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引流管的护理(1)
【异常情况分析】
2、引流不畅
原因众多,如血块堵塞、胸膜粘连堵塞、膨胀的肺脏及升 高的膈肌堵塞、引流管过软、被肋间肌夹压闭塞致流通不畅; 引流管滑脱,使引流管内口滑入胸壁组织内堵塞;胸腔内段的 引流管过长,以致打折扭曲等等。
【护 理】
4、维持引流系统密封
长管液下3~4cm,接头固定,预防感染。 更换或倾倒时放 无菌生理盐水500ml,并做好标记。 5、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 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 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T管引流护理
(七)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出血:结扎线脱落、肝断面渗血、凝血功能差 肝叶切除术者卧床休息改善和纠正凝血功能加 强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切口、引流液 胆瘘:胆管损伤、下端梗阻、T管引流不畅、 滑脱 感染:膈下感染、引流液逆流
腹腔引流护理
腹腔引流是在腹腔内置一引流物(引流管或引 流条)将液体等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 腹腔引流的目的是:预防血液、消化液、渗出 液等在腹腔或手术野内蓄积,以免组织损伤, 继发感染,压迫组织;排除腹腔脓肿或脓液和 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促使炎症早日消退; 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缝合部位的 良好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尿管的护理
1. 尿管的男病人,每日应用0、2%的碘伏溶液擦洗 尿导口分泌物。
2. 带管卧床的病人,引流管的长度应合适(一米以上), 避免因翻身等活动造成引流管的脱出。 3. 长期留置导尿者每一周更换尿管一次,抗返流引流 袋每一周更换一次,每日二次清洁会阴。
4. 移动病人时应注意引流管、引流袋的位置(引流袋 应低于插引流管的位置),防止尿液或引流液的反流, 引起逆行感染。
腹腔引流护理
一、腹腔引流的适应证 1. 腹部手术部位渗血未能彻底制止,有继续渗血、渗 液可能者。 2. 腹腔或腹腔内脏器积脓、积液切开后,置引流物, 不断排出继续形成的脓液和分泌物,使脓腔或积脓逐 渐缩小而愈合。 3. 腹部伤口清创处理后,仍不能控制感染或有坏死组 织未能彻底清除者。 4. 肝、胆和腹的手术后,可能有胆汁或胰液从缝合处 外渗和积聚时。 5. 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可能有消化液渗漏者。
T管引流护理
(五)严格无菌 预防感染 定时按无菌操作原则更换引流袋、定时做胆汁 常规和细菌培养;引流管接头应不少于4㎝; 严防向上挤压引流管,冲洗时勿加压,用自然 大气压的速度冲入液体
T管引流护理
(六) 拔管的指征
术后2周,试行夹管1-2日,病人无腹 痛、发热,黄疸消退; 血象、血清黄疸指数正常; 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色清亮; 胆管造影或胆道镜检查无狭窄、结石, 胆道通畅,夹管试验无不适。
大量胸腔积液或持续胸腔积液,需彻底
引流,便于诊断和治疗者 脓胸早期彻底引流,有利于炎症消散和促 进肺复张 开胸术后引流
【禁忌证】
结核性脓胸
引流的原理
当胸膜腔内因积液 或积气形成高压时, 胸膜腔内的液体或 气体可排至引流瓶 内。 当胸膜腔内恢复负 压时,水封瓶内的 液体被吸至引流管 下端形成负压水柱, 阻止空气进入胸膜 腔。
【护 理】
8、搬动病人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腔,以免瓶内 液体倒流,导致感染;对有气体逸出的患者,需始 终保持引流管通畅,绝不可随意夹管。
9、健康宣教: A.讲解胸腔引流管的重要性,目的。 B.指导病人及家属在活动或搬动病人时注意保护 引流管;勿脱出、打折。 C.病人下床活动时,引流瓶应低于胸部水平;避 免引流瓶过高,瓶内引流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
【拔 管 指 征】
1、生命体征稳定
2、引流瓶内无气体溢出24h后 3、24h引流量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 4、听诊肺呼吸音清晰,胸片示伤侧肺复张良好
【异常情况分析】
1、几种常见的异常水柱波动分析
水柱与水平面静止不动:提示水柱上的管腔有漏气,
使之与大气相通或管道打折、受压; 水柱在水平面上静止不动:多提示肺已复张,胸腔内 负压建立; 水柱在水平面下静止不动:提示胸腔内正压,有气胸 ; 水柱波动过大:超过6~10cmH2O,提示肺不张或残腔 大; 深呼吸或咳嗽时水封瓶内出现气泡:提示有气胸或残 腔内积气多。
胃肠减压护理
四、注意事项 5. 急性胃出血及食道静脉曲张者,谨慎插管,若必须 插管时,应请医师在旁,并做好抢救准备,置管前嘱 病人口服10ml石腊油,多涂油于胃管,插管时动作要 特别轻柔。 6. 如能听到肠鸣音或病人已排气、排便,说明肠蠕动 已恢复,报告医师,可考虑拔管。 7. 减压期间,加强口腔护理,协助病人刷牙、漱口, 每日2次,不能自理的病人给予特殊口腔护理,每日 2-4次,口干者可勤用嗽口水嗽口,以保持口唇湿润, 嘱病人不能将水咽下。 8. 协助病人咳嗽、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预防肺部 并发症。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ICU
普外科一些引流管的护理
胃肠减压护理
一、目的: 利用负压吸引作用,从胃管抽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 内容物,减轻胃肠道张力,协助诊断,利于伤口愈合。
二、适应症 : 1. 幽门梗阻、肠梗阻、肠麻痹、腹胀。 2. 外科急腹症术前、术后及保守治疗,较大腹部手术 及严重的腹部外伤。 3. 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 4. 采集标本。 5. 灌注药物。
【气 胸 分 类】
1.闭合性气胸 2.开放性气胸 3.张力性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
排除胸膜腔内积液
排除胸膜腔内积气
恢复和保持胸膜腔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
位置,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
发现胸膜腔内活动性出血,支气管残端瘘
等
【适应证】
自发性气胸,肺压缩大于50%者
外伤性血、气胸
腹腔引流护理
二、腹腔引流的护理 1. 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病人变 换体位时压迫引流管或牵拉而脱出,并减少牵 拉引流管引起的疼痛。 2. 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气味、残渣等, 准确记录24h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量和质的 逐日变化,以了解病情发展的趋势。
腹腔引流护理
二、腹腔引流的护理 1. 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病人变 换体位时压迫引流管或牵拉而脱出,并减少牵 拉引流管引起的疼痛。 2. 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气味、残渣等, 准确记录24h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量和质的 逐日变化,以了解病情发展的趋势。
【护 理】
3、影响引流的因素: 水封瓶:胸部水平下60~100cm,禁高于胸部 管短——咳嗽、深呼吸→胸水回流→感染 管长——扭曲、增大呼吸道死腔→不易引流→影响肺膨胀 翻身活动——防止受压、打折、扭曲、脱出 保持通畅——每15~30分钟挤压一次
正常水柱波动4~6cm伴有气体或液体排出。随着肺不断膨 胀,波动逐渐减少至停止。水柱波动大,提示肺不张或胸腔残 腔大;水柱平液面,提示胸腔闭式引流有漏气处;水柱在液面 以上无波动,提示肺膨胀良好。
T管引流护理
(二)有效引流 通常,保持有效引流是前提,若引流不畅会到 致胆道压力增高,胆汁溢出,流入腹腔引起感 染 、腹膜炎; 半卧位、平卧时引流管远端不高于腋中线;站、 坐 、行走时不高于腹部切口
Hale Waihona Puke T管引流护理 (三)观察引流量、色、质 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800—1200ml;术后 24h分泌300-500ml;恢复进食后600- 700ml;以后每日减少至200ml 正常胆汁黄绿色、清亮、沉渣有一定粘性、 术后1-2日颜色可呈淡黄色浑浊状 、以后逐 渐加深、清亮 , 若突然减少甚至无流出:提 示管道阻塞、扭曲、折叠或脱出,对症处理; 引流过多:提示胆道下梗阻
T管引流护理
T管引流护理
一、目的 1. 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 2. 支撑胆道,防止胆管狭窄。 3. 胆道造影和冲洗。
T管引流护理
二、操作要点
(一) 密闭和妥善固定
1.引流的装置衔接紧密避免渗漏 ,T管不宜太 短尽可能不固定床上,T管出皮肤处用缝线固 定在皮肤上,对外露部分做好标记,引流早期 不慎滑出,会到致胆汁型腹膜炎,后果严重。 4. 注意观察及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如有胆 汁侵蚀可用氧化锌软膏保护。
内容提要
复习胸膜腔有关知识
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 胸腔闭式引流的装置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胸膜腔有关知识
胸膜腔是由脏胸
膜与壁胸膜之间 形成的封闭腔隙。 腔内呈负压,有 助于肺组织膨胀、 维持肺的通气和 换气功能;增加 上下腔静脉的回 心血量。
胸膜腔独特的生理特征
负压,是胸膜腔独特的生理特征
腹腔引流护理
5. 更换引流袋敷料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引 流袋内保持无菌,每周更换1次无菌袋,引流 管远端接引流袋时,先消毒引流管口后再连接, 以免引起逆行性感染。 6. 注意倾听病人对疼痛的主诉,评估疼痛原 因和性质。
外科管道的护理秘籍
无菌 固定 通畅 观察与记录 防止并发症 拔管
胸腔闭式引流术及护理
正常平静呼吸时吸气压力为-0.8~-1.0kpa(-8~-10cmH2O) 呼气时-0.3~0.5kpa(-3~-5cmH2O) 深呼吸时为-6kpa(-60cmH2O)~3kpa(+30cmH2O)
胸膜腔负压是维持肺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
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 (pneumothorax) 正常胸腔内没有气体,胸腔内出现气体仅在三种情 况下发生: ⑴肺泡和胸腔之间形成破口 ⑵胸壁创伤产生与胸腔的交通 ⑶胸腔内有产气的微生物
胃肠减压护理
四、注意事项 1. 选择胃管应光滑、通畅、无破损,减压装置应完好, 无漏气,各部分连接紧密。 2. 插管时如误入气管引起呛咳,紫绀或胃管盘结于咽 喉部及口腔时,应即拨出,重新插人。 3. 冲洗胃管或注入药物后,应打入10ml气体,以便将 胃管内的药物全部注入胃内。 4. 负压吸引力的大小要适中,过小起不到减压目的, 过大则易引起胃粘膜的充血、水肿甚至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