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ppt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ppt
waterglass(玻璃水杯)、waterhead(水源)
waterline(水线)、watermark(水印)
眼-眼镜、眼前、眼眉、眼线、顺眼、刺眼、眼袋
这就是语言中高频词最前面的部分以单音词为主的原因。
-
4
2.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之外的词汇属于一般词汇。特点是: 不是全民常用;
或者虽然在短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容易发生变化;构
-
7
词义的形成和词义的组合的过程正好相反:从特殊到一般,从一 般到特殊。如多义词虽然有多个义项,但在具体的语境中只适用 一个义项。
a.这本书人手一册。(每人)
b.小明已经长大成人。(成年人)
c.人是高等动物。(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d.这是给人捎的东西。(别人)
e.他人很好。(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
牛、羊、马、酒、日、月、见、大、小”
-
3
C.能产性:构词能力强,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大多是一个词根构成,意义重要,容易成为构造新词的基干。 要注意的是,基本词汇中的词在参与构词时一般要由词降格为 语素。如:
water-watercourse(水渠)、waterer(给水器)
waterfall(瀑布)、watergate(水门)、
转喻有以下几种类型:
工具—使用者:“笔杆子”指“写作者”;“便衣”指“穿着 便衣执
行任务的军人、警察
材料—制成物:pen原义“羽毛”,后指“羽毛做成的笔”, 现泛
指“笔”。
产地—产品:“茅台”是镇名,现在更多指该镇出的酒。
地点—机构:“白宫”指“美国总统府”,又指“ 美国政
-
11
有的转喻有特定的出处: 而立 不惑 知天命 古稀 泰山 东床
另一个层次是语用学研究的内容,涉及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涉 及说话人具体运用语言时所要表达的交际目的。例如“同学们都来 了。”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关系、所处的语境等等外部条件的不同都 会影响意思的表达。这一层次的意义是语言外部的意义。
-
1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一、词和词汇
词汇和词义的研究在传统语言研究中是语义研究的主体。 词汇的范围大于词的范围。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短语的总汇。包括: 词、成语、表专名凝固词组、俗语、惯用性词组等,因此叫 “语汇”更合适,本书依然采用传统的术语——词汇。
词的派生不止以上两种方法: a.特指:“喜事”:一切高兴的事。现特指结婚。 b.谐音法:“二百五”“半封(半疯)”、“气管炎-妻管严”
“床头柜-床头跪”
-
12
练习:
下列句子通过隐喻产生的派生意义是哪些?通过换喻(转喻) 产生的派生义是哪些? 1.你不要背着这么沉重的思想包袱。 2.他正处于事业的巅峰状态。 3.由于家里穷,他没有念过一天书。 4.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5.对于语言学研究,我才刚刚入门。
似而功用不同的其他新生事物,“飞碟”、“光碟”
入门:“进门”(尚未登堂入室),后来指结构关系相似的
“学习的开始阶段”,
window:窗户、出口。获得信息的渠道。计算机桌面操作 系统。
包袱:包裹。负担。
-
10
b.转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也 即人们由现象甲总是可以找到现象乙。(借代)
第五章 语义和语 用
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个层次是语义学研究的内容,指语句及其组成单位所具有的惯 常意义,即语言形式如何与它所指代的现实世界发生联系。例如: “同学们都来了。”它的语义就是“同学”、“都”、“来”、 “了”等意义的叠加,同时表明动-名之间的关系。这一层次的意义 也叫语言内部意义或狭义的语言意义。
-
5
二、词的词汇意义
词的意义包括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两个方面。 语法意义:表示语法关系的意义,如语法范畴“性”、“数”、 “格”,词类配列的语法意义“支配”、“修饰”等。 词汇意义:是语义研究的基础。包括“概念意义”(也称作 “理性意义”,是词义的核心;还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象征 功能等其他与概念义相关的意义。
词义具有概括性和模糊性…
在语言交际中语境对词义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为;为达到交际目
-
8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一、一词多义
1.多义词(一个词有多个意义,意义之间有联系)
本义:指一个词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它是这个词产生其 他意义的基础。
派生义:指一个词由本义衍生出来的后起意义。(引申义)
中心义:是从共时来看最常用的意义,是离开上下文人们就
能知道的那个意义。
兵:本义是“兵器”、“武器”,短兵相接
派生义:战士;战争、军事。
中心义:战士
-
9
2.派生的途径——引申
引申有两种方式:隐喻和转喻
a.隐喻:隐喻的基础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比喻)
一般是具体-抽象 例如:
碟:一种“圆形、较浅的盛食物的器皿”后来用来指外形相
-
6
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的特点)
词义的重要特点是概括性,具体表现在: 1.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一般性。
a.可以利用必要的手段表达对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认识。如汉语用复 合词和词组来表示对事物进一步分类或直指某一个体。
鸟-海鸟-蜂鸟-鸵鸟,南美洲的蜂鸟,那一只蜂鸟。 b.典型样本和非典型样本。 “麻雀”是“鸟”指称范围内的典型样本,“鸵鸟”则是非典型的。 2.词义的模糊性 边界模糊,内核清晰。 科学术语没有模糊性 3.对于具体语言社团而言具有全民性
-
2
词汇的构成
1.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里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它们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 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作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
a.全民常用性 是一个语言社团日常生活交际中经常、普遍使用的词,表示 最常见的现实现象和基本概念。如:水、衣服、走、大
b.稳固性
大多是自古就有世代沿用,较少发生变化。如甲骨文中就有”
词能力不强甚至没有构词能力。
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包括:
a.新词,如“创业板”、“幸福指数”、“知识经济”
b.古词,如“若干”、“吾辈”、“屹立”
c.外来词,如“克隆”、“桑拿”、“CT”
d.行业用语,如“印张”、“主语”、“制片人”
e.科技术语,如“函数”、“微分”
f.方言俚语,如“肥仔”、“妹子”
隐喻:1.2.5
换喻:4
-
13
3.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