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人工高产栽培技术
一般采用块茎和珠芽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但发芽率 不高,生长期长,作商品需 3 年以上。大面积栽培可用有性 繁殖,繁殖系数较高。 2. 1 块茎繁殖 8 ~ 9 月挖半夏时,将直径 1. 5 ~ 2 cm 当年 生的小块茎,用湿砂土混拌置于阴凉处贮藏。播种期以冬、 春季为好,秋季播种产量低。种前将块茎按大小分级,分别 栽种。栽植密度要合理。过密,苗势生长软弱而细长,且除 草困难; 过稀,则苗少、草多、产量低。株行距以 8 cm × 8 cm 或以 10 cm × 10 cm 为宜,需鲜种 1 500 kg / hm2 ,苗势生长均 匀且产量高。覆土要适中,以 6 ~ 7 cm 厚为宜,使出苗形整 齐,珠芽正好靠近地面,生长健壮。覆土太厚,则出苗较迟, 珠芽虽大,往往在土内形成,不易采挖。栽种后遇土壤干燥 时,要及时浇水。 2. 2 珠芽繁殖 一茎叶生长一珠芽,故数量充足,且发芽可 靠,成熟期早,因而是当前发展半夏生产的主要途径。夏秋 间,当老叶将 要 枯 萎 时,叶 柄 下 的 珠 芽 已 成 熟,即 可 采 下 种 植。按行株距 8 cm × 8 cm 或 10 cm × 10 cm 开穴,每穴下种 2 ~ 3 个珠芽,再覆土 1 ~ 1. 5 cm,稍压实即可。对于落于地表 的珠芽,可采用“盖土法”进行培育。其方法是: 每倒苗一批, 盖土一次,盖土要蒲,以不露珠芽为度。同时施入适量的磷、
半夏喜半阴半阳的环境,忌烈日直射。可与玉米间作, 每隔 1. 2 m 栽 1 行玉米,穴距 60 cm,每穴种 2 株,可作阴 蔽物。 3. 1 选地与整地 宜选砂质壤土,上一年冬季进行深翻冰 冻,使 土 壤 风 化 疏 松。开 春 平 整 土 地,施 土 杂 肥 4. 5 万 kg / hm2 、饼肥 225 kg / hm2 、过磷酸钙 300 kg / hm2 作基肥。耕 耙整平,作畦栽种。 3. 2 施肥 早春解冻后( 播种时间不能太晚) ,气温稳定在 10℃ 左右时,在选好的地块上亩施有机肥 7. 5 万 kg / hm2 ,过 磷酸 钙 1 500 kg / hm2 ,硫 酸 钾 450 kg / hm2 ,碳 酸 氢 氨 750 kg / hm2 ,耕细耙匀后,作成高 10 cm、宽 100 cm 的高畦,畦与 畦间隔 30 cm,在畦上按行距 20 cm 开 4 ~ 5 cm 深的沟,按株 距 3 cm 将种茎交叉两行放入沟内,顶芽向上,覆土耧平,稍 镇压,覆地膜。需种茎 600 ~ 900 kg / hm2 。 3. 3 除草 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长期间要经常松土除草,做 到除早、除小、除了,避免草荒。 3. 4 浇水 半夏喜湿润,但怕积水,无论采用以上何种繁殖 方法,在播种前都应浇 1 次透水,以利于幼苗出土。出苗后 亦要经常浇水,尤其是“立秋”前后需水量较大,可用 1: 10 的 粪水泼浇,使 之 经 常 保 持 土 壤 湿 润。秋 后 可 逐 渐 减 少 浇 水 量。要避免积水,否则主根易腐烂。 3. 5 摘花 如不留种,应摘去半夏在花葶,可提高块茎重 量,增加产量。 3. 6 夏季防倒苗 在气温大于 26℃ 时,设遮阳网能有效防 倒苗。 4 病虫害防治 4. 1 叶斑病 初夏发生,叶上有紫褐色病斑。防治方法: 发 病前和初期,喷施 1∶1∶120 波尔多液或 65% 代森锌 500 倍液, 每 7 d 喷 1 次,连续 2 ~ 3 次。 4. 2 病毒病 病原是一种病毒。病株叶卷缩成花叶,植株 矮小,畸形。防治方法: 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彻底防治虫
作者简介 汪来华( 1978 - ) ,女,安徽太湖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 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12-06-18
钾肥,既可保证珠芽生长,又能促进地下母块茎的增大。这 是半夏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2. 3 种子播种 2 年生以上的半夏,从初夏至秋季,能陆续 开花结果。当佛焰苞萎黄下垂时,即可采收。从佛焰苞内取 出种子,进行湿砂贮藏。砂的湿度以手捏成团、一放即散为 宜。室内贮藏要注意通风。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选半阴半 阳的地块,精细整地作畦,按行距 10 cm 开浅沟条播,播后覆 细土厚 1 cm,并上盖稻草,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及时除去 盖草,当苗高 6 ~ 9 cm 时,即可定植。 3 高产栽培技术
29 卷 7 期
农技服务,2012,29( 7) : 854 - 855
责任编辑 胡先祥 责任校对 胡先祥
半夏人工高产栽培技术
汪来华
( 安徽省太湖县百里镇农技站,安徽太湖 246400)
摘要 从整地、施肥、浇 关键词 半夏; 高产; 防倒苗; 遮阳网 中图分类号 S567. 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 8421( 2012) 07 - 854 - 02
半夏别名三叶半夏,属天南星科植物,球茎入药。主治 痰饮呕吐、湿痰咳嗽、气逆、痰多痰粘、消痞散结等症。外用 生半夏消疖肿、止血。主产于南方各省,尤以安徽的“颖半 夏”为著名。半夏是生产止咳化痰中成药的主要原料,市场 用量日益增加。由于药农连年采挖,近年来其野生资源明显 减少,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不断上扬,因此,发展人工栽培前 景看好,笔者将半夏人工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1 习性
半夏性喜温暖、湿润、半荫半阳和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 环境,土壤 pH 值 5. 6 ~ 6. 4。前作以豆类和玉米等为宜。半 夏每年平均出苗 3 次: 第 1 次为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 第 2 次 在 6 月上、中旬; 第 3 次在 9 月上、中旬。珠芽萌生初期在 4 月初,高峰在 4 月中旬,成熟期为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其 中以 6 ~ 7 月中旬,珠芽增殖数为最多,约占珠芽总数 50% 以 上。每次生育期为 50 ~ 60 d。半夏怕炎热与寒冷。适宜生 长的地温为 15 ~ 25℃ ,26℃ 以上开始越夏倒苗,13℃ 以下开 始越冬枯苗。 2 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