从河南商丘等地购进太子参种苗,经过驯化、培育、扩繁,异地太子参在施秉终于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了。
之后,经过政府、企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科研院校二十年的努力,目前,施秉太子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种植面积、年产量等指标居全国之首,而且,在市场,其它主产区的太子参时常冠以“施秉太子参”的美誉才能卖得好价钱。
二十年间,施秉太子参完成了产业链的形成过程,从种苗培育到以其为主要原料的深加工产品,施秉太子参产业雏形已经显现。
支撑这个产业的基础日臻完善,2004年施秉太子参通过国家GAP认证;2010年8月23日,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贵州省地方标准批准发布通告第84号正式发布通告批准《施秉太子参》为贵州省地方标准,该标准于2010年9月23日正式实施;“施秉太子参”原产地证明商标业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核;围绕施秉太子参种植和加工的专利有:“一种太子参的规范化种植方法”(专利申请号:200410040477.9)、“太子参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专利申请号:201010301056.2)、一种太子参保健饮料的检测方法(专利申请号:201110176370.7);仅十一五期间,依靠科技进步,获18项科技成果,完成太子参种植全过程关键技术研究、应用、推广,形成了以施秉、黄平县为主,辐射十六县市种植的局面,推动太子参种植特色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带动5.42万农户种植23.5万亩,创产值7亿元,户均年增收1.3万元。
仅2010年靠单品种让26户药农年收入在百万元以上,36户收入50~99万元,219户收入10~49万元。
仅牛大场中药材交易市场太子参年交易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
一个产业的形成,离不开产业链上的企业等经济实体。
目前,在施秉经营太子参产业的企业有:贵州三元太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施秉县茂源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贵州昌昊中药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施秉县经纬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和贵州省施秉县启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6家企业,中药材协会1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3家,太子参种植大户36户、散户上万。
随着栽培、生物药学、化学、药理及毒理学、制药工业及临床医学各学科领域内的广泛深入研究,施秉太子参在栽培技术、制剂加工、新药开发、新产品研制、市场等方面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施秉太子参从一般中药材生产发展成为现代制药、保健品和食品工业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原料而大量投入生产,业已形成了施秉太子参种植、加工、储运、销售和研发等企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科研院校所构成的施秉太子参产业体系。
施秉太子参在黔东南州乃至贵州省产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施秉太子参被列为贵州省“十二五”重点发展品种,到201 5年达10万亩规模,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目标。
2、施秉太子参产业现状经过二十年的自然发展,在一种无序状态下,施秉太子参产业雏形已经显现,但是,这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的发展并不均衡,种植业的比重明显地高于其它环节,头重脚轻,后续的加工业比重畸轻,从而制约了整个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2.1 施秉太子参种植现状施秉太子参的种植历史已经有20年了,发展至今,种植太子参的农户数、企业、种植面积、产量、产值跟20年前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2.1.1 种植主体目前,施秉种植太子参的企业有贵州三元太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施秉县茂源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贵州昌昊中药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施秉县经纬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和贵州省施秉县启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6家企业,中药材协会1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3家,太子参种植大户36户、散户上万。
2.1.2 分布施秉县处于黔东南中山峡谷植被区,该区为贵州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度的地区,县域内地势为北高南低,最高点北部为马溪乡与石阡县交界的佛顶山(1 869.3m),最低点为南部马号乡六合村清水江出境处(486m),,平均海拔为780m,城区海拔为523m,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无霜期288~294天,年总日照时数为1000~1195小时,年降雨量为1063~1121mm;其中5~6月的降雨量占50%左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表1 施秉县各乡镇气候、地形地貌、土壤与太子参种植情况表乡(镇)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太子参种植情况城关镇低中山丘陵为主,河谷,平均海拔为780m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无霜期288―294天,年总日照时数1000―1195小时,年降雨量为1063―1121mm黑色石灰土、水稻土、黄色石灰土、黄、红壤种植面积较大牛大场镇中山丘陵为主,海拔在600―1000m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5℃,年均雨量1300mm,无霜期280天左右黄、红壤和黑色石灰土为主太子参种植面积最集中最大的乡镇马溪乡中山区,岩溶发达,东北较高,最高海拔1869.3m,西南方偏低,最低海拔656m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雨量1080mm。
黄、红壤和黄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为主由于海拔高度太大,只有零星种植白垛乡中山丘陵,岩溶发达,平均海拔1100m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年均降雨量在1000mm左右黄、红壤和黑色石灰土为主种植面积较大甘溪乡丘陵,西北较高,东南较低,平均海拔800m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至16℃,年降雨量1060至1200mm,黄、红壤和黑色石灰土为主种植农户不多杨柳塘镇低中山丘陵,平均海拔700m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5℃,年均雨量1200 mm,无霜期280天左右水稻土、黄、红壤、黑色石灰土种植面积较多双井镇低中山丘陵,西北方略高,南面较低,最高海拔1235m,最低海拔516m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O℃,无霜期290天左右,年降雨量1075mm水稻土、黄、红壤、黑色石灰土少量种植。
受苗族文化影响,当地农户种植太子参的积极性不高马号乡中山丘陵,岩溶较发达,海拔在960―1600m之间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0℃,无霜期270天左右, 年降雨量1050mm黄、红壤和黑色石灰土为主零星种植。
施秉太子参种植分布图受海拔、气候、土壤等人文地理和民族习俗等因素影响,施秉太子参多集中在施秉县北部、中部汉族人民集中居住牛大场镇、城关镇、杨柳塘镇等区域,苗族人民集中居住的马号乡、双井镇则很少。
最北部的马溪乡则因气候条件,只有零星种植。
2.1.3 太子参种植面积、产量据统计,施秉县各乡镇种植太子参的面积及产量情况如下表:施秉县各乡镇种植太子参情况统计表单位:亩主面体企业协会合作社大户散户合计积乡镇牛大场镇700 50 102 5000 15200 21052 城关镇60 500 1300 1860 杨柳塘镇450 1060 1510 北垛乡40 600 3500 4140 甘溪乡470 2100 2570 双井镇 6 120 1060 1186 马号乡68 68马溪乡103 103 合计746 50 162 7140 24391 32489 施秉太子参近几年稳定在1400吨左右,2012年由于种植面积增大,产量会有所提高。
2.2 施秉太子参加工业现状施秉太子参加工业才起步,当地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贵州三元太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出了以太子参为主要原料的固体和液体饮料,但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
2.3 交易市场施秉县牛大场镇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可以说是施秉太子参专业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超过了3亿元人民币。
牛大场镇中药材交易市场成了全国远近闻名的太子参区域交易市场,每年太子参上市时节,全国各地的太子参客商云集到此,省内其它产地的太子参运到这里才方便出售,才能卖好价钱。
牛大场镇中药材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施秉太子参品牌建设和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2.4 产业政策施秉太子参产业化进程是在一个无序、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地方政府还没有上升到产业的高度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
2.5 产品开发当地与太子参产业关联的企业有6家,但多是从事太子参种植或种苗培育,从事太子参产品开发、生产的企业只有贵州三元太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家,该企业继生产太子参饮料产品之后,正在研发太子参扶肤美容、保健酒等产品。
太子参复方产品的深度开发将会有力地促进施秉太子参产业的发展。
2.6 知识产权围绕施秉太子参产业的知识产权并不多,有《施秉太子参》贵州省地方标准、“施秉太子参”原产地证明商标、“一种太子参的规范化种植方法”(专利申请号:200410040477.9)、“太子参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专利申请号:201010301056.2)、一种太子参保健饮料的检测方法(专利申请号:201110176370.7)。
产业创新,做大做强,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障。
做大做强施秉太子参产业,还需要太多的知识产权支撑,特别是以太子参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开发专利。
有了强大的知识产权支撑,才能保持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2.7 人才队伍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同样的,产业之间的竞争,亦是人才之间的竞争。
施秉县毕竟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的一个县,吸引人才方方面面的条件欠完善,施秉太子参产业人才队伍尚在形成过程中,本土人才少,人才队伍相对集中在几家企业,还需要从省、州高校,科研院所聘请。
地方政府还没有。
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建立施秉太子参产业人才队伍的机制还没有形成。
2.8 产业集聚情况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
任何一个强大的产业都是该产业集聚从而形成集聚效应的结果。
没有产业的集聚,不可能形成强大的产业。
施秉太子参产业还没有形成产业集聚群,还没能产生出集聚效应、3、施秉太子参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施秉太子参产业处在刚刚形成过程中,自然会存在诸多问题。
分析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3.1 产业链上各环节发展不均衡。
施秉太子参产业链存在着头重脚轻的现象,处在产业链上游的种植业相对加工、运输研发来说,显得过于庞大。
这种不均衡性显然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
而且,就整个产业链来说,从种植、加工到市场流通都全部自由化,无序竞争导致在太子参种植的无计划性、种植过剩等,价格竞争激烈,跌宕起伏。
跌价时,对参农的积极性创伤较大。
施秉太子参产业链不紧密,基地、加工、市场等各环节发展不协调,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导致种植比重过大,加工规模不足,市场流通混乱,特别是施秉太子参加工企业群体不足,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使得加工业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以致加工业发展滞后,工业化发展程度低,施秉太子参产业还处在低水平,低层次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