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竞赛试卷初中历史(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10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1—15题,每题2分,16—40题,每题3分,共105分)1. 教师职业道惠的核心内容是▲A. 为人师表B. 严谨治学C. 热爱学生D. 言行一致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A. 提高质量B. 均衡发展C. 立德树人D. 实现教育现代化3. 教师群体是高素质的群体,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但也存在个别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下列現象中,▲违背了教师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A.变相体罚学生B. 以教谋私C. 加重课业负担D. 消极怠工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B. 法律规定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C. 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发展是正确的学生观D. 教师对成绩优秀学生的偏爱无可非议5. 根据2012年10月2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五条规定,下列不属于应遵循的保护原则是▲A. 教育与保护相结合B.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C. 挽救与感化相结合D. 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6. 下列选项中,属于叶圣陶先生倡导的教育教学主张是▲A. 教,是为了不教B. 有教无类C. 教学做合一D. 发现学习7. 教学行为根据不同维度有着多种分类。
如果把教师行为作为参照系,有以下三种形式:(T代表教师,s代表学生)①T告诉S;②T与S对话;③T指导S学习。
其中,第③种形式的主要行为主体是▲A. TB. SC. T与SD. 第三方8. 一位教师在与几个同事的一次闲聊中问道:“你们今年的学生怎样?我发现他们的心思都没放在学习上!很苦恼……”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来自于▲A. 学习动机的激发问题B. 学习内容的确定问题C. 学习策略的运用问题D. 学习方法的指导问题9. 教师需要具有“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的素质”。
这种素质是▲A. 教育反应B. 教育情感C. 教育灵感D. 教育机智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B.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C.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的代表作D.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并阐述了程序教学理论11. 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一线”结合的呈现方式。
这种呈现方式突出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A. 思想性B. 时序性C. 基础性D. 综合性12.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是下列哪项课程目标中的要求▲A. 知识与能力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价值观D. 以上都不是13.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由此可见,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是▲A.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过程B.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评价孙中山C. 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历史意义D. 孙中山的历史贡献和评价辛亥革命14. 下列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教学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方式是▲A.接受式学习B. 发现式学习C. 主动式学习D. 探究式学习15.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
A.学校图书馆B. 历史教师C. 网络资源D. 历史教科书16.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如下图所示)。
这表明▲西汉汉平帝:衰成宣尼公北宋宋真宗:至圣文宣王明朝明世宗:至圣先师清朝清世宗:大成至圣文宣先师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B. 孔子对古代教育的发展贡献巨大C. 孔子为政以德的主张被广泛接受D. 孔子是春秋时影响最大的思想家17. 汉武帝时期,当贤良文学之士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时,桑弘羊驳斥说:这是保证国家“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
这说明他主张▲A. 废止盐铁官营政策B. 大力弘扬私营工商业C. 国家掌握经济命脉D. 天下之利应归于人民18. 《魏书》载:“(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材料表明,推动孝文帝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 崇尚武力控制B. 促进民族交融C. 避免政治斗争D. 认同汉族文化19. 诗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
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这反映出▲A.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 大力弘扬私营工商业C. 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20. 《宋史》对宋太祖备加赞誉:“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
”此种评价是基于太祖A. 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 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C. 推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D. 实行鼓励贸易的经济政策21.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22. “在南京各省代表会上,孙中山提议废除跪拜礼,提倡普通见面时为一鞠躬,最尊敬之礼为三鞠躬。
他身体力行,弯腰鞠躬。
众人皆感新鲜,纷纷跟着仿效。
鞠躯之礼逐渐风行开来。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动礼节的变化B. 鞠躯礼体现等级观念C. 礼节变化未受到西方影响D. 传统礼节被彻底废除23.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茶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24. 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
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
”这一论述▲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25. “(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
”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下图中▲A.①B. ②C. ③D. ④26. 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
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枣宜会战27. 1948年辽沈战役中,某国民党军官在锦州被解放军俘获后,感叹说:“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据此可知,解放军攻克锦州▲A.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B. 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C. 截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的退路D. 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28.下图是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步入大会会场的历史场景。
该会议▲A. 通过了《共同纲领》B. 决定开展土地改革C.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D. 准各实施一化三改造29.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締结和平公约。
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中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
随后,美国同意和谈。
这表明▲。
A. 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B. 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 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30. 上世纪80年代初,陈云同志提出了关于经济建设的“鸟和笼子”理论。
他说:搞活经济……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
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
陈云的“鸟和笼子”理论喻指▲。
A.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B. 国营经济与个体经济C. 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D. 市场调节与计划指导31.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 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32. 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
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A.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 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 拿破仑帝国的兴感D. 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33. 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与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与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
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 天赋人权B. 民主共和C. 君主立宪D. 权力制衡34. 1873-1879年日本各类学校数量统计表(单位:所)年度小学校中学校师范学校专门学校(外国教师授课)1873年12597 20 261875年24303 116 82 1101879年28025 784 87 108从上表可以看出,明治政府▲。
①致力于发展近代教育②完成义务教育普及③重视学校教师的培养④重视引进外国科技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35. 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
这项成就应该是▲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 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36. 大数据分析为历史认识提供了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