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刑侦 课件 幻灯】侦查讯问(第二章)侦查讯问的主体
【刑侦 课件 幻灯】侦查讯问(第二章)侦查讯问的主体
第二章 侦查讯问的主体 ——侦查讯问人员
第一节 侦查讯问人员的社会角色 第二节 侦查讯问人员的基本素质 第三节 侦查讯问人员的消极心理及其控制 第四节 培养提高侦查讯问人员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节 侦查讯问人员的社会角色
一、侦查讯问人员社会角色的主要特征
(一)社会角色的含义 :社会角色是指与一定社会位置相联系的 行为模式,是占有某一社会位置的人应有的行为表现。它规定了 一个人活动的特定范围。 (二)侦查讯问人员社会角色的主要特征 : 1.侦查讯问人员的角色行为,是受法律规范直接制约的行为。 2.侦查讯问人员的行为应当是实事求是的。 3.侦查讯问人员的角色行为是相对隐蔽的行为。
(二)侦查讯问人员的专门性业务素质
1、相关法律业务知识 2、侦查讯问专业知识 3、侦查讯问相关专业知识
相关法律业务知识
在相关法律业务知识方面,侦查讯问人员要做具备如下素质水准: (1)娴熟的法律知识,较高的政策水平 (2)严格执行法律程序,遵守办案期限 具体来说相关法律业务知识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法学基础理论 (2)宪法学 (3)刑法学 (4)民法学 (5)刑事诉讼法学
“角色”一词原指戏剧舞台上个性化的人物。在上个世纪30 年代,由美国的乔治·米德把“角色”概念引入了社会学研究。 用以分析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
二、侦查讯问人员的角色冲突与角色差距
“角色差距”是指个人与他所承担的角色之间存在着差距的角色。 “角色冲突”是指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在心理上、行 为上的不适应、不协调状态。
(2)刑事技术知识
(3)了解和掌握现代化数字设备的操作使用
三、侦查讯问人员的心理素质
(一)敏锐的观察力 (二)严谨的思维能力 (三)准确的记忆能力 (四)丰富的想象能力 (五)坚强的意志能力 (六)集中的注意能力
第三节 侦查讯问人员的消极心理及其控制
一、认知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调控 二、情绪、情感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调控 三、意志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调控
(四)思维品质障碍
思维品质障碍的特征 1、缺乏思维的独立性。 2、缺乏思维的严密性。 3、缺乏思维的灵活性。 4、缺乏思维的目的性。
二、情绪、情感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调控
(一)急躁情绪
急躁情绪带来的问题: 1.它会打乱警察的工作秩序,浪费掉大量的时间。 2.它容易使人完不成任务, 灰心丧气。 3.长期急躁可能会危害当事人的身体健康。
二、情绪、情感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调控
急躁情绪
素质训练方法(二) 1.选择平坦的地面,双手各自紧握一本书或其他物件,自然站好; 2.握紧书的双手慢慢展开,逐渐伸平; 3.伸平双手后,躯体向前卧,身体要尽量向前弯曲,而后挺直; 4.挺直身体后,身体向后仰,要尽量向后弯曲,而后复位。 (每次做前卧和后仰各10 下,共做3次,能够收到改善血液循环、 情绪好转的效果。)
造成“角色差距”、“角色冲突”的原因
(一)法制建设不到位; (二)社会风气和社会意识; (三)侦查讯问人员的群体意识; (四)侦查讯问人员工作上的顺境和逆境;
(五)侦查讯问人员的情绪、情感和责任心。
第二节 侦查讯问人员的基本素质
一、侦查讯问人员的政治和思想素质 二、讯问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侦查讯问人员的心理素质
急躁情绪的调控: 1.加强计划,合理预期。 2.积极暗示,劳逸结合。(转移问题的注意点) 3.加强素质训练,通过某些日常生活行为改变。 4.进行消除急躁情绪的训练。
二、情绪、情感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调控
急躁情绪
素质训练方法(一) 1.结合自己所处的实际,采取站立或坐卧的方式; 2.做好准备后尽力往整个双腿上使劲,使双腿肌肉紧张,持续30 秒后复位; 3.身体处于坐姿时,可脚跟着地用力跷起大脚趾,使腿部肌肉紧张, 持续30 秒后复位; 4.可以用上述方法向腹部肌肉用力,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反复重复上述动作, 就能获得预期效果。) (人为限制血液流向大脑,降低大脑的供氧,缓解急躁的情绪。)
一、侦查讯问人员的政治和思想素质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 (四)秉公执法、清正廉明 (五)严守法纪、文明办案 (六)坚持真理,敢于修正错误
二、讯问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侦查讯问人员的基础性业务素质
1、侦查讯问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 2、要有一定的语言学知识 3、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4、逻辑学知识基础
侦查讯问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侦查讯问程序和步骤 (2)准确地预测和把握讯问对象的心理活动 (3)熟练运用讯问的策略、方法 (4)准确地审查判断口供并在此基础上组织证据体系 (5)准确、及时的结束侦查讯问,对相关专业知识
(1)测谎知识
二、情绪、情感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调控
急躁情绪自测
二、情绪、情感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调控
急躁情绪自测
二、情绪、情感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调控
急躁情绪自测
二、情绪、情感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调控
急躁情绪自测 1.17~26 分:你的情绪稳定,性格成熟,能面对现实。通常能以 沉着的态度应付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行动充满魅力,有维护团 结的精神,有时,也可能由于不能彻底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难题 而强自宽解。 2.13~16 分:情绪基本稳定。你的情绪有变化,但不大,能沉着 应付现实中出现的一般性的问题。然而在大事面前,有时会急躁不 安,身心疲乏,不免受环境支配。 3.0~12 分:急躁激动。你情绪激动,容易产生烦恼,通常不容易 应付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阻挠和挫折。容易受环境支配而心神动摇。 不能面对现实,常会急躁不安、身心疲乏、甚至失眠等,要注意控 制和调节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
普通民警与遭受精神伤害民警消极心理情绪比较
一、认知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调控
(一)偏见
主要表现: 偏见之一—— 认为讯问有罪的。 偏见之二—— 认为讯问对象都是狡猾的、都要为自己的罪行狡辩的。 偏见之三—— 乐于相信讯问对象有罪、罪重的供述。
(二)感知迟钝或错觉 1、讯问人员的感知迟钝,主要表现在讯问活动中对讯问对象、讯问 情境等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感受性低,影响讯问活动的正常进行。
2、讯问人员的错觉,主要表现在讯问活动中,对讯问对象、讯问情 境等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属性的失真反映。
一、认知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调控
(三)注意分散 注意分散的原因: 1、长时间高度紧张的注意引起疲劳现象发生的注意分散。 2、纪律作风散漫引起的注意分散。 3、多余信息干扰引起的注意分散或偏离。 4、讯问环境不当引起的注意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