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乌梅丸煎剂治疗克罗恩病42例的体会
乌梅丸煎剂治疗克罗恩病42例的体会
[3 ] 被习中医者所用。柯琴 在《伤 寒 来 苏 集 》 注中说 “乌梅丸 是 厥 阴 病 主方, 主 治肝风 内 动, 寒热错杂
。好
服 用 本 剂 药 方 1 个 疗 程 治 愈 17 例 ( 40. 04 % ) , 2 个疗程 治 愈 14 例 ( 33. 33 % ) , 经3 个疗程治疗后自觉症状好转者 8 例( 19. 05 % ) , 无 好转者 3 例( 0. 71 % ) , 总有效率达 92. 37 % 。 6 典型病例 36 岁, 扎西, 男, 藏 族。2006 年 9 月 27 初 诊。 、 、 患者反复腹泻 腹痛 体重减轻 2 年余, 右下腹发 现 包块半年, 行走时腹痛加重。经当地及周边医院补 液及 口 服 消 炎、 止泻、 止痛 等 治疗, 症 状无 明 显 减 轻。遂赴某大型三甲医院进一步诊治, 经纤维结肠 镜及粘膜活检诊断 为 CD, 口 服 美 拉 沙秦 及 柳氮磺 吡啶栓纳肛等治疗 3 月, 病情仍无明显改善。查舌 淡红, 苔 中后 部 微 黄 腻, 脉 弦 无 力, 辨证 为 厥 阴 寒 热、 虚实 错 杂。 用 乌梅丸 加 减 治疗, 服 药 5 剂, 腹 腹痛 明 显 减 轻, 行 走 时 未 感 腹痛。 仍 以 乌梅丸 泻、 2 个疗程后, 加减, 腹泻、 腹痛 等 症 消 失, 体 重 增 加; 继续服用 1 疗 程, 行 纤维 结 肠 镜 复 查 报告, 肠粘膜 病变基本恢复正常, 随访至今未复发。 7 讨论 CD 临床 表 现 复 杂 多 样, 临床 特 点 有 发病 高 峰 年龄为 20 ~ 39 岁, 男 性 多 于女 性, 多 慢 性 起 病, 腹 、 、 、 。 痛 腹泻 腹 块 便 血 等 胃 肠 道症 状较 多 见 虽然 CD 主要病变部位 在 肠 道, 但 肠外 表 现 和 并 发 症 发 生率较高, 某 些 可 先于 或 独 立 于 CD 发生, 缺乏特 异 性, 因 此 常 造 成 误 诊。 全 身 症 状 特 异 性 不 高, 肠 外表现较多而复杂, 部分并发症较为严重。全身表 现于 肠外 可有 口、 眼、 关节、 皮 肤、 泌尿及肝胆等系 统受 累; 并 发 症 可有 肠 梗 阻、 瘘 管、 炎 性 包块 或 脓 肿、 出血、 肠穿孔等。CD 的病变在整个胃肠道的任 何部位均可发生, 但 好 发 于 末 端 回 肠 和 右 半 结 肠。 对于结肠 CD 的诊断, 钡剂灌肠 检 查 及 结 肠 镜 联 合 活检是最基 本、 最 有 价 值 的 诊 断 方 法, 但 CD 患 者 黏膜活检组织学表 现 缺 乏 特 异 性。 肉 芽 肿 对 诊 断 CD 虽有一定的特 征 性 意 义, 但并非仅在找到肉芽 肿后才能作出诊断。病理变化分为急性炎症期、 溃
之证。乌梅丸一方, 集酸苦辛甘、 大寒大热之药, 以 杂治杂。 方 以 乌梅 三 百 枚 为 君, 更 以 苦 酒 浸渍 一 宿, 重加其酸, 以酸收平肝熄风。因酸属木味, 其先 入肝, 酸属阴味, 其性收敛, 正与风属阳邪而疏散动 摇相对。臣以 制 附子、 干 姜、 椒 目、 桂 枝、 细辛 之 辛 热以 助 其 阳, 温 以 祛 寒; 黄 连、 黄柏之苦寒以坚其 阴, 清 以 泻热, 佐 以 人 参、 当归 之 甘味 温 益 脾胃, 调 , ; , 和气 血 培 土 升 木 使 以 蜂蜜 甘缓 和 中 调 和 诸 药。 全方酸 收 熄 风, 辛 热 助 阳, 酸 苦 坚 阴, 寒 热 温凉, 温 清补 益, 攻 补 兼 施, 诸 药配 伍, 并 行 不 悖, 燮理厥阴 。 所 以 临床 如 见 阴阳寒热虚实, 使之归复于平和” 经脉 相 传 而致 厥 阴 经 脉 证之 眩晕、 头 痛、 发 痉、 麻 痹、 胁痛; 木土生克相传之脘腹痞胀、 腹痛、 呕吐、 呃 逆、 吞 酸、 便 血; 手 足 同 经 相 传 之 昏 厥、 烦 躁、 癫痫、 失眠、 郁证、 狂证; 下焦肝肾同属冲任之痛经、 崩漏、 月经 不 调、 奔豚、 白 带、 不孕 等 症, 辨其证 属 厥 阴 寒 热、 虚 实 错 杂, 皆 可 用 乌梅丸, 达到异病同治的效 果。
2011 年 01 月第 31 卷第 1 期 Jan. 2011 Vol. 31 No. 1
现 代 中 医 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19 ·
乌梅丸煎剂 治疗 克罗恩 病 42 例的 体 会
刘 亮 (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四川 新都 610500 )
摘 要: 目的 观察乌梅丸煎剂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乌梅、 细辛、 干姜、 黄连、 黄柏、 制附片、 当归、
肉桂、 红参、 川椒、 炙甘草等制成乌梅丸煎剂, 一日一剂, 分 3 次温 服。 结果 42 例 克 罗 恩 病 患者 经 过 3 个 疗 程 治 疗, 总有效率为 92. 37 % 。结论 乌梅丸煎剂治疗克罗恩病疗效满意, 效果肯定, 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 克罗恩病 / 中医药治疗; 乌梅丸煎剂; 临床报道 中图分类号: R 254. 6 R 574. 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 - 0571 ( 2011 ) 01 - 0019 - 02
[1 ]
狭窄期和瘘管形成期。病变范围可分为 疡形成期、 小肠型、 结 肠型、 回 结 肠型。 近 年 来 发 现 CD 癌 变 率 也 较 高。 临床 将 无 全 身 症 状、 腹 部 压 痛、 包块与 ; 、 梗阻者定为轻度 明 显 腹痛 腹泻 及 全 身 症 状 与 并 发症定为重度; 介于二者之间定为中度。所以国外 有学 者 主 张 CD 并 非 一 个 独 立 的 疾 病 而 是 一 个 临 床综合征。 乌梅丸出 自 张 仲 景 的《伤 寒 论 · 辨 厥 阴 病 脉 , 证并 治 》 以 乌梅、 细辛、 干 姜、 黄 连、 附子 等 为 方, 具 有 清 热 祛 寒, 益气 补血, 安 蛔 止痛 之 功。 主 治 蛔 厥, 兼 治 久利。 因 乌梅丸 治疗 蛔 厥 疗 效 确 切, 后世 奉为治蛔之祖方, 并据此将乌梅丸作为主治蛔厥的 。 故 本 方不 但 专方。但原书中又说此 方“主 久利 ” 安 蛔, 亦 能 止 利, 不 必 拘 于 蛔 厥 一 证。 现 中医 院 校 教材将其列为驱 虫 方 剂, 而其 治 利之 功 效, 几乎未
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 以下 简 称 CD ) 是 一 种原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 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低 于西 方 国 家, 但 近 年 报 道 CD 的发病 人 数 逐 步增 多。CD 可累及胃 肠 道 的 任 何 部 位, 临床 表 现 复 杂 多 样, 缺 少 特 异 性, 易 误 诊 误 治。 有 文献 报 道 术前 [1 ] 误诊率高达 70. 9 % 。笔者从 2006 ~ 2009 年间, 用乌梅丸煎剂 治疗 CD 患 者 42 例, 取得较满意效 果,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患者 共 42 例, 其 中 住 院 病 人 25 例, 门 诊 17 例; 男性 32 例, 女性 10 例; 最大年龄 54 岁, 最小 26 岁, 平均 34 岁; 病程最长 5 年, 最短 10 个月, 平均 3
参考文献 [ 1] 甘华田, 欧 阳 钦, 邱春 华, 等. 成 都 市 55 例 克 罗 恩 病 临 . 临 床 内 科 杂 志, 2000 , 17 ( 5 ) : 301 - 床病 理 分 析[J] 303. [ 2] M] . 2 版. 孙传兴. 临床 疾 病 诊 断 依 据 治 愈好转标准[ 1998 : 321.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 3] M] . 上 海: 上 海科 学 技 柯琴. 伤寒来 苏 集 · 伤 寒 附 翼[ 1959 : 65. 术出版社, ( 收稿日期: 2010 - 07 - 23 )
· ·
现 代 中 医 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1 年 01 月第 31 卷第 1 期 Jan. 2011 Vol. 31 No. 1
芍; 寒重者减黄连、 黄柏; 呕吐者加半夏、 吴茱萸; 腹 川 楝 子; 里 急 后 重, 便脓血者加白头 痛者 加 木 香、 翁、 秦 皮; 腹 中 有 积 块 者 加 三 棱、 莪 术。 用 法: 1 剂 / d, 水煎, 分 3 次 温 服。 治疗期 间 停 服 其 它 中 西药物, 并忌生冷及刺激性食物。15 d 为一疗程。 4 疗效标准 治愈标准: 症 状 基 本 消 失, 无异常体征 [1 ] 转标准: 症状减轻 。 5 治疗结果
1. 5 ~ 3 年 12 例, 4 年。其中 10 个 月 ~ 1 年 20 例, 4 ~ 5 年 4 例。 年 6 例, 2 诊断标准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 治 愈 好 转 标准 》 依据 所提
[2 ]
出的诊断进行临床 分 型 ,其 中 小 肠型 15 例, 结 肠型 16 例, 混合型 9 例, 回肠型 2 例。 3 治疗方法 乌梅丸煎剂: 乌梅 30 ~ 45 g, 细辛 6 ~ 10 g, 干 姜 10 ~ 15 g, 黄 连 10 ~ 15 g, 黄 柏 9 ~ 12 g, 制附片 10 ~ 15 g, 当归 12 ~ 24 g, 肉 桂 6 ~ 10 g, 红 参 10 g, 川椒 6 ~ 10 g, 炙甘草 10 g 等。 剂 量 随 年 龄 及 体 质 加减。药物 随 症加 减: 热 重者 去 附 片、 干 姜, 加白
次数每个月 5 次以上者。 而成便秘。病 机以 肺 脾 肾虚 为 本, 气虚 阳 虚 在 前, 3 . 2 治疗结果 见表 1 。 , , 终致血虚阴津不足 肠道失于濡润 治当以补开塞。 表 1 两组疗效结果比较 ( n ) 治当以补肺健脾 益肾, 益气养 血 润肠 通 便, 临床中 n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 切忌不能辨证为 实 证, 而 滥 用 攻 下, 犯 虚虚 实实 之 25 4 8 11 2 92. 00 治疗组 戒, 使虚者更虚。本方由润肠丸、 五仁丸、 苁蓉丸加 25 2 6 9 8 68. 00 对照组 减组成。方中 熟 地、 肉 苁蓉 滋 肾润肠, 参、 芪、 术益 P < 0. 05 , 与对照组比较, 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气健脾 助 运, 升 麻、 桔 梗、 枳壳 行 气 宽 中 引 清 气 上 4 讨论 升, 沉 香、 橘红 理 气化 痰 降 浊 气 下 行, 当归 养 血 润 、 “不 更 衣” 、 “大 便 便秘相当 于 中医 学“脾 约” 燥, 天 花 粉 养 阴 生 津, 火 麻 仁、 桃 仁、 郁 李 仁 滋 肠润 ” 、 “大便 难” 、 “秘 涩” 、 “秘 结 ” 涩滞 等 范畴。 中医 燥。诸 药 组成 益气养 血 润肠 汤, 具 有 益气养 血, 生 学认 为, 老 年便秘 以 虚 证 为 主, 实 证 少见, 多为虚 津润肠之能, 对老年性便秘最为适宜, 效果较佳, 值 秘。年老之人, 脏腑功能衰退, 肺脾肾虚。脾气虚, 得推广。 则健运无权, 气血化生不足, 气血津液乏源, 面色 参考文献 [ 1] 中 华 医 学 会 消 化 病 分 会. 中 国 慢 性 便 秘 的 诊 断 指 南 白, 神疲气怯;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气虚则大肠传导 [ J] . 中华消化杂志, 2007 , 9 ( 27 ) : 619 - 622. 无力, 虽有便意, 临厕须竭力努挣。津血同源, 血虚 [ 2 ] , , , . 胫腓下 联 合 分 离 伴踝 部 骨 徐 永 强 王 龙滨 蒋 建新 等 则 津 少, 不 能 下 润 大 肠, 故 大 便秘 结。 肾气肾 阳 不 J] . 实用骨科杂志, 2005 , 11 ( 5 ) : 414 - 416. 折的治疗[ 足, 开 合 失 司, 主 二 便 功能 失 职, 则 肾 精 亏 少, 肠道 ( 收稿日期: 2010 - 10 - 23 ) 失于濡润, 无水舟停, 大肠传导不利, 粪便干结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