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航空货运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航空货运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和贸易系统等。货运舱位交易系统为航空公司和 货代之间的定舱业务提供了电子化的解决方案, 贸易系统则为各航空价值链参与方与政府部门之 间的信息传递提供了规范的电子化途径。随着企 业间信息系统集成的不断完善,系统的覆盖范围 越来越广,提高整个航空物流链的运作效率。
第四阶段,供应链集成。在这一阶段航空物 流信息系统的涵盖范围是整个供应链。如全球主 要的集成服务商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 (UPS)、敦豪(DHL)等的信息系统。这些集 成服务商除了为用户提供全程的航空物流运输服 务外,还参与货主/收货人的供应链管理,其信息 系统不仅要支持全程的航空货运服务,还辅助货 主/收货人的供应链管理,涵盖范围已延伸到航空 物流链之外,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收稿日期】2015-10-14 【修回日期】2015-11-10 【作者简介】曾小林(1978-),女,四川人,硕士,国资委监事会工作技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理论经济。 ①货代即货运代理,是货主与承运人之间的中间人、经纪人和运输组织者。
84
2015年第6期(总第12期)/Nov., 2015 No.12
对航空货运信息化,国内学者进行了不少的 研究,随着货运信息化发展,他们在不同时期提 出了不同见解。赵凤彩(2006)对世界上先进 航空货运企业的信息化情况做了介绍,提出了我 国货运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和对策建议[1]。马赛鹏 (2007)[2]、翁亮和田琳(2007)[3]分析了我国航 空货运信息化的现状,提出了我国航空货运信息 化建设的战略选择。张伟(2010)对航空货运参 与方机场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数据交 换技术和数据交换系统的构建作了研究[4]。罗军 (2010)分析了航空货运信息化的复杂性,提出 了信息化的实现路径[5]。杨柳(2013)在对成都 双流机场货站信息化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货运信 息管理系统结构、开发平台选择、数据库管理及 数据库进行了研究[6]。从这些已有研究看,有的 是从航空货运参与方的一方(机场或航空公司) 提出解决方案;有的主要从技术角度提出航空货
2.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标准缺乏 我国航空货运企业自身大的具有多套信息管 理系统,如人事办公系统、航班管理系统、货运 处理系统、财务结算系统等。这些系统各部门各 自建设,信息系统分散,数据相对孤立,不能大 范围推广使用。在顶层架构设计上,我国航空货 运信息与相关部门也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服务标 准和数据交换标准,航空货运企业信息系统与海 关、检验检疫、货代公司、机场货站等多种外部 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数据格式及信息交换 标准不统一,造成企业间或企业内部信息交换断 层,不能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相关业务开 展不够流畅高效,信息传递和货物实时跟踪方面 都存在障碍,如自动发送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各种 电报、实现自动载货单系统电子报关、海关电子 数据信息交换等都是机场、海关等航空货运相关 部门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3.电子货运发展滞后 目前,全球已有43个国家或多或少具备了电 子货运能力,而我国总体还处在电子货运的研究 和起步阶段,亟待加快建设。在我国航空电子客 票已全面普及的情况下,航空电子货运发展却相 当缓慢。一方面是因为电子货运网络建设从技术 投入力度到各方协作力度都还远远不够;另一方 面也缺乏电子货运运行环境。目前,我国多数海 关和管制环境尚不能支持无纸化运作,行业仍普 遍使用纸质航空货运单,这种纸质货运单一般为
86
2015年第6期(总第12期)/Nov., 2015 No.12
企业管理
简称“国航”)花费巨资向国际航空电讯集团租 赁了SuperCargo系统,国航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是 其货物追踪管理功能,其他如订舱和制单仍需手 工完成。随着火车、汽车、轮船等其他货运业务 的快速发展与国际货运航线的开通,我国航空货 运企业的发展面临冲击与挑战,它们急需通过建 设、升级或引进更为先进的货运信息系统来支持 提升自身的服务效率与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
(2)开发平台的本地式系统服务阶段。 开放平台的迅速兴起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我国 航空货运信息系统的革新带来了有力支持,开放 平台下的本地式货运处理系统逐渐兴起,当时主 要的代表作是天信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天信达)推出的货运操作处理系统(CFPS)和 南航的唐翼系统。很多航空公司和机场都使用了 此类系统,取得良好效果,满足了当时我国航空 货运发展的需要。开放平台的本地货运处理系统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够方便地根据用户需要进 行调整,部署和实施也很方便,处理速度很快。 但对整个行业数据来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 据交换困难,不能在大范围内推广使用。
企业管理
运信息化的途径或方案。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 展日新月异,许多研究提出的技术方案已不能适 应航空货运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本文系统分 析了我国航空货运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 了其未来发展方向及可能采取的对策措施。 二、航空货运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及我国所处 阶段
1.航空货运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在航空货运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 的推动作用。纵观世界航空货运信息系统的发展 过程,经历了从支持企业的内部运作到支持企业 之间的交互、从支持日常运作到支持增值服务的 过程,系统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广,系统功能越来 越全面,使用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复杂,为航空货 运参与方带来越来越多的价值。 按照航空货运信息系统的涵盖范围,可以把 它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手工处理。航空货运业在使用 信息系统前,只能手工处理大量的单据、人工传 递航空货运相关信息,整个流程效率低,差错率 高,阻碍了航空货运业的发展。 第二阶段,内部自动化。航空公司、货站和 大型货代为了提高内部的运作效率,开发或购买 了内部信息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内 部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以航空公司 系 统 为 例 , 从 最 初 的 P O 4 系 统 , 到 后 来 的 FA S T 和USAS Cargo系统,再发展到如今的CHAMP、 Super Cargo等系统,其功能从最初的货物管理功 能扩展到现在的ULD(航空运输中用来装载货物 的集装器)管理、定舱管理、货物跟踪与查询和 收入管理功能,系统功能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第三阶段,航空物流链集成。随着航空货运 相关各方内部信息系统的完善,各方间的信息交 互成为了航空货运流程中的瓶颈,支持企业间信 息交互的系统应运而生,包括货运舱位交易系统
(3)开放平台下集中式主机系统服务阶 段。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深入和天空开放,国 外航空公司纷纷进入我国航空市场,国际化标准 化的作业冲击了我国原有的各自为政的信息系统
操作方式。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共享技术不断成 熟。更多的航空货运企业采取与IT系统开发商进 行合作,采用开放平台下集中式货运处理系统, 它支持本地实施和主机服务两种模式。如天信达 推出的新一代航空货运信息处理系统(iCargo) 在我国民航界得到广泛应用。它吸取了前两代产 品的经验,采用了先进的开放平台技术,具有数 据交换能力和信息发布能力,但和国际航空货运 信息化的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
我国航空货运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DOI:10.11970/j.issn.2095-7866.2015.11.011
我国航空货运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曾小林
(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工作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11)
摘要:随着航空货运市场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介绍我国航空货运信息化的发展 历程和现状,全面剖析了我国航空货运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总结自身经验教训的 基础上,系统提出加快我国航空货运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建议。 关键词:航空货运;信息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5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7866(2015)11-0084-07
2.我国航空货运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航空货运系统从开始到现在经历了20多 年的发展,每个阶段都是以当时的货运发展情况 和IT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逐步变革和创新。整 体来看,我国航空货运信息系统大致经历了封闭 式大型主机系统服务阶段、开放平台下的本地式 系统服务阶段和开放平台下集中式主机系统服务 阶段[7]。 (1)封闭式大型主机系统服务阶段。民 航建立之初,我国还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航空 货运业务全部靠手工操作。后来在市场经济的带 动下我国航空货运业务得到快速发展,货运业务
一、引言 我国航空货运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中
期开始发展至今,取得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 我国航空公司、大型机场、大型货代①企业都已 引进或自行开发货运信息系统,如中国国际货运 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货航”)和中国货 运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货航”)引进了 国际航空电讯集团的SuperCargo货运系统,中国 南方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南航”)自主开发了 “唐翼”信息系统,天津机场于2010年5月成为 国内第一家电子货运机场,等等。但是,从总体 水平来看,我国航空货运信息化建设水平还不能 适应航空货运业务发展的需要,与国外先进同行 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 此,分析研究我国航空货运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关应对措施,对于促进我国航空货运发 展、提升航空货运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阶段,智能供应链集成。随着不断应用 更新更先进的信息技术,航空物流信息系统将进 一步发展,使航空物流相关各方更紧密地集成在 一起。一些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诸如高级 收入管理工具系统、客户自动化服务、供应链管 理/第三方物流解决方案,正在或将会逐步融入到 航空物流信息系统中,形成新一代的智能供应链 集成系统。
工业经济论坛 / Industrial Economy Review
85
我国航空货运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也得到了计算机等辅助设备的支持。1994年,中 国民航信息中心引进了意大利航空公司的FAST4 集中式货运主机处理系统,为南航、云航、西北 航和若干机场提供货运主机服务,这是我国第一 次引进相关信息技术。不久,国际航空电信公司 ( S I TA ) 的 S u p e r C a r g o 货 运 主 机 系 统 也 登 陆 中 国,并占领国航、东航两块市场,我国航空货运 信息系统的竞争变得激烈起来[8]。这一时期的货 运处理系统以集中式主机处理方式为主。这种 方式运行稳定,处理能力强,还可实现数据的部 分共享。由于货运处理系统运行在大型主机上, 程序开发和运行维护困难,所以主机系统还必须 要求专线连接,系统运行速度受网络条件限制, 经常出现掉线现象等;此外,主机货运系统指令 操作复杂,且实施费用高昂,一般代理人不能承 受,只能继续采用手工操作。随着货运业务的发 展,货运个性化需求明显增加,主机货运系统不 能满足我国航空货运发展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