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资源与开发-第7章遗址遗迹类

旅游资源与开发-第7章遗址遗迹类

•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 力,满足旅游体验的要求,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 生效益的历史遗存。
历史遗址只有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 可以视为旅游资源:
• (1)历史的知名性和代表性 • (2)遗存的集中性和规模化 • (3)开发的可能性与安全性
7.1.2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分类
• 1. 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化旅游功能 • (3)科学研究功能 • (4)审美功能 • 旅知天下: 西安唐城墙遗址公园
7.1.5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 点
• 1.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 (1)系统规划、科学开发的原则 • (2)保旧如旧,恢复原有人文环境的原则 • (3)区别对待,因地制宜的原则 • (4)体验旅游开发原则
• 2.法国——奥赛美术馆 • 3.意大利 • 4.西班牙—— “古堡饭店”
7.3.4工矿业旅游开发
• 矿业旅游最初就是以工业遗产旅游的形式 被人认识和了解。
• 旅游实践: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废弃工 业场地及设施的整体结构保护与综合再利 用
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典范——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 从开发形式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 1.商业旅游 • 2.休闲度假 • 3.以博物馆、节事活动为依托的城市旅游 • 4.主题公园或景观公园 • 英国的朗达遗产公园 • 5.探险型观光 • 6.特殊旅游项目
• (2)特点
• 从经营管理的角度看,遗产廊道的特点是 将分散的旅游吸引物集合成一项可在市场 上推广的旅游产品,进行联合营销, 从而节 约营销成本。遗产廊道所连接的每一个旅 游企业都独立经营,同时又可以在建设基 础设施、标志系统、与旅游代理商谈判和 定价等方面相互协商合作。
• (3)构成要素
• 从空间上进行分析,遗产廊道主要有四个 主要的构成要素:绿色廊道、游步道、遗 产、解说系统。
7.3.2建设遗产廊道
• 遗产廊道是美国在保护本国历史文化时采用的一 种范围较大的保护措施,它发端于美国的一种区 域化的遗产保护战略方法,是绿色通道发展和文 化遗产保护区域化结合的产物。
• 1.遗产廊道 • (1)概念 • 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指 “拥有特殊
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 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 娱乐及环境改善。”(Charles A.Flink, Robert M.Searns. 1993)
2.典型案例——蓝岭风景道
• 蓝岭风景道旧州位于美国东部,道路的设 计者们首次提出了风景道概念,它是景观 规划、道路设计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卓 越案例。它将北部shenandoah国家公园和 南部大雾山国家公园连接起来。500英里的 道路是连续不断的优美宜人的风景,每年 有超过了2000万名的游客来此道路游览, 是世界上最为独特和最受欢迎的吸引物之 一。
7.2.2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展示方式
• 1.实物或实景静态展示 • 2.恢复原貌
• 恢复原貌分为三种,一种是对遗址进行原样复原, 如西安大明宫遗址复原了宫墙和丹凤门、太液池; 二是利用模型的形式将遗址复原展示,如里耶秦 简博物馆内复原展示的战国古城;三是利用一些 高科技手段将原貌复原展示给游客,如三维立体 电影,在上海世博会大明宫展馆内,参观者还可 以通过高科技背投触摸系统切身感受到大明宫出 土文物千年前的形态。
• 2.根据历史遗址遗迹的遗存形式,可以将遗址遗 迹类旅游资源分为以下类型:
• (1)遗迹类旅游资源:如三国时期长江赤壁古战 场遗迹
• (2)遗址类旅游资源:如郑州二里岗商城遗址 • (3)遗物类旅游资源: •
• 3.根据遗址类旅游资源的性质与用途分类, 将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划分为九大类和28 个小类,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分类表, (徐楠,2003)
• 就具体形式来说,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是 最简单最常用的开发方式,但是近年来,“去博 物馆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休闲化、体验化的开 发方式正在成为潮流。
1.综合开发和利用
• (1)旅游线 • 以“线”的形式存在的遗址遗迹或者可以
组成“线”的遗址遗迹可综合区域资源作 为旅游线来开发。典型代表便是丝绸之路。
常盛行,通过生态园林手段,既保护了遗址,又 创造了新的文化景观,称为生态遗址公园。
• 世界著名的遗址公园如希腊雅典卫城考古遗址公 园,柬埔寨吴哥窟遗址,巴基斯坦塔克西拉考古 遗址公园,意大利庞贝考古遗址公园,突尼斯迦 太基考古遗址公园,摩洛哥沃吕比利斯考古遗址 公园,都是遗址保护的典范,均为世界文化遗产, 也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
7.1.3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特点与 旅游功能
• 1.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特点 • (1)资源属性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 (2)资源分布的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 (3)资源特色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旅知天下 古羌第一村——黑虎羌寨
依山居上,累石为室 万年孝
• (4)资源形成的人文性和不可再生性
• (5)资源视觉观赏的低美感度和开发的有 限性
相关的市场调研,设计相应的旅游开发方案 • 分析国外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成功经验,把握
国内该类旅游资源的趋势以及开发中应该注意的 问题
【导入案例】
• 晋代陶渊明言:“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 宋朝诗人戴复古就在《满江红·赤壁怀古》中写道:“揽遗踪,胜读诗书言
语”。 • 秦时明月汉时关,旅游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的联系是浑然天成的。探寻古
2.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
• (1)考古功能
•在赤壁名胜区内,有历经千年风雨的“赤壁” 摩岩石刻,有当年雄姿英发周瑜的巨大塑像, •有大战时的遗址望江亭、翼江亭、东风阁、 拜风台、水寨门、庞统井、凤雏庵、射箭台等 景点,是历史留给后代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虽已褪去历史的色彩,熄灭了赤壁战火,但 是那悬崖绝壁、滔滔大江、古战场遗迹、碑刻 和赞美诗,却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金甲武将、文 人墨客。
2.整体开发和利用
• (1)遗址公园 • 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一种整体遗址保护模式 • (2)综合性旅游景区 • 青岛的琅琊台遗址 、水泊梁山农民起义遗址 • (3)森林公园 • 主要集中在位于城市郊区的遗址区,尤其以墓葬区为主 • 赵王陵开辟为邯郸近郊的森林公园 • (4)遗址历史文化农业园区 • 汉长安城遗址 • (5)主题公园
旅知天下:
清明上河园
王员外招婿 引无数人跃跃欲试
《大宋•东京梦华》
3.局部保护和利用
• (1)遗址展示区 • ①露天保护展示: • ②原址回填地表模拟展示 • 汉长安城内的桂宫遗址 • ③保护厅棚: • ④重建
(2)遗址博物馆
• 目前国内已建造了许多遗址博物馆,例如: 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浙江余杭良渚文 化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北京 琉璃河燕都遗址博物馆和山东临淄齐故城 遗址博物馆等。
第7章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
7.1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概述 7.2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开发——国内篇 7.3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开发——国外篇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 • 掌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和旅游功
能,了解其分类情况 • 掌握国内外在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方面主要的开
发形式、开发产品类型和开发趋势 • 能力目标 • 能够结合某地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和
7.3.3遗址转型利用
• 在原废墟上建设新的建筑开发新的用途,或者把 某种废旧遗迹改作他途,使资源得以继续被利用。
• 1.美国 • 以“苏荷”(SOHO-休斯顿街以南)为中心的石
径街原来是老厂区,后来新兴的文化产业在被淘 汰的工厂仓库上崛起,艺术设计工作室、工艺品 展示馆、画室画廊、古玩商铺、酒吧、咖啡馆等 异彩纷呈,这里成了新兴的文化艺术产业街区, “苏荷”成了新兴文化产业在淘汰的工厂仓库上 崛起的代名词。
2.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保护
• (1)历史遗存的保护 • (2)遗存环境的保护 • (3)出土文物的保护 • (4)历史遗址的修复重建
7.2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开发——国 内篇
• 7.2.1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开发形式
• 依开发形式和范围的不同,对遗址遗迹类旅游资 源的开发可分为综合开发和利用、整体开发和利 用、局部保护和利用、点开发等四种情况。
• 旅游实践: 长沙将首次对古遗址实行大 规模原址复原陈列
• 3.表演和演艺 • 4.体验活动 • 5.形像展示 • 6.其他高科技手段
• 旅游实践:金沙遗址博物馆中的高科技手段
金沙遗址中通过高科技展示的 古金沙人生活的半景图
7.3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开发——国外篇
• 7.3.1建立生态遗址公园 • 大地艺术与历史遗迹遗址的保护相结合在国外非
本章小结
•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中比 较重要的一类资源,本章在介绍了遗址遗 迹类资源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旅游 功能和开发要点后,论述了国内在遗址遗 迹类旅游资源方面的具体开发形式和展示 方式,介绍了国外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开 发的几种特色方式,使学生对该类资源的 开发有了直观的认识,从中获得该类旅游 资源开发的有效知识
• 案例问题:遗址旅游资源的开发面临什么问题?谈谈你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 遗址景区。
7.1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概述
• 7.1.1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概念
• 遗址遗迹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历史遗迹、 遗址、遗物和遗风等遗存,是人类历史的载体和 见证。《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将文化遗产 分为文物、建筑物、遗址等三个基本类型。遗址 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 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 古遗址地带。
迹,追溯历史,感受文化,历史古迹旅游是除了自然旅游以外最普遍的一种 旅游。神秘的马丘比丘、著名古城巴比伦、拥有一个又一个无法解答谜团的 帕伦克古玛雅遗迹、意大利的古罗马圆形大剧场、希腊的帕台农神庙、我国 的长城……这些遗迹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 者纷至沓来;土耳其阿尼古城、危地马拉米拉多盆地、印度马卢蒂神庙…… 这些遗址正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濒临消失,让世人扼腕叹息。还有很多遗址 遗迹,有的遗址因旅游开发而受到破坏,像莫高窟一些洞窟的壁画在脱落; 有的遗址的存在与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矛盾,在经受生产性的破坏,像齐国古 城遗址上曾经被建上了塑料大棚……。一边越来越多的遗址遗迹被用于旅游 开发,一边越来越多的人呼吁保护老祖宗留下的遗产,开发与保护的争执一 刻不停;一边我们登上赤壁怀古三国,享受旅游开发的成果,一边我们不满 足于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感慨破败的遗迹没有什么可看的,遗址资源的开发 形式在一片质疑声中不断求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