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局部表现
(1)肢体增粗、变形、不等长、畸形。 (2)皮肤色素沉着,缺乏弹性,可形成慢性溃疡。 (3)皮下组织增厚变硬。 (4)附近关节肌肉挛缩畸形。 (5)多数有长期不愈的窦道,窦道口肉芽组织增
生,恶臭脓液。
(一) 临床表现:
1、静止期:可无全身症状,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局 部红肿、疼痛、流脓或发热畏寒史,有时有小死 骨自窦道排出。
死腔为含有炎性肉芽组织、脓液、死骨、瘢痕组织和细菌,症 状可反复发作,并使骨质增生硬化,周围软组织大量瘢痕增 生,皮肤色素沉着。
窦道附近皮肤长期受炎性分泌物刺激→鳞癌
(一) 临床表现:
1、静止期:可无全身症状,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局 部红肿、疼痛、流脓或发热畏寒史,有时有小死 骨自窦道排出。
2、局部表现: 3、急性发作时: 4、长期发作,可致衰弱、贫血等慢性中毒表现。 5、X线表现:
2、局部表现: 3、急性发作时: 4、长期发作,可致衰弱、贫血等慢性中毒表现。 5、X线表现:
急性发作时
(1)窦道瘢痕处红肿,明显压痛,皮面有波动 性肿块或混浊水泡。
(2)肿块水泡穿破后,可流出脓液及死骨。
(一) 临床表现:
1、静止期:可无全身症状,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局 部红肿、疼痛、流脓或发热畏寒史,有时有小死 骨自窦道排出。
10-14天后发现干骺端骨破坏(虫蛀样)可有死 骨形成(密度较高)
(六) 诊断: 1、早期诊断依据 2、核素99m锝—锡—焦磷酸盐骨扫描,核素浓集。 3、X线:
CT可早期发现病变及定位
(七) 鉴别诊断 1、软组织炎症 ( 蜂窝织炎、丹毒) 2、风湿性关节炎或化脓性关节炎 (1)疼痛在关节处 (2)迅速出现关节肿胀和积液,关节穿刺有液体 (3)早期关节活动障碍 3、 肿瘤
骨髓炎:中毒症状明显、压痛深、局部红肿、软 组织炎相反
软组织炎:链球菌所致,早期大量抗生素常有效, 局部分层穿刺及切开有利于鉴别
(七) 鉴别诊断 1、软组织炎症 ( 蜂窝织炎、丹毒) 2、风湿性关节炎或化脓性关节炎 (1)疼痛在关节处 (2)迅速出现关节肿胀和积液,关节穿刺有液体 (3)早期关节活动障碍 3、 肿瘤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目的要求: 1、了解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发病机理。 2、掌握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的早
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3、熟悉慢性骨髓炎的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手
术指征。 4、了解关节穿刺液化验的临床意义。
第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
1、定义: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 的炎症。
(1)儿童多见:胫骨、股骨、肱骨、髂骨。 (2)有感染史、外伤史、身体弱。 (3)全身症状:高热39℃,寒战、中毒症状。 (4)局部症状: (5)化验:WBC 2-4万 中性粒↑ 血培养(+)脓液
培养(+
局部症状:
早期:剧痛、皮温↑、深压痛、肿胀不明显。
几天后:皮肤水肿、发红→骨膜下脓肿。穿破骨 膜→疼痛减轻,软组织肿胀明显,红、肿、热、 痛、波动感,脓液进入骨干→整个肢体疼痛肿 胀→化脓性关节炎可合并病理性骨折。
二、慢性骨髓炎
(一) 病因 1、多数由急性骨髓炎而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 2、细菌毒力较低,或病人抵抗力强 3、 皮肤创口感染的骨髓炎
(二)病理:急性骨髓炎炎症消退后,若留有死骨、 窦道或死腔,即为慢性骨髓炎。死骨、窦道、死腔 为慢性骨髓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急性骨髓炎 未控制 大块死骨→穿破 排出→急性炎症消退 未能排出→包壳形成→死腔→窦道
2、局部表现: 3、急性发作时: 4、长期发作,可致衰弱、贫血等慢性中毒表现。 5、X线表现:
(4)死骨的形成
骨膜下脓肿→破坏了骨皮质靠近骨膜处的血供,脓液进入骨小 管形成栓子堵塞骨内滋养血管及其分支→骨坏死→肉芽组织 形成死骨与主骨分开→病理性骨折。
死骨形成,周围骨膜因炎性充血和脓液刺激而产生新骨,包围 于原骨干之外(包壳)→形成小孔与皮肤窦道相通→死腔→ 经常流脓→慢性骨髓炎。
(五) 临床表现:
(1)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2)血流缓慢,易沉积细菌
(四) 病理:
(1)骨质破坏坏死,新骨形成互相并行,早期以破坏坏死为 主,晚期以新骨形成为主。
(2)传播途径
细菌 血 干骺端→骨髓腔内蔓 骨小管 骨膜脓肿 骨小管 骨 干进入软组织,蜂窝织炎脓肿 穿破 瘘管(慢性)
(3)小儿骺板是一道屏障,脓肿不易穿破骺板进入关节腔, 但当干骺端位于关节囊内(股骨颈)脓肿可穿破干骺端→化 脓性关节炎,成人骺板融合,无屏障作用。
(八)治疗: 目的是尽早控制炎症,防止演变为慢性骨髓炎。 1、全身治疗 2、早期联用大剂量抗菌素至体温下降后2-3周,药敏。 3、局部减压引流 4、局部固定
局部减压引流 (1)骨膜不要剥离太多
(2)不搔刮脓腔,以防扩散
(3)可用抗菌素液体冲洗
(八)治疗: 目的是尽早控制炎症,防止演变为慢性骨髓炎。 1、全身治疗 2、早期联用大剂量抗菌素至体温下降后2-3周,药敏。 3、局部减压引流 4、局部固定
2、特点:(1)反复发作,多年不愈。 (2)常残留骨的畸形,影响功能 。
3、感染途径: (1)细菌从其它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经血流传至骨骼。 (2)由开放骨折感染引起。 (3)邻近的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到骨 。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一) 病因:金葡菌→乙型链球菌→白葡菌→大 肠杆菌→绿脓杆菌。
(二) 部位:小儿干骺端 (三) 与小儿干骺端的解剖生理有关
感染不控制:中毒性休克,心肌炎等;
(五) 临床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儿童多见:胫骨、股骨、肱骨、髂骨。 (2)有感染史、外伤史、身体弱。 (3)全身症状:高热39℃,寒战、中毒症状。 (4)局部症状: (5)化验:WBC 2-4万 中性粒↑ 血培养(+)脓液
培养(+)
(六) 诊断: 1、早期诊断依据 2、核素99m锝—锡—焦磷酸盐骨扫描,核素浓集。 3、X线:
CT可早期发现病变及定位
早期诊断依据 (1)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 (2)肢体剧痛 (3)干骺端明显压痛 (4)WBC↑ (5)局部分层穿刺,软组织→骨膜下→骨髓腔。
(六) 诊断: 1、早期诊断依据 2、核素99m锝—锡—焦磷酸盐骨扫描,核素浓集。 3、X线:
CT可早期发现病变及定位
X线:
10-14天内X线片常无明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