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政治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政治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政治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

没有教师就没有教育改革,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基石。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实践得以实现。

然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我们却也发现:由于受原有的教育理念、知识构成、教育教学模式、教育体系结构以及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评价和考试制度、教育技术手段等内外在因素的影响,不少政治教师在新的“游戏规则”“洗牌”下出现诸多的不适应,少数沦为贬低、排斥、指责以至反对教育改革的“急先锋”,面临着“厂家”(师范院校)“召回”,个别的甚至需要做“退市”淘汰处理。

1 强化思想政治素养,增强政治责任感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首先,要求政治教师政治上一定要过硬。

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要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遵守政治纪律,时刻保持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性,能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为了迎合学生兴趣而违反政治原则搞所谓的标新立异。

其次,解决好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问题,应该带头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养成注重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习惯,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弄懂,真正具有从政治上教育好、思想上净化好我们的年轻一代的素质和能力。

最后,政治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己敏锐的政治嗅觉。

2 重建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
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导渠道,承载着极其艰巨的教育和教学任务。

在现行课程的框架之下,它是基础教育综合程度最高的一门课程,涵盖着心理健康、道德品质、法律常识、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哲学常识教育等教学内容,完成这门学科的教育有其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政治教师的知识不能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具有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

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具备扎实的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高层次的主体知识和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以及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既要关注知识的纵深发展,也要开拓、提高自身知识构成的广度和综合度。

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让学生对多门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综合,也才能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个人独特性。

3 在反思中科研,改进职业生存方式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

一个成功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与反思的对象,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价,进行有效的调节,并最终形成教师个人化的、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

通过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师的自主能力逐渐地得到增强。

政治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反思型教育实践专家,通过自己自觉不断地“反思”和“审察”,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生活及经验进行反思和更新;通过研究体现出教师作为人、作为研究者所拥有的本性,在研究过程中体会自
己的责任,体会自己专业和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把自己和自己服务的对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与服务对象共同构成自己的生活世界,不断发展自己的理性,通过理性创造出自己专业发展的新火花,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在研究中获得尊严和生命力,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总之,政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不断学习和成长的需要。

让我们走在政治教学改革的前面,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真正担负起思想政治品德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观念人格成
长的引导者的使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