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澜沧江XXXX水电站XXXXXXXX合同编号:测量施工技术方案XXXXXX水电站项目经理部2010年07月20日签发:审查:校核:编写:目录1 概述 (1)1.1工程概述 (1)1.2测量技术标准和施工依据 (1)2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1)2.1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及埋设 (1)2.2测设设备及观测方法 (2)3 施工控制网内业计算处理 (2)3.1平差计算 (3)3.2成果资料 (3)3.3控制点使用和保护 (3)4 开挖施工测量 (4)4.1新开工工作面的原始地形、断面联合测量 (4)4.2开挖施工放样 (4)4.3检查欠挖 (4)4.4开挖基础验收断面联合测量(开挖竣工测量) (4)5 砼施工测量 (5)5.1混凝土工程施工放样方法及精度要求 (5)5.2混凝土工程施工放样实施措施 (5)5.3放样成果的提交 (6)5.4仓位模板的检测 (6)5.5浇筑过程中仓位模板变形监测 (6)5.6体形检测及数据传递 (6)6金属结构安装工程测量 (7)6.1安装专用控制网、安装轴线点及高程点的布设及要求 (7)6.2安装点的放样 (7)6.3安装点的检查校核 (7)6.4埋件安装测量 (8)6.5金属结构安装检查、校核及验收 (8)7 竣工测量 (8)7.1开挖竣工测量 (8)7.2砼竣工测量 (9)7.3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竣工测量 (9)7.4资料整理归档 (9)8 质量控制 (10)8.1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10)8.2测量人员资质和管理 (10)8.3仪器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10)8.4建立健全测量质量管理办法、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10)8.5建立完善技术交底制度和技术保障制度 (11)8.6完善现场施工放样的检查制度 (11)9 安全保护及文明施工 (12)9.1安全保证措施 (12)9.2文明施工措施 (12)10 资源配臵 (13)10.1组织机构 (13)10.2测量队管理层,作业层职责 (14)10.32010年主要测量人员情况(以后逐步增加) (15)10.4主要测量仪器配臵情况 (15)附件 (15)1 概述1.1工程概述XXXX水电站位于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巴迪乡境内的澜沧江上游河段上,是澜沧江上游河段规划7个梯级电站中的第2级电站,上邻古水水电站,下接里底水电站。
坝址下距里底水电站约19km,维西县县城约125km;上距德钦县城公路里程约90km(接214国道)。
德~维公路从工程区左岸通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况良好。
工程区右岸无交通道路,左右岸交通由简易人行吊桥沟通。
因此,工程施工对外交通条件较好,场内交通左岸方便,右岸差。
电站枢纽为二等大(2)型工程,电站以发电为主,水库正常蓄水位1906.0m,总装机容量990MW。
枢纽建筑物主要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电站进水口、地下厂房系统、泄洪表孔以及冲沙泄洪底孔等组成。
拦河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909.5m,最大坝高137.5m,坝顶轴线长度247.10m。
地下厂房布臵在右岸,装机3台,单机容量330MW。
1.2 测量技术标准和施工依据(1)、国家测绘局颁布的有关测量规范(2)、《工程测量规范》(3)、《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4)、其它相关施工技术规程、规范及技术要求(5)、招标文件和施工设计图(6)、设计通知单及其它有关的设计文件2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前期施工控制网采用XXXX水电站筹建处测量中心提供的首级施工测量控制网作为基点,我项目部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XXXX 水电站首级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测,复测成果必须满足规范要求,满足现阶段施工测量。
为满足下阶段各部位的施工控制要求,我项目部根据实际需要加密,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控制网复测设计方案见附件。
2.1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及埋设平面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围岩情况好的部位,水准高程点选用平面控制点。
开挖后期岩石出露后,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布设。
2.2测设设备及观测方法1、测设设备平面控制测量设备采用高精度的leicaTCA1800电子全站仪进行,其标称精度为:测角中误差1",测距1+2ppm,满足二、三、四等控制网测设规范要求;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满足规范要求。
2、施测方法在平面控制网施测过程中,为了减小对中、整平误差,测量点尽量使用砼观测墩,地面点采用三角架联测法,测站及镜站均架设三角架,镜站采用leicaTCR402仪器用激光对中和电子汽泡整平后再安放棱镜;在测完一站搬站时,测站与镜站三角架及仪器基座不动,只移动仪器和棱镜。
3、水平角观测方法采用方向法观测,六个测回,施测中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一测回中2C较差不超过9",同方向各测回互差不超过6"。
如限差未满足规范要求时,应及时找出原因,重新进行补测,达到规范要求才进行搬站。
4、垂直角观测方法垂直角观测采用中丝法,正倒镜九测回对向观测,按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技术要求执行,指标差较差、测回差均应满足9"。
5、距离观测方法在开始距离测量之前,应先测量出测站及镜站的气压和温度,取平均值后输入仪器中进行气象及温度改正,每一条边都采用对向观测,照准目标一次,测距四次,六个测回。
观测结果应满足三等测距作业技术要求中的规定。
3 施工控制网内业计算处理XXXX电站投影面高程为EL1860高程面,所有观测边长均归算至此高程面。
控制网的平差计算采用平差软件进行,这样既提高了计算速度,又使计算成果可靠。
3.1平差计算平差计算采用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软件必须是经过鉴定或证明是正确的软件。
平差计算前必须对外业观测手薄、平差计算起始数据进行全面检查校对无误后才能进行平差计算。
水准测量外业验算内容包括:外业观测手薄检查、两人独立进行概略高程计算、每千米高差中数偶数中误差及全中误差,平差计算应计算出单位权高差中误差和各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
3.2 成果资料控制测量内外业结束后应及时整理资料上报监理审核,成果合格后作为正式成果使用,上报资料包括以下内容:(1)控制网精度成果表;(2)坐标成果表;(3)边长、方向、高差平差成果表;(4)点位中误差及误差椭圆参数成果表;3.3 控制点使用和保护(1)控制成果移交给测量技术员进行使用时,应使用副本或正本的复印件,若使用转抄(或重新打印)成果时,必须有移交人、校核人签字认可。
(2)对施工控制网点要定期进行复测,复测成果报监理人进行审批。
(3)若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进行复测,若复测结果有变形情况应及时向监理人报告。
(4)对施工控制网点(包括通向网点的道路和防护栏杆)妥善加以保护,控制点应有明显的标识和告知牌,控制点建造类型是混凝土观测墩的,标识和告知牌印在观测墩侧面,控制点建造类型是地面标的,在控制点附近标注标识和告知牌,现场有条件的情况建造钢筋围栏进行保护。
(5)应制定施工控制网点保护措施并传达到项目部每个员工。
加强对控制点的巡视检查工作,发现移动或损坏,应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4 开挖施工测量4.1 新开工工作面的原始地形、断面联合测量新开工作面的原始地形,断面联合测量由监理组织,联系测量中心参加,主要测量人员在资料上签字认可,作为竣工结算计量依据和竣工资料进行归档。
4.2 开挖施工放样根据设计图和有关的设计文体,计算施工放样参数,使用fx4800P或fx9860P计算器编程配合全站仪,直接在工作面放出设计轮廓线,并用红油漆注上明显标志。
具体施测方法:在控制点上安臵仪器,后视好后,在工作面上直接测出三维坐标,使用计算器编程计算所测量点位与设计开挖边线的距离,移动仪器望远镜照准位臵后,再次测出三维坐标,计算所测点至设计开挖边的距离。
距离在20cm以内,可以使用小钢尺量距离或或直接使用目测方法定出开挖边线。
4.3 检查欠挖开挖工程施工不可避免局部会有欠挖,原则上是在下一个循环施工放样时对上一循环开挖进行欠挖检查,检查欠挖使用电子全站仪无棱镜测距功能,直接测出岩石面上激光所指部位的三维坐标。
具体方法与2条相同。
测出坐标值计算超欠情况,如有欠挖,用红油漆在工作面上具体部位标出欠挖线。
4.4开挖基础验收断面联合测量(开挖竣工测量)开挖基础验收断面测量分部位分单元进行,经检查无欠挖情况,联系监理进行开挖基础验收断面联合测量。
一般30~50m为一单元,有时因施工进度要求比较紧,10~30m也可分为一个单元。
施测方法分为两种:(1)直接按桩号测断面,一般2.5~5.0米测一个断面,仪器自动存储数据。
(2)把要验收的范围测成地形,直接使用仪器进行存储数据。
再根据地形剖出断面。
内业把仪器采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将数据进行编辑,计算超欠挖,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图,并计算工程量,将有关资料报送监理审核,合格后签字认可,作为开挖工程报量和考核开挖质量的依据。
并将所有资料整理,归档,保存。
5 砼施工测量5.1 混凝土工程施工放样方法及精度要求填筑及混凝土工程施工放样是按施工要求进行建筑物设计线或设计参考线的放样,平面位臵放样采用全站仪坐标法,特殊轮廓点可采用极坐标法,高程放样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或几何水准测量。
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放样精度按《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 5173-2003)执行,主要点位限差见表8-13。
技术文件有特殊要求的,应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表8-13填筑及混凝土建筑物轮廓放样点的点位限差5.2 混凝土工程施工放样实施措施填筑及混凝土浇筑工程施工放样一般直接放出设计边线或距离设计边线20~50cm的参照线。
具体实施方法:1、全站仪坐标法在控制点上安臵全站仪,使用微型棱镜配合全站仪在工作面测量坐标,使用fx4800计算器编程计算出所测点位与需放线之间的距离,采用趋近法,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所测点与需放线之间的理论距离在2mm以内,方可注标志。
如果2mm不能满足精度要求,需要再次移动的情况,移动后必须重新测量(主要是为了避免移动方向不正确造成的错误)。
采用趋近法直接放出建筑物设计高程面、特殊轮廓点的高程线或高程参考线。
标识并在标识附近标注明显标志。
2、极坐标法放样使用“极坐标法”进行填筑及混凝土工程特殊轮廓点的放样,具体操作步骤与“极坐标法”进行开挖放样相同,只是精度要求不同,对放样点标识的方法不同。
5.3 放样成果的提交放样成果经当班副队长检查校核签字认可后提交给施工技术员作为施工依据,重要部位放样成果提交监理人进行检查审核。
5.4 仓位模板的检测模板架设后,应对其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记入测量检查成果表,对于形体或结构复杂的建筑物,检查和放样可采用同一组放样测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