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然资源
姓名班级学号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
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根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可以将自然资源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的国民经济用途可将其划分为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工业资源、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林产品资、旅游资源、草原产品资源等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可将其划分为直接生活资源(天然食物、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可将其划分为直接生活资源(天然食物、森林及草原中的动物、鱼类等)和劳动资料资源(矿产、森林、土地等);
从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经济关系,即按照资源的性质,划分为四类: a 环境资源,如太阳光,地热,空气和天然水等。
b 生物资源,如动物、森林、草场等。
c 土地资源,包括农用土地、城市土地等。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劳动对象。
d 矿藏资源,包括能源、各种矿物等。
在中国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中,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a)缺乏有效的资源综合管理及把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机制,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和法规体系将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
(b)经济发展在传统上过分依赖于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同时伴随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污染产出,忽视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退化的关系;
(c)采用不适当行政干预的方式分配自然资源,严重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以及资源市场的培育;
(d)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表现为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以及资源需求的过度膨胀;
(e)缺乏有效的自然资源政策分析机制以及决策的信息支持,尤其是跨部门的政策分析和信息共享,从而经常出现部门间政策目标相互摩擦的不利影响;
(f)资源管理体制上分散,缺乏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和机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地发展,能源严重紧缺、资源供应不足、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有限性,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
如何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环境的可持续维护,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呢?
自然资源合理的保护和利用
从自然资源利用的一般过程来看,社会生产最终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然后再
加工成生产和生活资料。
人类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一般条件,也是人类生活的永恒条件。
资源的利用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具有双重效应,既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必然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合理的资源利用既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最终达到或趋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要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应采取如下几项主要措施:(1)建立自然资源利用限制线(既所谓的资源‘红线’),对水、土地、空气、森林、草地、矿藏、以及其它资源都分别确定科学的开发利用范围;
(2)通过征集资源开发利用税、环境补偿税,建立资源、环境许可证制度等,促进社会向符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方向发展;
(3)建立最低生态与环境标准,归还人类要求所处生境达到最低标准的权利;
(4)建立使资源和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机制,把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纳入成本核算中,使环境因素被纳入决策全过程;
(5)确定行业和区域的资源可持续发展规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可规范本行业的发展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可规范并协调不同行业的行为;
(6)建立健全资源与环境问题协调机构,并赋予其宏观调控的法律权力;
(7)开展资源、环境教育,普及生态科学、资源科学知识,全面培养和提高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识;
(8)加大对资源、环境、生态研究的投入,制定长期研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