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发榆林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来源:决策咨询委作者:决策咨询委员会日期:2007-11-5 16:40:41 近期,我们深入到我市的有关县区、有关部门和一些重点旅游景区,以及到周边一些旅游产业搞得好的地方进行了调查研究和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对开发榆林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形成了一些共识,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榆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榆林地处黄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历史悠久,资源富集,又是革命老区,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根据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报告,我市旅游资源有单体1005个,分属7个主类,21个亚类,73个基本类型。
特品级旅游资源有统万城、镇北台、民歌等3个,优良级旅游资源有白云山、红石峡、红碱淖、姜氏庄园、榆林古城、米脂窑洞古城、李自成行宫、杨家沟革命旧址群、绥德汉画像石展览馆等38处。
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8处。
有文物2万余件,其中3级以上文物2000余件。
还有长城、黄河、沙漠、草原、湖泊、水库、古城堡、窑洞、信天游等。
榆林旅游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实现零突破,1987年第一部《榆林旅游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完成,标志着榆林旅游业开始起步,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榆林撤地设市和能源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榆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旅游业也随之得到发展。
一是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升,配套设施及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全市拥有星级饭店29家(其中三星级12家,二星级17家),加上普通饭店,年接待能力可达1800万人次;有旅行社38家(其中国际社2家,国内社36家);有普通话导游人员188名;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国家3A级景区2个,有门票收入的旅游景点15个,正在评定的2A级以上景区5个;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数40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近2万人。
二是景区(点)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出现良好态势。
我市红碱淖被列为全省十大自然旅游景点。
红石峡、镇北台、白云山、李自成行宫、统万城等景点建设已列入全省旅游发展规划序列。
米脂杨家沟红色旅游项目列入省“十一五”重点项目。
近年来,神木、靖边、府谷等县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景点和酒店建设的积极性很高,新一轮景区开发建设热潮涌来,初步形成了我市独特的“两红两白”景区及一批工农业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产品,开辟了南线黄土风情游、北线长城大漠风光游、西线油田气海盐湖观光游三条精品线路。
三是旅游宣传促销意识进一步强化,榆林旅游目的地印象初步形成。
2006年,启动了榆林旅游节庆活动,通过举办“榆林旅游文化节”,组织“驻华使节走长城榆林行”、“白云山论道”和“陕北民歌校园行”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城市旅游形象,提高了榆林的知名美誉度,去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
二、榆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目前,我们还没有真正把旅游业作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产业来抓,与兄弟省市相比,榆林旅游业发展显得比较冷清。
二是体制不顺,矛盾突出。
一方面,全市(除神木、靖边、绥德三县外)有9个县区没有旅游主管部门,有的县甚至没有落实旅游管理职能部门,旅游工作基本为空白或处于自发状态;另一方面,有些县旅游管理职权分散,相互掣肘,制约旅游产业发展,导致服务体系不完善。
三是投入不足,开发滞后,景点不精,品位不高。
由于各级财政对景区没有投入或投入很少,使得许多景区没有建设规划,景区发展变化不快,甚至处于原始状态(如镇北台、统万城等景点),不仅基础设施落后,产品配套性不强,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不全,而且可进入性较差,景区内容单调,留不住人,造成游客停留时间短,重游率低。
景区开发建设滞后于旅游市场需求,景区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又缺少旅游概念。
四是旅游产品数量少、质量差,远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包括文化旅游产品、地方土特产品以及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等,都还没有打造出成功的品牌,未能通过旅游带动消费,体现出旅游业为振兴地方经济服务的功能。
五是旅游行业人才匮乏。
同其它行业一样,人才是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我市旅游从业人员中,有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第一学历的人员不到10%,旅游专业人员更少,不仅管理人才、专业人才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而且一线服务人才包括导游人员也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旅游行业领军人才更加奇缺。
总的看,我市的旅游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走上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
三、开发利用榆林旅游资源的对策与建议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开发利用榆林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榆林旅游产业,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在解决“行”的问题上下功夫。
我市地处内陆腹地,远离都市和东部发达地区,距国际客源地遥远。
解决游客“进不来”、“出不去”的问题是发展榆林旅游的关键。
为此,建议市政府近期要抓好六项工作:一是加快榆林新机场建设进度,开通国际航线,拉近国际、国内客源距离。
二是尽快实现神延铁路与包神、神朔线的联线运客,加快宁夏中卫至太原的铁路建设进度,尽快实现其与神延铁路的对接联运。
三是提高全市现有公路网的等级和运输能力。
四是建设府谷至吴堡(将来通往宜川)的沿黄高速公路,清理并建成黄河航道,为发展黄河峡谷旅游创造“水陆并进”的便利交通条件。
五是尽快实施全市范围的乡、村通油路计划,实现我市境内交通网络化,便捷化。
其中应特别注重修建好旅游景区的循环线路,保证畅行无阻。
六是全面实施农村“五通”工程,实现数字电视化,通讯网络覆盖要不留死角。
这是推动旅游业向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实质性举措。
2、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在解决“游”和“娱”的问题上下功夫。
目前,我市不少县都相继提出了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口号,如神木提出“杨家将”品牌,米脂提出“闯”字品牌、杨家沟红色品牌等,其他县也都在探寻和打造自己的文化旅游品牌。
市上应从全局出发,整合旅游资源,集中力量,联合打造出几个能够叫得响的文化旅游品牌。
一是要确定和打造龙头景区。
没有龙头景区就不能震憾人心,对外地游客就不能产生巨大吸引力。
镇北台与山海关、嘉峪关并称为“中国万里长城线上的三大奇观”,山海关、嘉峪关都是“天下第一关”,镇北台堪称“天下第一台”,且处在中心城市榆林城的近郊,理应成为我市的龙头景区,但目前起不到龙头作用,必须进行打造,使其能够达到五A 级标准。
打造该景区要修复镇北台两侧的1.64公里长城,修复款贡城及其配套设施,修复台顶上的军事哨棚(哨棚南檐下挂上“天下第一台”的牌匾),修建镇北台长城博物馆,还要修建相应的广场,使其与红石峡、植物园、古城步行街、凌宵塔组合形成榆林旅游的第一大亮点。
我市是举世瞻目的能源基地,大柳塔矿区已是著名的现代化煤都,产量全国第一,技术世界领先。
外地游客到榆林自然想看现代化采煤。
但采煤是在地下进行,游人无法看到。
所以应在大柳塔上马建设采用声、光、电技术的“现代化采煤演示馆”,让游人看个明白。
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将成为我市乃至全国的著名工业文化旅游品牌。
我市的其它一些重点旅游资源,虽然品位高,但开发利用滞后,也必须按照国家A级标准,进行开发、建设、打造和包装。
榆林古城要围绕九边重镇、中国著名沙漠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展开策划,添充相应内容,突出明清风貌特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加上镇北台和红石峡,将榆林打造成为区域旅游中心城市,进而建成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匈奴国都——统万城是世界目前唯一的保存基本完好的匈奴王国都城遗址,是世界遗产级旅游资源,要尽快进行策划,争取投资,进行开发,增加观光性,重现匈奴国都雄姿,力争经过努力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漠神湖——红碱淖,要围绕全国最大的内陆沙漠淡水湖和世界最大的珍禽——遗鸥繁殖地进行打造,使其成为全国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西部仙山——白云山,要紧紧围绕西部第一道教名山、以及毛泽东主席登临白云山的故事,积极策划包装,打造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世界名山。
李自成行宫、杨家沟革命旧址群、姜氏庄园等都要逐步打造成具有个性特征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
我市还应利用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等民间艺术,逐步推出几场如《印象〃刘三姐》那样的实景演出剧目,使榆林之旅成为游客体验自然、感受历史、感受娱乐的快乐之旅。
二是要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推出旅游市场需求的能够吸引并满足游客需要的旅游线路。
榆林一日游:游览榆林古城(包括明清风貌步行街、凌霄塔、梅花楼、世纪广场、展览馆);领略北国彩屏——红石峡,欣赏摩崖石刻书法宝库;登天下第一台——镇北台,以追忆昔日榆林边关重镇的历史。
榆林二日游:可分为南线、北线二日游两个部分。
第一,在榆林一日游的基础上,再到南部米脂、绥德、佳县等地的主要景点旅游一日。
从榆林出发到米脂,可游览著名的李自成行宫、杨家沟革命旧址和姜氏庄园三处景观。
再到佳县,领略西部仙山——白云山道观,观看晋陕峡谷汹涌澎湃的黄河,体验香炉寺的奇特与惊险,参观神泉堡毛主席旧居。
再到绥德,目睹悲壮苍凉的扶苏墓和蒙恬墓,遥忆当年震惊朝野的赵高篡权、屈杀扶苏、蒙恬事件,可阅览汉画像石展览馆丰富多彩的画像石,还可到一步岩看韩世忠蕲王庙。
第二,在榆林一日游的基础上,再到北面神木方向旅游一日。
参观锦界开发区的现代化工业聚集区,登临险峻的宗教圣地二郎山,参观神府革命纪念馆,光顾古麟州杨家城,欣赏现代煤都大柳塔,及其将要建成的现代化采煤演示馆,游逛著名的大漠神湖红碱淖。
榆林三日游:将榆林一日游和南线二日游、北线二日游合并起来,推出榆林三日游。
在榆林三日游的基础上,再延伸游览靖边县的大夏国都统万城、小河毛主席旧居,参观榆林炼油厂和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游览定边县的安边镇五里墩长城遗址、花马池盐湖风光和当年八路军三五九旅驻军打盐时住过的窑洞,参观三边革命纪念塔和革命纪念馆,以及钻采石油的油区风光等。
或延伸游览府谷县府州古城、文庙和七星庙,逐步形成榆林四日游。
我市还应加强同周边省、市、区的纵向联合,实行东西联合、南北互动,推出成陵——红碱淖——榆林古城(包括镇北台、红石峡)——李自成行宫——白云山——山西晋祠;西安—延安—榆林—成陵等精品旅游线路,以拉动我市的旅游产业。
3、打造榆林饮食文化品牌,在解决“吃”与“住”的问题上下功夫。
独具特色的饮食和住宿也是旅游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内容。
虽然陕北地域广袤,景点分散,旅程遥远,但我市黄土高原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却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