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学7-扁形动物

动物学7-扁形动物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绦虫纲
45
本纲分类
单节亚纲
旋缘绦虫
主要寄生鱼类消化 道和体腔,中间寄 主为无脊椎动物幼
虫或甲壳类。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绦虫纲
多节亚纲
猪带绦虫
成虫全部寄生于人 或脊椎动物的消化
道内。
46
本纲分类 多节亚纲
对人危害最大的绦虫,多儿 童感染,20-40岁发病。
11
三角涡虫
柔软,扁平叶状,前端头部呈三角形,多褐色。 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
耳突:触觉和嗅觉
眼点:感觉光线明暗
身体腹面密生纤毛:与运动有关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12
三角涡虫 结构与机能
• 体壁
遇水有毒,捕
– 皮肌囊(肌肉三层) 食和防御
– 成杆状体细胞
• 实质组织
– 表皮取代细胞
)或完全消失(如绦虫)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主要特征
7
形态结构 原肾管排泄系统
• 所有类群均有(除无肠目)
• 组成:由体两侧外胚层内陷形成 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有排泄 孔通体外。
• 焰细胞:小分支最末端盲管,为
帽细胞+管细胞。
主要代谢废物仍 由体表排出
• 功能:主要维持水盐平衡。
– 固定实质细胞(构成细 胞间隙连接,便于细胞 间运输)
– 成新细胞(全能细胞)
– 色素细胞(体色深浅变 化)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13
三角涡虫 结构与机能
胃循环系(实质辅助)
体表呼吸
原肾管排泄系统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梯形神经系统
14
三角涡虫 生殖与再生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33
本纲分类 复殖亚纲 布氏姜片虫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34
本纲分类 复殖亚纲 血吸虫
• 主要人体血吸虫 – 埃及血吸虫 – 曼氏血吸虫 – 日本血吸虫 – 间插血吸虫 – 湄公血吸虫 – 马来血吸虫
5大寄生虫 病之一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1. 身体呈两侧对称 2. 中胚层形成 3. 皮肌囊(体壁) 4. 具备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5. 原肾管排泄系统 6. 出现原始中枢神经系统,甚至梯形神经系统 7. 出现固定生殖腺、生殖导管及附属腺体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3
形态结构 身体呈两侧对称
• 进化意义
– 前后、左右、背腹:神经系统和 感觉器官逐渐向前端集中;运动 具有方向性,既能游泳、又可爬 行;背面司保护,腹面司运动和 摄食
• 孕卵节片:受精卵在其中发育,并常数片连接,后脱离虫体 随寄主粪便排出体外(此时已发育为六钩蚴)。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绦虫纲
43
猪带绦虫 生活史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绦虫纲
44
本纲特征 主要特征
1. 背腹扁平,长带状,体分节; 2. 附着器官发达,头节集中发达的附着器官; 3. 感官退化; 4. 消化系统完全退化; 5. 生殖器官发达; 6. 生活史复杂,有幼虫阶段,多经过中间寄主。
多数内寄生
体内寄生
生活史简单,直接 发育
缺少口吸盘,体后 有发达固着器
单一寄主
生活史复杂
吸盘1-2个,体后无复
腹面吸盘许多小格
杂固着器
1-2寄主 且专一性较差
寄主2个以上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28
本纲分类 单殖亚纲 三代虫
• 主要寄生:淡水鱼体表和鳃,两栖类 亦可。2龄以内,之后带虫者
经口感染 自身感染 输血感染
经皮感染
接触感染 经胎盘感染
逆行感染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寄生虫学原理
49
寄生危害 四大危害 1. 夺取营养
2. 化学损伤
3. 机械损伤
4. 诱发继发性疾病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寄生虫学原理
50
寄主免疫
• 先天免疫:对非人体固 有寄生虫明显且有效。
5
形态结构 皮肌囊(体壁)
• 组成:肌肉(环肌/斜肌/纵肌, 中胚层)+基膜(非细胞,具弹性) +表皮(外胚层)
• 功能:保护、运动 • 意义:迅速有效摄食和避敌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主要特征
6
形态结构 具备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 口肛共用(单咽虫有临时肛门) • 肠是盲管(由内胚层形成) • 寄生种类消化系统退化(如吸虫
18
本纲分类
大口虫 笄蛭涡虫
平角涡虫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19
均为寄生,多数内寄生。
第三节 吸虫纲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20
华枝睾吸虫
柔软,扁平叶状,较透明,前窄后宽,肉红色。 寄生于人、猫狗等肝胆管内。
口吸盘 腹吸盘
树枝状睾丸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主要特征
8
形态结构 出现原始中枢神经系统,甚至梯形神经系统
• 原始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逐 渐向前集中,形成“脑”并向后 发出若干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 经相连)。
• 梯形神经系统:此门高等种类中 纵神经索减少,仅一对腹神经索 发达,横神经相连成梯形。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主要特征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17
本纲分类
无肠目
海水小型。无 原肾管,神经 系统不发达, 具有平衡囊。
三肠目
小型到大型,水 生及陆地。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单肠目*
大口虫目:淡/ 海产小型,具原 肾管,常无性生 殖,可形成虫链。
多肠目
海水中型,主要 潮间带底栖生活, 具触手、多眼。 经牟勒氏幼虫。
有利扩散作用 胞饮作用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23
华枝睾吸虫 结构与机能
• 原始消化系统 – 口、咽、食道、肠(二分支) – 主食上皮细胞,细胞胞外消化为主
• 呼吸 – 厌氧呼吸
• 原始排泄系统 – 排泄管—排泄囊—排泄孔
• 神经系统 – 不发达,梯形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牛带绦虫:寄生人小肠 (终),牛羊肌肉(中 间寄主)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绦虫纲
细粒棘球绦虫:寄生狼狗狐等 小肠(终),人及牛羊等肝肺 肾脑等(中间寄主,六钩蚴,
棘球蚴)
47
医学 原虫类
医学 蠕虫类
医学 节肢动物类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第五节 寄生虫学基本原理
48
感染方式 多种方式
• 后天免疫:一般表现 为带虫免疫。
A.寄生虫被消灭
B.பைடு நூலகம்主患寄生虫病
C.寄主成为带虫者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寄生虫学原理
51
• 雌雄同体,生殖系统复杂 • 有性生殖
– 交配异体受精 – 排出卵袋(受精卵+
卵黄细胞粘液裹住)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15
三角涡虫 生殖与再生
• 无性生殖 – (横)分裂
• 再生 – 很强,由前到后梯度递减
– 饥饿消耗内部器官(除神经系统)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涡虫纲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37
第四节 绦虫纲
均为内寄生,寄生人及脊椎动物,时间更长。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38
猪带绦虫
白色带状,2-4m,700-1000节,节片越靠后越宽大成熟。 寄生于人的小肠,中间寄主为猪。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绦虫纲
39
猪带绦虫 寄生危害
卵生。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30
本纲分类 复殖亚纲 肝片吸虫
• 主要寄主:草食动物肝胆管( 终),椎实螺(中间),人亦 可感染。
• 吸盘:口吸盘+腹吸盘 • 生殖:雌雄同体,1卵巢+2个
精巢,卵生。生活史复杂。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31
本纲分类 复殖亚纲 肝片吸虫
• 体后固着器:2大锚和16小沟
• 生殖:雌雄同体,2卵巢+1个精巢,卵 胎生,卵巢前方有未分裂的受精卵和 发育的胚胎,大胚胎内又有小胚胎( 三代虫)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29
本纲分类 单殖亚纲 指环虫
• 主要寄生:鱼鳃,鱼苗和鱼种 • 体后固着器:2大锚+14小沟 • 生殖:雌雄同体,1卵巢+1个精巢,
21
华枝睾吸虫 寄生危害
• 软便、慢性腹泻、消化不良 • 黄疸、水肿、贫血、乏力、胆囊炎、肝肿等 • 主要并发症原发性肝癌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22
华枝睾吸虫 结构与机能
• 体壁 – 皮肌囊(环肌、纵肌) – 皮层(合胞体)
• 实质组织 – 大细胞本体下沉到此处,通过 细胞质突起与表层相连
Zoology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32
本纲分类 复殖亚纲 布氏姜片虫
• 主要寄主:人或猪小肠(终), 扁卷螺(中间)
• 吸盘:口吸盘+腹吸盘(较大)
• 生殖:雌雄同体,1卵巢+2个精 巢,卵生。生活史复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