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门立木
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让咱们的
国家强大起来,我受秦孝公的委托,负责推
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 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 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
这句话表明了商鞅推行新法的目的和
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
学习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阅读思考:
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思考: 面对人们的议论,商鞅是怎样做的? 从中看出商鞅是个作业的人?
第二天,商鞅又让人在南门挂出告示,下令 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 五十两黄金。 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 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 领赏吧!”
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
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
• 研读第二部分。
• 快速默读课文第2—14自然段,思考问题:
• ⑴在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面临 着哪些困难呢?
一方面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 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3.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体会到什么?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 玩儿的吧? 请你将它改为陈述句。
第6课 商鞅南门立木
语文S版 六年级下册
商 鞅
知识备查
商鞅 (前390—前338),战国时期的政治家、
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从公元前356 年至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变法内 容主要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 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两次变法为 秦国的富强奠定了基础。秦孝公死后,商鞅被 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写商鞅授权变法。
•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
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 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
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 作用。
拓展
曾子杀猪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 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 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 为真。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 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 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 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 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 的话了” 。他果真把猪杀了。曾子言传身以身作则教,为 后世传颂。
难挽回 。
4、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小结: 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商鞅有着 过人的胆识与魄力,他的南门立木之举, 看似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却有着非凡的 意义,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 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对朝廷的 信任,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其实,诚信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民 族的美德,它是做人的准则,是得到他人 信任的基础。
先人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 成方圆。从中告诫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 一定的规矩、规则和做法,否则无法成 功。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一名叫商鞅的 改革家,为了争取国富民强,主张变革 不适合国家发展的旧的法规,为了取得 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法成功商鞅想出 了一个好办法,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 一个历史故事。
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
了很大的震动。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
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
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中的商鞅给 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你最欣赏 他的哪些做法?
你对“言而有信、 说到做到”是怎样 理解的,结合生活 实际把自己的想法 说一说,写下来。
拓展延伸
诚信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大家认为,把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 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 恐怕是朝廷在耍弄人。人们的想法,表示对 商鞅做法的怀疑。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 见他挽起表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 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 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可以看出,小 伙子对商鞅下的同样持怀疑态度,他之 所以要扛这根木柱是要试一试商鞅是否 能说到做到。)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早 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 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小到为人诚 实不说谎,大到对事业、祖国的忠诚,诚信二 字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2、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富兰克林 ———莎士比亚
3、失足,你可能马上站立,失信,你也许永
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 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 (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
参考答案: (1)这是百姓看到告示后的反应。正因为是
件“便宜”事儿,所以老百姓们都不相信,这也
与后文商鞅一诺千金、言而有信形成强烈反差。
(2)因为从南门扛一根木头到北门这件事太容易办 到了,而左庶长大人的赏金又是那么丰厚,所以 小伙子是半信半疑。 (3)从一系列的动作、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小伙子的
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得到 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 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
⑶课文学到这里,你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 看法呢?(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
①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 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 • 商鞅认识到变法的成功,必须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在全 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 • ②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 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 商鞅要让大家知道,他能说到做到,实践诺言。
结构梳理
【课后题及参考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 么事。
参考答案:
课文写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
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
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 故事。
2. 默读课文,想一想: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 你对他的做法有什么看法?想好后和同学交流交流。 参考答案:(1)因为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困难 重重:一是贵族大臣反对,二是老百姓也不相信 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为了保证变法成 功,必须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在全国建立起一种 诚信守法的良好风尚。(2)商鞅在南门立木,体 现了其诚实有信、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精神,
严肃认真。
通过初读课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初步感知文 章大意
(1)理解课题: “商鞅南门立木”在文中指的是: 商鞅派人在都城南门树其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 并挂出告示下令能把大木柱扛到北门者,朝廷奖 赏他十两黄金,后来还加到五十两。
( 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 )
( 请用原文语句来回答)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 么事?
惊喜。“喜笑颜开”一方面是因为得到了五十两
黄金,另一方面是因为商鞅的言而有信。
•
这节课,我们通过识字学词,读通了课 文,又通过分段、概括,了解了课文的主 要内容,初步感知了商鞅南门立木的起因 、经过与结果。下节课,我们再来细致品 析文中的词句,畅谈各自的阅读理解与阅 读思考。
第6课 商鞅南门立木
语文S版 六年级下册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 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 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 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 和意志。
本文讲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 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 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 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准确 流利的朗读。 2、标自然段的序号,读懂课文 3、分段、并概括段意
•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
这种做法有助于在全国建立权威,取信于民,以
保证变法的实施。
3.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 人玩儿的吧?”(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 法?)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 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 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 大人说话算不算数。”(小伙子为什么会这 样说呢?)
华盛顿砍樱桃树
• 乔治·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小时候是个又聪明又 淘气的孩子。 一天,父亲送给他一把小斧头。那小斧头新 崭崭的,小巧锋利。小乔治可高兴啦!他想父族的大斧头能 砍倒大树,我的小斧头能不能砍倒小树呢?我要试一试。他 看到花园边上有一棵樱桃树,微风吹得它一摆一摆的,好像 在向他招手: “来吧,小乔治,在我身上试试你的小斧头 吧!”小乔治高兴地跑过去,举起小斧头向栅桃树砍去,一 下,两下……樱桃树倒在地上了。他又用小斧头将小树的枝 叶削去,把小树棍往两腿间一夹,一手举着小斧头,一手扶 着小树棍,在花园里玩起了骑马打仗的游戏。 一会儿,父亲回来了,看到心爱的樱桃树倒在地上,很 生气。他问小乔治: "是你砍倒了我的樱桃树吗?" 小乔治这才明白自己闯了祸,心想:今天准得挨爸爸揍 啦!可他从来不爱说谎,就对父亲说: "爸爸!是我砍倒你 的樱桃树。我想试一下小斧头快不快。" 父亲听了小乔治的话,不仅没有打他,还一下把他抱起 来,高兴地说: "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棵樱桃树 ,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爸爸原谅诚实的孩子。不过,以后 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 小乔治望着父亲,懂事地点了点头。
读一读
yāng
xiào
hú
Chǔ
鞅
孝
葫
础
yāng 商鞅 dū nang 嘟 囔
xiào 孝心 chǔ 基础
hú 葫芦
葫芦
基础 便宜 冥思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