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社会组织

第九章 社会组织


(三)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非正式群体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个人( 非正式群体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个人( 通常规模比较小) 通常规模比较小)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 所形成的社会群体。 所形成的社会群体。 2.非正式群体的产生 3.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我国社会转型期组织结构的特点和任务 (一)改革前后组织结构的变化 单位制” 单位人” “单位制”与“单位人”:单位是我国 特有的社会组织形式, 特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它一般是具有多种目 标和复合功能的小型社会,附设医院、 标和复合功能的小型社会,附设医院、学校 商店等等,能够满足成员的各种需要。 、商店等等,能够满足成员的各种需要。 单位属于国有性质, 单位属于国有性质,其经费纳入到国家 财政预算中, 财政预算中,职工进入单位即可享受国家发 放的一切福利,包括生活、医疗、养老, 放的一切福利,包括生活、医疗、养老,甚 至子女的入学及工作等。 至子女的入学及工作等。 单位的功能异化: 单位的功能异化:其复合功能削弱了自 身的特有功能; 身的特有功能;国营的依赖性削弱其自身独 立性;组织内部自我封闭,形成“ 立性;组织内部自我封闭,形成“人情社会 关系社会” ”、“关系社会”。
组织目标的制定原则 (1)互惠原则 (2)评估原则 (3)选择原则 (1)互惠原则 (2)评估原则 (3)选择原则 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 (一)环境对目标的影响 (二)组织内部不同目标层次的相互影响 (三)组织参与者对目标的影响 组织目标实现程度及其评估 (1)有效性(2)效率(3)人道主义或人文关怀 (1)有效性 效率 人道主义或人文关怀 有效性(2)效率(3) 。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 现代组织活动与传统的人类活动相比具 有某些截然不同的特征: 有某些截然不同的特征: (1)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1)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2)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 (2)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 性特征。 性特征。 (3)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 (3)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 特征。 特征。 (三)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规范 2.地位 3.角色 4.权威 1.规范 2.地位 3概述 社会组织的目标 社会组织结构 社会组织的管理
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
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 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 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 广义的组织, 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 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 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 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 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 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 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 正式社会组织。 正式社会组织。
组织的研究变项 社会组织的分类 (一)常见的组织分类 1.按照功能和目标进行分类(代表人物是T﹒ 1.按照功能和目标进行分类 代表人物是T 按照功能和目标进行分类( 帕森斯) 帕森斯) 2.以受惠者为基础的分类(代表人物是P . 2.以受惠者为基础的分类 代表人物是P 以受惠者为基础的分类( 布劳) 布劳) 3.以组织谋求人们顺从方式的分类(代表人 3.以组织谋求人们顺从方式的分类 以组织谋求人们顺从方式的分类( 物是艾提佐尼) 物是艾提佐尼)
第三节 社会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的含义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正式规定的、比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正式规定的、 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 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 组织结构的内容 (一)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 (二)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1.直线职能式结构 1.直线职能式结构 2.矩阵组织结构 2.矩阵组织结构 矩阵组织结构 3.事业部组织结构 3.事业部组织结构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目标
组织目标的含义及分类 (一)组织目标的含义 组织的灵魂; (1)组织的灵魂; (2)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 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 衡量组织活动效益与效率的标准。 (3)衡量组织活动效益与效率的标准。 (二)组织目标的分类 (1)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 (2)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3)平衡性目标和改进性目标 (4)显目标和隐目标
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传统组织管理理论 (二)行为科学组织管理理论 (三)现代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方式 (一)家长制的管理方式 家长制管理方式适合于小规模的组织结 分工不发达的传统社会。 构、分工不发达的传统社会。管理的好 坏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和素质。 坏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和素质。 (二)科层制的管理方式 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 方式, 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 的规章制度体系。 的规章制度体系。 (三)官僚主义问题 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 标的现象。 标的现象。
(二)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 一是以产业为标准,分为三类组织: 一是以产业为标准,分为三类组织: (1)第一产业组织:是指以自然为开采 (1)第一产业组织 第一产业组织: (2)第二产业组织 对象的产业组织形式 (2)第二产业组织 :是指在第一产业组织基础上形成的产 (3)第三产业组织 第三产业组织: 业 (3)第三产业组织:包括流通部门和 服务部门两大类。 服务部门两大类。 二是以机构编制为标准的分类:(1)国 二是以机构编制为标准的分类:(1)国 (2)国家事业编制组 家机关编制的组织 (2)国家事业编制组 (3)国家企业编制组织 国家企业编制组织, 织 (3)国家企业编制组织,
复习思考题
1.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1.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2.组织目标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是什 2.组织目标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是什 么? 3.如何理解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 3.如何理解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 如何理解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 4.简述科层制理论及其应用过程中的问 4.简述科层制理论及其应用过程中的问 题。 5.简述组织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5.简述组织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简述组织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二)转型时期组织结构变化的特点 第一,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第一,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相 联系 第二, 第二,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相联系 第三, 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 第三,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相联系 (三)转型期组织结构调整的任务
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组织管理的含义 组织管理是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 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 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这种 效率除了受环境的影响之外,还依赖于 效率除了受环境的影响之外, 对组织的管理。 对组织的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