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可以总结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交给学生思维的方式。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三、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位置和作用上的看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是有培养前途的;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犯错时不可避免的。
2、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有智慧和人格的双重要求;
(2)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促进个性发展,需要因材施教;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不能以自己的视角和观念思考和评价学生。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一直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一直强加于学生的思想智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过程中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3)修身是责权的主体,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引导学生承担责任。
精炼版:
❝ 1. 学生是发展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 2. 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 3.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成长;
四、教育公平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公平,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或者说教育机会对所有学生来说是均等的。
所谓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五、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1.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5.教师劳动的互动性
6.教师劳动的合作性
六、教师观
教师角色转换
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不仅要想学生
传播知识,更要向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应该改
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研究者的眼光审
视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4、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学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过程中形成自我反思意识。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八、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1、教育教学权
2、学术研究权
3、指导评价权
4、报酬待遇权
5、参与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义务:
1、遵纪守法
2、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3、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4、爱护尊重学生
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6、提高业务水平
材料分析背诵模板
【材料分析背诵模板一】
❝考试常见问法:请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某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
(1)教师职业理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某老师的教育行为遵守了(违背了)教师的职业理念,具体表现如下:
(2)素质教育的教育观指出,素质教育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要求做到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认为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发展的主体。
结合材料分析。
(4)现代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应该尊重、欣赏学生;教师应该帮助、引导学生;教师应该注重反思,教师应该加强合作,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
【材料分析背诵模板二】
❝考试常用问法:请运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分析某教师的行为。
答:
(1)该教师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生命健康权,财产权,受教育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规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已规定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六十三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3)结合材料分析。
(4)该教师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权利,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解聘(或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学校也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材料分析背诵模板三】
考试常见问法: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角度,评析该教师的教育行为。
答:
(1)该教师遵守了(或者违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和××××的规定。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教师应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应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系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偿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应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7)结合材料分析。
如果是违背,加一句,应对其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