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时间的本质:周期循环与波动
(2010-07-29 00:21:08)
转载
时间的本质:周期循环与波动。
如果我们把一条绳子打个结,做成一个圆圈。
然后甩动圆圈上的一个点制造一个波动,我们会发现,这个波动最后会再次波及到原来的点。
海里的波浪,其实是能量的传递,一个特定的地方,有可能受到不同的波的重叠影响。
很多水手经常讲述海里凶险的“巨浪”与“巨型漩涡”的故事,两者都可以吞噬船只。
巨浪其实是多重波峰的重叠,而“巨型漩涡”则是多重波谷的重叠。
美国1929大萧条就是这种“巨型漩涡”,所有坏事一起发生了,除了经济动荡,美国从1931年起,还经历了7年之久的干旱沙尘暴。
很多人认为这是神灵对他们1920年代奢侈与自大的处罚,很多不信神的那时候起从新开始对神灵非常敬畏。
广播就是对于电波的应用。
我们可以把声音波加入“载波”里传到很远的地方。
(这个有点专业了)。
我们可以通过调制波幅或者波长去传输声音,所以有了AM,FM两种方式。
物理基础好的人都知道光的波粒二相性,光有时候表现为波,有时候表现为光粒子。
西方人认为时间是线性的,东方人则认为时间有周期性。
Richard E. Nesbett在《亚洲人与西方人不同的思考方式及原因》中写道:“中国人相信变化是常态,但是事情经常转回到原来的起点,及周期轮回。
他们广泛注意各种事物,寻找事物间的关系,他们认为不理解整体,就不能理解局部。
西方人活在更简单的有确定性的世界。
他们集中注意力在航海的目标上。
西方人相信他们一旦掌握规律,就可以掌控事物的发展进程。
”
亚洲人理解时间的周期轮回概念。
这个世界就像很多互相联系的齿轮,一旦拨动一个齿轮,就会带动其他齿轮的发展,在不细心观察的人眼里是一片混乱的东西,其实背后是有非常清晰的事物演化的时间脉络的。
动态多维的世界:人民币升值与2007-2008年国际商品价格暴涨的互动分析
美元指数2010年7月开始的下跌再次证明,人民币单边升值=美元购买力不稳
人民币2010年6月19日浮动后,美元指数从86跌到了81以下,为什么?
结合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浮动后,美元内在价值的暴跌,黄金从2005年7月的430美元/盎司暴涨再暴涨。
大家难道不觉得,
人民币升值到什么程度的不确定性,让国际金融市场极度怀疑在石油,黄金面前不值钱的美元,在人民币和中国商品面前也不值钱?2010年下半年,石油和粮食是不是又要来一次小暴涨了?
如果石油,粮食再来一次小的暴涨,几乎可以证明,人民币对美元单向升值=美元购买力不稳定的预期--》导致大家相对更多地抛弃美元而持有石油粮食?
人民币单向升值的时候,是不是有人在石油,粮食,中国需要进口的矿产上进行套利活动?因为人民币在对美元单向升值,即3个月,6个月,9个月后,同样的人民币可以“买到更多的进口品”,所以中国的进口需求会更强大,所以可以买入中国需要进口的商品的期货合约,所以在人民币单向升值过程中,凡中国大量进口的东西,可以被炒高(因为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在增强,所以炒作中国需大量进口的大宗商品相对风险小了,)
预期与资产定价,货币的定价
预期在金融市场与资产定价里,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人们之所以愿意为一些高成长企业的股票支付高昂的股价,是因为人们预期这些公司在以后的盈利会高速增长。
人们愿意为一些租售比很高的房子支付高昂的价格,部分是因为他们认为以后的租金和接盘者的收入会高速增长。
人们接受一个货币,潜在的预期是这个货币的购买力是稳定的,一年后还能买到相同的东西。
对于美元这个货币而言,世界上与美元固定挂钩的商品和货币越多越好。
那些挂钩的商品和货币,都是美元的备付体系。
即你手里有美元,如果不想持有美元,可以换成与美元挂钩的港币,人民币等,所以也可以换成使用人民币港币的国家与地区的商品与服务。
人民币汇率与美元固定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就给国际金融市场一个稳定的预期。
国际金融市场预期同样的美元,明年还能买到相同的中国商品。
所以,当人民币汇率与美元固定的时候,中国的商品事实上就成了美元的备付体系。
与美元固定汇率的货币,都是美元币值稳定的支柱力量。
金融市场最厌恶不确定性
2005年7月21日,当然人民币对美元开始单向升值的时候,这种预期变了。
金融市场,甚至普通百姓,都知道人民币将对美元单向升值。
只是不知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会升到多少。
2005年7月21日以前,黄金价格屡次冲击440美元,均被生生地拉回440美元以下。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浮动后,美林银行预测黄金将涨到725美元,CNN预测黄金将上涨到850美元。
2005年7月21日,美元踏上了不可避免的又一次购买力剧烈下降的命运(即黄金石油粮食矿产等的美元价格暴涨),因为美元失去了中国商品这个备付体系,明年同样一美元能买到多少中国商品变成了
未知数。
2005年7月21日,注定了美元将在一段时间内,彻底失去对黄金的牵制作用,直到新的平衡价格的确立。
通俗地说,2005年7月21日,美元在已经对日元欧元加元澳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对黄金石油都已经大幅贬值的情况下,又要对人民币贬值了,而且美元对人民币贬到什么程度,市场里谁了不知道。
这种不确定性最要命。
2005年7月21日,这一天已经种下了“2007年7月-2008年6月国际大宗商品的美元价格暴涨(即美元购买力暴跌)”的种子。
2005年7月,美元连对人民币都要贬值了,那么,持有美元还有个P用?不如把美元换成黄金石油等硬通货来保值。
2005年7月,种下了美国通货膨胀的种子,也就种下了美联储加息对付通货膨胀的种子,加息也就种下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种子。
那为什么美国政客议员还叫嚣让人民币升值呢?“因为他是对着一张张选P票在叫嚣,他要的是选P票,而不是人民币升不升值。
”
美元是美国人发行的美元,当强势的美元致使很多美国人失业的时候,必然有代理人出来叫嚣,要给美国工人争取“公平汇率”“公平汇率下的公平竞争”。
对美元这个货币的币值稳定有益的事情,不一定对美国工人有利。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一年半后,即2007年2月,美国房价达到最高峰了。
人民币升值2年后,2007年7月,国际粮食,矿产,石油,黄金等价格暴涨了,人们愿意信任这些硬资产,抛弃了美元等货币。
但是,这种抛弃货币,持有硬资产的过程大疯狂了,导致了商品泡沫。
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国际经济与消费开始萧条了,国际大宗商品泡沫也破了。
在金融业,预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本来动态平衡的国际金融市场里,人民币2005年7月21日开始对美元缓慢升值,也就是说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开始了,贬到什么程度?国家金融界不知道。
这就像往本来平衡平静的水里,掀起一个波动。
那么国际上的投资者就需要作出判断了,资本厌恶风险与不确定性,所以资本会逃离美元,转而持有黄金,这个准国际货币。
2005年7月,8月,就是美元失去对黄金牵制作用的开始。
2008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停止升值,汇率停在6.83上。
而2005年到2008年上半年,大部分国际金融资本预期人民币不止升值21%,过度地逃离了美元而进入黄金,石油,粮食,矿产等实物资产。
2008年7月,人民币突然对美元停止升值了。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确定性又出现了,这个时候,2005.7-2008.7这3年里过度逃离美元的资本必然从实物资产回调到流动性资产(美元,美国国债等)。
人民币升值最后反作用于中国经济,美元地位在2005年7月后的逐步丧失并在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的短时间崩溃,导致资金涌向粮食,矿产,大宗商品,黄金等实物资产,导致世界范围内的通
货膨胀,导致中国股市在反通货膨胀的货币紧缩政策下暴跌,2008年7月人民币停止升值后才企稳。
所以,我们做投资前,需要想想别人将要做什么,在别人大规模配置某些资产之前,提前卡位,才能坐上大升浪,比如在2005年7月,8月,黄金430美元/盎司的时候,提前卡位持有黄金。
常识告诉我们,同样是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房地产泡沫破了,而澳大利亚,加拿大的房价为什么到了2010年还是那么高,其背后的支撑是什么?如果金融资本逃离澳大利亚,加拿大,他们会去哪里?
中国的资产泡沫何时破?应该不会撑过2011年6月加6个月的延后,即2011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