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荀子》与《圣经》看中西人性善恶观异同
龙爱仁
【期刊名称】《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人性"问题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问题之一.《荀子》与《圣经》对此都做出了深刻的探讨.不同于儒家孟子的"性善论",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化性起伪"以积善成德,最终达成个人道德与社会秩序的完满.《圣经》是犹太教与基督教最重要的圣典.在这两个宗教中,上帝是造物主,也是道德的最终原则.基督教中,人类有"原罪",人性是恶的,需要用神性代替人性,最终获得救赎.犹太教中没有"原罪"的观念,世界中的恶是神的惩罚,选民需遵循耶和华的律法以期获得福报.中西方对"人性"问题的不同解释与解决方法既与其不同的社会产生环境有关,又影响了各自社会思想和文明秩序,并将在人类今后的发展中继续产生作用.
【总页数】8页(P61-67,73)
【作者】龙爱仁
【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22.6;B971
【相关文献】
1.从“道生”与“神说”看中西经典诠释思想之异同∗--以《道德经》和《圣经》为例 [J], 王骏
2.老子与荀子天道观的异同 [J], 刘学伦;
3.老子与荀子天道观的异同 [J], 刘学伦
4.从《荀子》与《圣经》看中西人性善恶观异同 [J], Aaron Kalman(龙爱仁);
5.荀子和老子生态保护观异同浅析 [J], 张昊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