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中国孔子基金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后,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
这说明A.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随意性B.人们认识对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C.“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D.“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2.孔子关于“民无信不立”“和而不同”等思想精华,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一论述A.属于唯心主义B.坚持了时间第一的观点C.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D.体现了意识的决定作用2011年的下半年,神舟八号和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陆续发射,并将于2012年完成交会对接试验。
回答3—4题3.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第一步的任务已经完成;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发射神六、神七标志着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计划;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战略表明A.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C.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D.量变自然会引起质变4.从“神一”到“神七”,每一次的发射都进一步优化,每一次飞行都有所完善,每一次空间实验都有新的收获。
这说明A.实践不断推动认识向前发展B.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C.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5.“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蕴涵的哲理是A.规律是客观,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C.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D.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6.实现未来的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哲学依据是A.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C.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D.办事情想问题抓主要矛盾7.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无限上升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8.下图为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吉祥物“长安花”。
吉祥物的头发像一朵正在盛开的石榴花,显得活泼生动,体现了吉祥物出生地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气息,卡通化的面部表情亲切友好,圆圆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圆润的身体可爱而俏皮,说明了生活的和谐和美好,微微翘起的小手表达了向全世界游客的欢迎和期待。
吉祥物“长安花”的设计表明①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②实践决定于认识③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不可分④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9.下列诗句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包含哲理相一致的是A.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沉盘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0.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这说明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一些“网瘾少年”,陷于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甚至个别青少年以一些极端的方式去“实现”在虚拟世界里追求的目标。
他们之所以如此做,原因在于A.人们难以认识客观存在的世界B.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美好C.把思维的结果看成了客观真实的存在D.青少年具有创新精神12.青少年大多也能理性地意识到,网络游戏上瘾,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但仅仅理性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不能顺利地戒掉网瘾,究竟是今天戒掉还是明天再戒?可不是容易作出决断的事。
于是他们总把戒掉网瘾的最后期限推到明天。
这说明A.人们的理智是靠不住的B.由认识到行动需要决心和毅力C.人们的认识是一个无限反复的过程D.客观因素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中国古典诗词非常注重创造“意境”。
回答13—14题。
13.意境既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
意境充分体现了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C.个人和社会的统一D.自然和社会的统一14.对“造境”而言,无论如何虚构,“其材料必取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也亦必从自然之法则。
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王国维的这一观点A.否认了事物之间质的区别B.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承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D.承认了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1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厘岛路线图”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再存在”。
这提醒我们A.必须尽快地创造和利用自然规律B.必须放弃工业化的发展道路C.必须从根本上控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D.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
登陆后,可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回答16—18题。
16.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
以上内容A.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认识B.是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C.属于真理的范畴D.是正确的世界观17.目前科技无法阻止台风的到来,也无法改变台风行进的路线,但人们可以预测台风的到来并做好防范工作,把损失减至最低。
这表明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B.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台风C.客观实际的发展离不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人们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改变台风形成的规律18.由于强热带风暴极大影响了灾区的生产生活,台风登陆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这反映出A.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B.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9.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创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果举办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展,你认为最恰当的主题应该是A.客观决定主观,实践产生理论B.思维决定存在,创新推动发展C.思想引领实践,改革促进发展D.否定带来进步,改革促进发展20.技术创新之所以要注重提高人的观察力、分析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创造力、想象力等,是在为A.人的认识能力制约着对真理的认识B.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C.能力是人的意识的主要内容D.提高这些能力,就能够实现技术创新二、非选择题21.2011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0周年纪念日。
我国家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22.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对待马思克主义态度的正确性。
23.2011年4月14日,纪念青海玉树强烈地震一周年活动在地震重灾区玉树县结古镇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发表讲话指出,玉树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周密部署,科学决策,领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
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全面胜利努力奋斗。
(1)结合材料说明党和政府在抗震救灾中是怎样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道理,说明我们应怎样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参考答案1.D 2.C 3.B 4.A 5.A 6.B 7.A 8.A 9.C 10.B 11.C 12.B 13.A 14.C 15.D 16.B 17.A 18.B 19.C 20.A21.(1)①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做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航天人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22.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②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我们党根据我国国情和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我们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23.(1)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党和政府分析形势,周密部署,科学决策,抗震救灾。
②人能动地认识世界。
党和政府及时召开会议,周密部署,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创造性地组织抗震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