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98年白皮书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1998年白皮书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九九八年五月·北京前言一、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二、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三、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四、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和教育五、实施海洋综合管理六、海洋事务的国际合作前言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资源的宝库环境的重要调节器。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

维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的际海洋法律原则,维护海洋健康,保护海洋环境,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上安全,已为人类共同遵守的准则和共同担负的使命。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

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的开发和保护,把发展海洋事业作为国发展战略,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不断完善海洋法律制度,积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和教育。

中国极参与联合国系统的海洋事务,推进国家间和地区性海洋领域的合作,并认真履行自己承担的务,为全球海洋开发和保护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8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海洋年,中国政府愿借此机会介绍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情况。

一、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有12亿多人口,陆地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根据中国有关方面的计: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陆地面积仅有0.00平方公里,远低于世界人均0.3平方公里的水平;全国近年来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中国陆地矿产资源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量的一半。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国民经济要续发展,必须把海洋的开发和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中国拥有大陆岸线18000多公里,以及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5000多个岛屿岸线14000多公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国还对广阔的大陆架和专经济区行使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中国的海域处在中、低纬度地带,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比较优越中国海域海洋生物物种繁多,已鉴定的达20278种。

中国海域已经开发的渔场面积达81.万平方海里。

中国有浅海、滩涂总面积约1333万公顷,按现有的科学水平,可进行人工养的水面有260万公顷,已经开发利用的有93.8万公顷。

中国海域有30多个沉积盆地,积近7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约25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8.4万亿立方米。

中国沿共有160多处海湾和几百公里深水岸线,许多岸段适合建设港口,发展海洋运输业。

沿海地共有1500多处旅游娱乐景观资源,适合发展海洋旅游业。

中国海域还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和洋可再生能源。

1996年中国制定的《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提出了中国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其基本思路是: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事业的协调发展。

中国在海洋事业发展中遵循以下基本政和原则:———维护国际海洋新秩序和国家海洋权益。

1992年2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这是中国海洋领域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为行使领海主和毗连区管制权,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为维护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和家海洋权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6年5月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郑重声明: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利和管辖权;中国将与海岸相向或相邻的国家,通过协商,在国际法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划各自海洋管辖权界限;中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所列各群岛及岛屿拥有主权对于中国同邻国在海洋事务方面存在的争议问题,中国政府着眼于和平与发展的大局,主张通友好协商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可以搁置争议,加强合作,共同开发。

———统筹规划海洋的开发和整治。

加强海岸带的综合开发和管理,合理开发保护近海,极参与国际海底和大洋的开发利用;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一体化开发,逐步形成临海经济和海洋经济区,推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产业协调发展。

实行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确保海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不断发现新资源,利用新技术,形成和发展海洋新业,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制定海洋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护协调发展规划,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监视执法管理;重点加强陆源污染物管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防止海洋环境退化。

———加强海洋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

重视基础研究,组织海洋关键技术攻关,发展海洋技术,不断提高海洋开发和海洋服务领域的技术水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缩地区间海洋开发技术水平的梯度差;健全高等院校的海洋专业,加强职业教育,培育多层次的洋科技人才,同时也加强公众海洋知识传播。

———建立海洋综合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海洋功能区划和规划,加强海洋开发和保护以及域使用的科学管理;积极进行海岸带综合管理试验,逐步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制度。

———积极参与海洋领域的国际合作。

认真履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义务,积极与国际海洋事务,推动国际和地区性海洋事务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全球海洋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二、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依据海洋资源的承载能力,中国采取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政策,以促进海洋产业的协发展。

近年来,中国不断改造海洋捕捞业、运输业和海水制盐业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海洋增殖业、油气业、旅游业和医药业等新兴产业;积极勘探新的可开发海洋资源,促进深海采矿、水综合利用、海洋能发电等潜在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1997年,中国的海洋渔业、海盐盐化工业以及海洋运输业、造船业、油气业和旅游业等主要海洋产业的总产值达3000多亿元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

中国有悠久的海洋渔业发展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渔业的发展,坚持“加速发展养殖养护和合理利用近海资源,积极扩大远洋渔业,狠抓加工流通,强化法制管理”的方针。

八十代中期以来,中国的海水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的种类增多,区域扩大。

海水养殖产量从197年的192.6万吨增加到1997年的791万吨,占海洋渔业产量的比重从27%上升36%。

根据海洋渔业资源的实际情况,中国积极调整海洋捕捞结构,养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资源,积极开发新资源、新渔场,使捕捞业不断适应资源结构的变化。

1997年,中国海洋捞总产量1385.4万吨。

中国发展远洋渔业和国际渔业合作,本着严格遵守有关国际海洋法并充分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在平等互利、合理开发可利用资源、不损害别国利益的原则基础上积极开展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渔业合作,共同发展渔业经济。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与30多个家和地区建立了渔业合作关系。

中国重视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工作,采取了各种养护渔业资源的措施,以保障海洋可持续展战略的实施。

中国先后建立了各种禁渔期、禁渔区、保护区和休渔制度,取缔有害渔具渔法限制网目尺寸和幼鱼比例。

中国早在1979年就开始实行了捕捞许可证制度,限制捕捞强度盲目增长,并从1987年开始实行渔船马力控制指标政策。

从1995年起,中国实行新的季休渔制度,每年的7月至8月,在北纬27度以北海域全面休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从今年起,中国伏季休渔的范围扩大到北纬26度,休渔时间延长至3个月。

中国视渔业资源的增殖工作,多年来一直坚持对虾和其他品种的增殖放流,取得了积极成果。

中国自六十年代开始进行海洋油气资源的自营勘探开发,八十年代开始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进行合作勘探开发。

中国的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实行油气并重,向气倾斜,自营勘探开发对外合作相结合,上下游一体化的政策,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到1997年底,中国已与18国家和地区的67个石油公司签订了131项合同和协议,引进资金近60亿美元;发现含油构造100多个,找到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天然气3500亿立方米;已有20个油气田入开发,形成了海洋石油天然气产业。

1997年,中国海洋石油产量超过1629万吨,天气产量为40亿立方米。

中国制定了深水深用、合理利用岸线资源的政策,一切深水岸线优先用于港口建设,积极展海洋运输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洋运输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

1997年底,中国民用船舶已发展到32万艘,近5000万载重吨,其中从事外贸运输的队达2300多万载重吨。

中国的港口建设和海洋运输依据建设水运主通道、港口主枢纽和水支持保障系统的规划设想,以集装箱、煤炭、石油、矿石、粮食等大宗货物专业化泊位建设为点,配套建设后方集疏运通路,加快装运卸系统建设,建设干线与支线衔接、装卸配套技术先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同时强化老港口技术改造,提高吞吐能力和效率。

目前,中国共有年吞吐1000万吨以上的海港15个。

1997年,沿海主要海港货物吞吐总量达9.05亿吨。

年来,中国沿海造船业呈高速发展态势,1997年造船总吨位居世界第三。

中国的海洋旅游业采取依托沿海城市,突出海洋特色,分区分片建设的政策。

近年来,沿地区开发建设了300多处海洋和海岛旅游娱乐区,兴建了各具特色的旅游娱乐设施,使海洋游业成为迅速发展的新兴海洋产业。

1997年,中国海洋旅游共接待境外游客超过1000人次。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海水制盐的国家之一。

目前,海水资源开发采取以盐为主、盐化结合积极发展海水综合利用的方针,形成了盐业、盐化工业,以及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等新兴业。

中国有盐田面积43万公顷,1997年生产原盐2928.1万吨。

中国的盐化工业产主要有氯化钾、溴素、无水硝、氯化镁等,其中氯化钾、溴素等总产量超过50万吨。

天津、连、青岛、烟台、秦皇岛等沿海城市,都在扩大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和大生活用水,对于缓解中国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意义重大。

中国政府把大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列为国家长远发展项目给予专项投资,成立了负责协调管理中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进行勘探开发活动的专门机构。

中国是国际海底区域第五大投资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了7.5万平方公里的专属勘探开发区。

今后,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参国际海底的管理和开发活动,发展勘探开发新技术,为全人类和平利用国际海底资源作出应有贡献。

三、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中国十分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建立了海洋环境保护机构和海洋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社会各界保护海洋的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海洋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

由于海洋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在沿海地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入海污染物急剧增加的情况下,污染严恶化的势头得到缓解,局部海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并使大面积海域水质基本保持在良好的态。

1982年,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