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屋建筑学第四版重点背诵内容

房屋建筑学第四版重点背诵内容

楼板:除承受并传递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外,还应具有一定的防火、隔声和防水等方面的能力根据力的传递方式,建筑物楼层形式可分为板式、梁板式和无梁楼盖板式有可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钢筋混凝土楼层的施工工艺及细部构造:现浇整体式、预制装配式、装配整体式预制板在墙上的搁置宽度应不小于100mm,在梁上的搁置宽度应不小于80mm地层:实铺地面和架空地面屋顶的基本形态:平屋顶、坡屋顶(坡度超过十分之一)、曲面屋顶坡屋顶的屋面板采用不透水或是具有构造自防水功能的成品构件,直接安装在屋面结构支承构件上面形成屋面先铺设各类基层屋面板后,再在其上面做防水及隔热、保温等相关构造层次按阳台与外墙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分为挑阳台、凹阳台和半挑半凹阳台等几种形式结构形式:悬挑和悬挂建筑物墙体分类:依其在房屋中所处位置分为外墙和内墙依其结构受力的情况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依其墙体的建造材料:砖墙、石墙、土墙、砌块墙、混凝土墙建筑物墙体的设计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2. 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等方面的性能;3. 选用的材料及截面厚度,都应符合防火规范中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所规定的要求;4. 满足隔声的要求;5. 满足防潮、防水以及经济等方面的要求标准实心粘土砖的尺寸:实际尺寸为240mm(长)×115mm(宽)×53mm(厚)承重多孔砖:其实际尺寸为240mm(长)×115mm(宽)×90mm(厚)砖墙厚度240 水泥砂浆——水泥和黄砂配合。

其常用级配(水泥:黄砂)为1:2、1:3等混合砂浆——在水泥砂浆中加入石灰膏。

其常用级配(水泥:石灰:黄砂)为1:1:6、1:1:4 砌体墙作为填充墙的构造要点:墙体与周边构件的拉结合适的高厚比其自重的支承避免成为承重的构件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一般不超过墙体水平截面面积的50%。

为了支承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窗间墙,常在门、窗洞孔上设置过梁过梁搁置长度应不小于240 在构造柱与墙之间没500设fai6钢筋连接勒脚——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1.对勒脚处的外墙面应该用强度较高、防水性能较好的材料进行保护.2为杜绝地下潮气对墙身的影响,砌体墙应该在勒脚处设置防潮层3.为保护墙基不受雨水的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称散水或护坡。

防火墙构造见书145轻质隔墙按构成方式分为:立筋类、条板类、可活动类活动隔墙——可分为拼装式、滑动式、折叠式、悬吊式、卷帘式和起落式等多种形式常用的隔断有屏风式、镂空式、玻璃墙式、移动式和家具式等。

非承重外墙板的安装构造;1. 方便就位时的临时固定;2. 提供调整安装的可能;3. 适应使用时由于结构不均匀沉降或者材料热胀冷缩以及构件承受风荷载而发生的微小变形幕墙面板;玻璃(安全玻璃)金属(多为铝合金和刚材)石材(火成岩)幕墙安装构造:有框式幕墙点式幕墙全玻式幕墙有框式幕墙安装可分为现场组装式和组装单元式如果幕墙不设窗间、槛墙,则必须在每层楼外沿设置高度不小于0.8米的不燃烧墙裙A级,不燃性;B1级,难燃性;B2级,可燃性;B3级,易燃性墙及楼地面层施工工艺;粉刷类粘贴类钉挂类裱糊类粉刷类面层常用的材料——各类砂浆、添加用细骨料、腻子和各种表面涂料粉刷类面层常用的施工工艺——分为打底(又称找平、刮糙)、粉面(又称罩面)和表层处理三个步骤粘贴类面层常用的面材——各种面砖、石板、人工橡胶的块材和卷材以及各种其它人造块材粘贴类面层常用的施工工艺——分为打底、敷设粘结层以及铺贴表层材料等三个步骤钉挂类面层骨架用材:铝合金、木材和型钢面板用材:各种天然和复合木板、纸面石膏板、硅钙板、吸声矿棉板、金属板如铜、不锈钢、塑铝板等钉挂类面层常用的施工工艺——分为安装内骨架、铺钉表层面材及表面处理等三个步骤轻钢龙骨与吊顶面板的连接方式有订入式搁置式卡接式基础——建筑物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部分,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它承受着建筑物的上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地基——直接支承建筑物的天然土,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人工加固地基常采用:压实法、换土法打桩法以及化学加固法根据地基埋置深度分为:深基础、浅基础、不埋基础大于4米深按照基础材料和受力特点分:刚性基础、非刚性基础砖砌基础的刚性角控制在26°~33°之间素混凝土基础的刚性角应控制在45°以内楼梯的组成:楼梯梯段、楼梯平台、扶手栏杆楼梯的组成形式表现为梯段之间的组合和转折关系楼梯常用坡度范围在25°~45°,其中以30°左右较为适宜。

如公共建筑中的楼梯及室外的台阶常采用26°34′的坡度。

坡道的坡度一般在15°以下,若坡度在6°或者说是在1:12以下的,属于平缓的坡道。

坡道的坡度达到1:10以上,就应采取防滑措施楼梯的结构支承情况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板式楼梯和梁板式楼梯、跳板楼梯、悬挑楼梯、悬挂楼梯、螺旋楼梯预制装配式楼梯分为:大中型构件装配式、小型构件装配式扶手高度一般为自踏面前缘以上0.90m。

住宅楼梯栏杆水平段的长度超过500mm时,其高度必须不低于1.05m,幼托及小学校等使用对象主要为儿童的建筑物中,需要在0.60m左右的高度再设置一道扶手,对于养老建筑以及需要进行无障碍设计的场所,楼梯扶手的高度应为0.85m,而且也应在0.65m的高度处再安装一道扶手公共楼梯设计的每段梯段的步数不超过18级,不少于3级,梯级的踢面高度原则上不超过180,楼梯的梯段宽(净宽,指墙边到扶手中心线的距离)按550+(0~150)为一股人流;不同建筑类型的建筑按楼梯的使用性质需要不同的梯段宽。

一般一股人流宽度大于900,两股人流宽度在1100~1400,三股人流在1650~2100,但公共建筑都不应少于2股人流楼梯的平台深度(净宽)不应小于其梯段的宽度,楼梯的梯段下面的净高不得小于2200;楼梯的平台处净高不得小于2000 。

楼梯设计的一般步骤:决定层间梯段段数及其平面转折关系按照规范要求通过试商决定层间的楼梯踏步数决定整个楼梯间的平面尺寸用剖面来检验楼梯的平面设计台阶也分踏步及平台两部分公共建筑主要出入口处的台阶每级不超过150mm高,踏面宽度选择在350~400mm左右或更宽坡道的坡度一般在1/6~1/12左右房屋主体沉降、热胀冷缩、冰冻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台阶与坡道的变形。

解决方法为加强房屋主体与台阶及坡道之间的联系,以形成整体沉降;或索性将二者结构完全脱开,加强节点处理于残疾人通行的坡道坡度不大于l/12为便于残疾人使用的轮椅顺利通过,室内坡道的最小宽度应不小于900mm,室外坡道的最小宽度应不小于1500mm楼梯梯段宽度公共建筑不小于1500mm;居住建筑不小于1200mm电梯分乘客、载货两大类双台并列自动扶梯结构间距不小于380门和窗的要求:采光、通风、通行良好的密闭性能和热工性能;良好的安全性能;良好的视觉效果常用门窗材料——塑料、金属、木材等门窗框——门窗与建筑墙体、柱、梁等构件联接的部分,起固定作用,还能控制门窗扇启闭的角度门窗扇——门扇的类型主要有镶板门、夹板门、百页门、无框玻璃门等门窗五金——在门窗各组成部件之间以及门窗与建筑主体之间起到联接、控制以及固定的作用门的五金主要有把手、门锁、铰链、闭门器和门挡等窗的五金有铰链、风钩、插销、拉手以及导轨、转轴、滑轮等对造成门窗缝渗漏所采取的相应的构造措施——空腔原理的应用加强盖缝处理以及用柔性材料堵塞加强门窗缝的排水防火门分为甲、乙、丙三级,对应耐火极限分别为1.2、0.9、0.6小时建筑防水构造防水构造基本原则:1.有效控制建筑物的变形2.对有可能积水的部位,采取疏导的措施3.对防水的关键部位,采取构造措施平屋面:材料防水坡屋面:构造防水防水构造方式:卷材防水——改性沥青卷材、高分子化合物卷材刚性材料防水——防水砂浆和防水细石混凝土涂膜防水外墙最容易发生渗漏的地方——各种构件的接缝处外墙板防水构造——填缝、盖缝等处理外墙板之间的板缝又分为:水平缝、垂直缝、十字缝人工降、排水法、内排法建筑物的四周设置永久性降排水设施(盲沟或排水管),使高过地下室底板的地下水位在地下室周围回落至其底板标高之下将有可能渗入地下室内的水,通过永久性自流排水系统如集水沟排至集水井再用水泵排除楼面常用防水材料有:防水卷材?防水砂浆、防水涂料热传递的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减少热量通过外围护结构传递的途径;1. 减少外围护结构的表面积2.选用导热系数较小,即传热阻较大的材料(孔隙多、密度小的轻质材料)来做建筑的外围护构件热桥:建筑外围护结构中,某些易于传热的热流密集的局部通道对融性的破坏的基本对策:阻止水汽进入保温材料内安排通道以使进入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的水汽能够排出建筑外墙面的保温层构造应该能够满足:1.长期承受自重而不产生有害的变形;2.适应基层的正常变形而不产生裂缝及空鼓;3.承受风荷载的作用而不产生破坏;4.在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下不产生破坏;5.罕遇地震时不从基层上脱落;6.防火性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7.具有防止水渗透的功能;8.各组成部分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所有的组成材料彼此相容,并具有防腐性外门窗保温构造要点:加强门窗缝的气密性以及选择具有良好热工性能的门窗材料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伸缩缝—根据建筑物的长度、结构类型和屋盖刚度以及屋面有否设保温或隔热层来考虑沉降缝—针对有可能造成建筑不均匀沉降的因素,例如地基土质不均匀、建筑物本身相邻部分高差悬殊或荷载悬殊、建筑物结构形式变化大、新老建筑相邻(或扩建项目)等防震缝—针对地震时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引起建筑物结构断裂,发生破坏的部位设变形缝处建筑的结构布置:在变形缝的两侧设双墙或双柱—做法较为简单变形缝的两侧用水平构件悬臂向变形缝的方向挑出用一段简支的水平构件做过渡处理工业化的建筑体系:专用体系—目标为建成的建筑物通用体系—目标为通用的构、配件发展建筑工业化的途径:发展预制装配式的建筑发展现浇或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建筑主体结构形式:板材装配式、框架装配式、盒子装配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