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类学课件 第九章

鱼类学课件 第九章

植物性神经:是一类专门管理平滑肌、心脏肌、内分泌腺和血
管扩张收缩等活动的神经,与内脏的生理活动、 新陈代谢有密切关系
特点:传出神经纤维中途必须经过交感神经节交换神经原后才到 所支配的反应器官
节前纤维:离心纤维(传出纤维)自脑、脊髓到神经节的一段 节后纤维:自神经节到反应器的一段
分类: 交感神经系统: 主要包括由躯干部脊髓发出的内脏离心神经纤维
先天行为:一个刺激引起的一个定型反应
趋性:背朝上、腹朝下的姿式→对光和地心引力的趋性 切除半规管(地心引力效应丧失)→背部对光源
本能:内外环境某些特殊情况(性激素水平→生殖行为) 刺鱼(♂):日照时间↑→性激素↑→迁移到温暖浅水区(温
度),占领有水生植物地盘,筑巢,通过争斗赶走 其他雄鱼;加深腹部红色引诱雌鱼,“舞蹈”培养 感情,入巢交配授精;保护受精卵和幼体
运动神经:3对,均支配眼肌
发源→第Ⅰ、Ⅱ对脑神经的细胞本体分别在嗅粘膜和视网膜
上;其他脑神经的细胞本体在脑内,其中第Ⅲ、Ⅳ对发
源于中脑,后6对发源于延脑
合并→第Ⅴ、Ⅶ对脑神经的浅眼支发出后不久合并,分布到吻部
最粗大脑神经→迷走神经,支配咽喉和内脏的动作,执掌咽部
的味觉、躯干部皮肤的感觉、侧线感觉
端神经→非洲肺鱼,1条,功能不明
☻底栖鱼类:常具发达纹状体,或大脑具沟纹;小脑通常较小 (活动性小),延脑特别分化(具触须和其他与捕食 底层饵料有关的触觉、侧线感觉器官发达有关)。 如鲫、鲤、泥鳅、黄颡鱼、沙塘鳢、黑鮟鱇等
☻浅海活泼游泳鱼类:界于中上层鱼类和底栖鱼类之间,底栖鱼 类<小脑<中上层鱼类,视叶>底栖鱼类 嗅叶>中上层鱼类,如鲈、鳚等
全头亚纲:脑狭长,大脑半球大而明显,底部具发达纹状体 嗅束较粗,嗅球稍膨大 间脑很长,视叶为长椭圆形 小脑椭圆形,具沟纹 绳状体发达
17
硬骨鱼纲:变异性大,脑的5部分明显
☻端脑:嗅叶+大脑半球
大脑较小,纹状体发达,大脑侧室尚未分化为左右侧脑室 嗅叶分化(嗅球+嗅束)或不分化(高等)
☻间脑:背面为发达的中脑视叶所覆盖 组成复杂:漏斗+脑垂体+血管囊+下叶(1对)+ 脑上腺(松果体,背),具第三脑室
27
二、脊神经
特点:按体节排列,左右成对 分类:
背根 连于脊髓灰质的背角,主要包括感觉神经纤维,负责传 导周围部分的刺激到中枢神经系统,还有内脏的动神经 纤维。
腹根 发自脊髓灰质的腹角包括运动神经纤维。腹根的神经纤 维分布到肌肉及腺体上,传导中枢神经发出的冲动到外 围各反应器
28
29
第三节 植物性神经系统
在交感神经干上,与脊神经相当的地方有交感神经节,并有交通支 (脊神经内脏支)与其连接 副交感神经系统:硬骨鱼类的是由动眼神经及迷走神经所分支的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往往同时分布到同一器官上,产生颉颃作用 如交感神经能抑制瞳孔收缩,而副交感神经控制瞳孔开放
31
32
第四节 神经系统与鱼类的行为
行为:环境改变→反应改变,即行为 神经系统是行为的基础,行为是神经系统能力的表现
第二节、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由中枢神经系发出的神经与神经节组成,
脑神经+脊神经
一、脑神经
分类: 鱼类的脑神经一般都有十对:
嗅神经(I)、视神经(Ⅱ)、动眼神经(III)、滑车神经(Ⅳ)、 三叉神经(V)、外展神经(Ⅵ)、面神经(Ⅶ) 、听神经(Ⅶ)、 舌咽神经(Ⅸ)、迷走神经(X)。
在非洲肺鱼及其他一些鱼类还发现一条端神经或称零对神经。
☻中脑:视叶,球形 中脑室(视叶室)前连第三脑室后通延脑的第四脑室
☻小脑:有小脑瓣突入中脑室,小脑室与第四脑室相通 ☻延脑:前宽后窄,三角形,具第四脑室;不分化(鲢)或分化
(鲤)为迷走叶+面叶
18
鱼脑形态与生活习性的关系
☻中上层鱼类:主要借视觉觅食,视叶发达,小脑大或侧叶发 达,延脑不大分化。如鲐、飞鱼、鳙、带鱼等
(运动神经纤维) 副交感神经系统: 主要包括由头部发出的内脏离心纤维 30
交感神经:硬骨鱼类交感神经系的主要结构是分布于脊柱两侧的 二条干支,叫做交感神经干
交感神经干在有的鱼类始终为两条,如鲤鱼、白鲢 有的则在躯干前部是两条,而在两肾之间愈合成一条简单的股 索,进入脉弓又分为两条,如瞻星鱼及大多数真骨鱼类
19
二、脊髓的构造与机能
构造: 位于髓弓的椎管内,是一条扁椭圆形的长管,前端跟脑连 接,向后延伸至后一椎骨。
圆口类:脊髓的灰、白质没有完全分化,背面隆起,尚无中沟形成 板鳃类:脊髓较发达,灰、白质已明显分化,有背、腹中沟 硬骨鱼类:脊髓有背中沟,但腹中沟不明显,灰质向中心管集中
脊髓的功能
1、为简单反射中枢:不经过脑部的各种反射活动。脊髓中的脊神 经,对鱼体的皮肤、肌肉和色素进行分节神 经支配,是低级反仿随学习能力强(金枪鱼善逃逸)
条件反射:不能引起反应的刺激(条件刺激)经训练后能引起 一个反应(条件反应)的现象。暂时性学习
时空一致: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和空间上要接近一致 (长间隔时间)
重复配合:条件反射的强度随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合的次 数增加而逐渐加强
小脑为狭窄横带
延脑发达
盲鳗: 更原始。脑背面为1条纵沟及3条横沟隔裂成左右4对突
起(前2对=大脑+间脑,后2对=视叶)
大脑很小,视叶发达
延脑大,具1对绳状体
无小脑
16
板鳃亚纲:脑的5部分明显,大脑、小脑及延脑显著 嗅球大,占端脑的大部分 大脑腹面有灰质组成的纹状体 延脑的绳状体特别发达
嗅束:种类不同,长短不一 小脑:不同种类,发达程度不一 间脑:明显,视叶较小
小脑:1、运动协调中枢 2、小脑瓣与延脑的侧线中枢有机能上的联系
延脑:1、味觉中枢 2、听觉、侧线感觉中枢 3、呼吸中枢 4、色素调节中枢 5、皮肤感觉中枢,能使鱼具有触、痛和温冷的感觉15
鱼类各纲脑的比较
圆口纲:原始→脑扁平,无弯曲
七鳃鳗:嗅叶很大,大脑小;
间脑背面有2突起(松果体+顶眼);
中脑视叶发达;
端脑 视叶(视觉觅食种类发达) 视觉中枢
后方 中脑腔→连通第三、第四 与体位和移动的控制
背面 脑室
有关 4
第四脑室(部分)
小 脑
中 脑 后 方
小脑瓣(硬骨鱼类特有, 协调中枢→维持平衡、整
与侧线系统发达程度一致 合感觉与运动、协调活动、

节制肌肉张力
“脑中之脑”(影响其他脑
区)
管理触觉、听觉、视觉
中枢神经系统 脊脑髓
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脊脑神神经经
植物性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2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一、脑的构造与机能 中枢神经: 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 鱼类的脑分化为: 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
脑的基本构造与机能
2、深眼支:与浅眼支平行 (贴在其下方),经眼眶背 壁,穿过侧筛骨到鼻部粘膜 及吻部皮肤。 3、上颌支:穿过眼眶,沿
口角的上颌。 4、下颌支:穿过眼眶,沿
口角到下颌。
混合性N,司颌部 的动作、头部皮 肤、唇、鼻、颌
部的感觉
23
VI. 外展N
VII. 面N
延脑腹面 延脑侧面
眼球的外直肌 运动性N
司眼运动
内耳的椭圆囊、球状囊、瓶状囊 及各壶腹
感觉性N,司听觉与平衡
24
IX. 舌咽 延脑侧面 N
X. 迷走 延脑侧面 N
分两支: 1、在第一鳃孔之前→又分数小 支。
混合性N,司口盖,咽 部的感觉,咽部的活动
2、在第一鳃孔之后,分布到口 盖,咽部及头部侧线系统
1、鳃支:最前面的一支,从第 一鳃弓后面分布到第四鳃弓→许 多小分支→各鳃裂
面叶和迷走叶是味觉中枢,调节色素细胞、
皮肤感觉中枢
10
灰星鲨的脑
11
嗅球 嗅束
背面观
大脑 中脑 小脑瓣 小脑 迷走叶 延脑
鲤鱼的脑
视神经
大脑 脑垂体 下叶
中脑 延脑
腹面观
脊髓
12
脑室的模式图
13
鲤鱼脑的纵切面
14
脑的生理机能
端脑:1、嗅觉中枢 2、可能是运动的高级中枢
间脑:暗化中枢
中脑:1、视觉中枢 2、与鱼体的位置和移动的控制有关
2、是神经传导路径:为各脊神经及交感神经系与脑之间起传导和
联络作用
20
背中沟:背面正中的浅沟
内 腹中沟:板鳃类脊髓腹面正中的浅窄沟(硬骨鱼类无)
部 形
脊膜:2层。外层黑色,含血管与色素;内层透明
态 中心管:脊髓正中
灰质:中心管周围,蝶状,灰色,内布神经细胞
白质:灰质周围,白色,内布神经纤维
脊髓的构造 21
7
中脑(视叶)—
位置:它前后与第三、第四脑室相通 特点: 硬骨鱼类的中脑,纵切中脑可以看到在中脑腹面有
小脑瓣伸入 中脑内有空腔为中脑腔,或称视叶腔
生理机能:视觉中枢,上层鱼类发达
8
小脑—
位置:位于中脑后方,为单个的圆形体或椭圆形体 特点:有些鱼类两侧有发达的小脑鬈(硬骨鱼如鲤鱼前方伸
出小脑瓣)
生理机能:运动中枢,协调活动,维持平衡,活动 激烈者大
1、浅眼支:与三叉N的浅眼支合 并一起前伸到吻
2、口部支:最初与浅眼平行, 然后沿浅眼支上缘前行→头顶皮 肤、脂肪组织→上颌
3、舌颌支:以前耳骨孔出来, 沿前鳃盖内缘→鳃盖各部→舌弓 →下颌
混合性N,支配头部各 肌,舌弓 各肌的运动,司皮肤、 舌前及 咽鳃等处的感觉。
VIII. 听N
延脑侧面
4、口盖支:沿眼眶内缘→口腔 前部的口盖粘膜,上颌顶部
6
间脑—
位置:大脑后方。前方有视神经通入,内有第三脑室 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