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感觉适应:感官对持续存和嗅觉中最为明显。如“入鲍鱼之肆久 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游泳是跳 入凉水中,明适应、暗适应现象。
感觉对比:同一感官在不同刺激的作用下而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包括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 感觉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
(2)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知觉对象的特点 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排列集中 有规律 有联系的整体
你能快速地数星星吗?
3、注意的分配
(1)含义: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 对象。
(2)注意分配的条件:

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 的,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状态。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角度
基于信息加工观点 人脑和计算机都是一个智能系统 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用信息加 工原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与计算机的运作 比较,做出解释
• 第一节
注意
注意是一扇门,凡是从外界进入心灵的东 西,都要通过它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
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 居维叶
第四章
认知过程
内容概要
• 第一节 注意
• 第二节 感知觉 • 第三节 记忆 • 第四节 思维
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主观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拟定目标计划并执行的意志行动
心 理 现 象
个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三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原来注意的强度 新对象或新活动的特点 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二、注意的机制
• 过滤器模型:
• 衰减模型
新异性——广告中如何吸引注意力
• 第二节 感知觉
一、感知觉的含义
1、什么是感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注意的概念
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 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选择某个对象,而忽略其他对象 集中性: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时,抑制 与此不相关的对象,保证认识活动顺利开展
注意: 如同照相机的镜 头聚焦一样,被注 意的对象主体是清 晰的,背景是模糊 的。
你是否是这样呢?~
1.两个人同时讲话只听见一个人的话语? 2.做试卷投入不知道窗外老师经过? 3.集中精神更能记住黑板内容? 4.因为着眼于女朋友而忽略或被要求忽略其它女生?
“数以万计的事物呈现在我的感官前,但他们从未进 入我的经验,为什么?因为我对它们没有兴趣,我 的经验是我愿意主义的东西,只有那些我注意到的 东西才会出现在我的大脑。”
——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
双关图形

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知觉映 像仍保持稳定不变。
形状恒常性
大 小 恒 常 性
A
B
C
D
闭合原则
闭合原则:客观缺失的东西主观上进行补充

知觉的选择性:对客观刺激物有 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 表现为对象和背景的关系。 知觉过程是从背景分出对象的过 程。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可以相互 转换。 符合“良好图形”原则更容易被 知觉。


双关图形:知觉对象和背景相互转换

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 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且赋予 其意义的加工过程。
错 觉 的 巧 用
三、感知觉的一般规律
1、感觉的规律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
高低用感觉阈限来衡量。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
量的临界值。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例关系。
感受性
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

二、感知觉的种类
1、感觉的种类
感觉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视觉
听觉
肤觉
味觉
嗅觉
动觉
平衡觉
内脏觉
触觉
压觉
痛觉
温觉
2、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分类
根据起主导作用的 分析器的特性分类 根据反映的事物特性分类 空间知觉 视 知 觉 运动 知觉 似 动 知 觉 根据反映的 正确性分类 精确 错觉 知觉
听 嗅 味 触 深 方 大 形 时 真 知 知 知 知 度 位 小 状 间 动 觉 觉 觉 觉 知 知 知 知 知 知 觉 觉 觉 觉 觉 觉

二者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 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 的深入和发展

(2)区别
感觉
产生的性质
知觉
介于生理和心理之 纯粹的心理活动,
间,相同的刺激引 不同人对同一刺激
起相似的感觉 可能产生不同知觉
反映的内容
生理机制
个别属性
结果
整体
动的结果
单一分析器活动的 多种分析器协同活

感觉和知觉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 感觉和知觉是人们其他心理活动的基础,没有感觉 知觉就不可能形成记忆、思维、想象、意志等复杂 的心理活动。
1、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广义之分
(1)狭义: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但是,人在感知同一事物时,人的注意会出现周期性 的加强或减弱,这种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的起伏。
(2)广义: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3)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同稳定性相反的状态, 指离开当前应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
2、注意的广度 • 含义: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 内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3、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注意和各种心理过程紧密联系,
作为心理活动的调节机制存在。
注意的种类
根据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 注意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意志努 力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三、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稳定性

含义:注意在时间上 的特征,是指注意在 同一事物或同一活动 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颜色恒常性
感觉的含义
要点:

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 个别属性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知觉的含义
要点:

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 整体反映 不仅有赖于知觉对象,而且有赖于知觉的主体,具 有一定倾向性,受到主体已有知识经验和各种心理
特点如兴趣、需要、动机、情绪等等的影响
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1)联系
A
B
C

结果发现,被试有两类反应:一类反应是不受周围方 框的影响,把直棒调节成与地面相垂直(图B);另一 类是以方框为依据,把直棒调节成与方框边沿相垂直 (图C)。分别被称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研究发现, 具有这两种不同方向知觉特点的人,其性格特征也不 尽相同。 场独立性(B)强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 独来独往,对社会交往不感兴趣,生活上不太注意别 人的意见,不轻易动感情,喜欢从事与人少有交往的 职业。 场依存性强(C)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 寻求社会支助,喜欢社会交往,重视他人的意见,容 易接受团体的建议,好动感情,喜欢从事与热闹打交 道的工作。
会予以弥补。
万绿丛中一点红--视觉的对此
联觉
冷色与暖色
2、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把个别部分、 个别属性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加以识别。
几种知觉组织的原则(格式塔组织原则):
接近原则 相似原则 连续原则 闭合原则
知觉的整体性
梦露还是爱因斯坦? ——知觉识别中的整体优先效应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 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
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水平的直线与垂直的直线哪个更长?
这5条斜线平行吗?
移动一下你的头,你会发现什么?
A、B两个方块的颜色相同吗?
空间知觉
深 度 知 觉 的 线 性 透 视
视 觉 悬 崖 实 验
首页
方向知觉与性格
从心理活动看,人们运用视觉线索和前庭感觉信 息时存在着个体差异。尤其当两类信息不一致时, 有的人更多地依赖于内耳前庭感觉的信息,而有的 人则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环境的视觉线索。可以通过 棒框仪测量。 测验是在缺乏其他参照线索的情景下,让被试 面对一个倾斜的方框(图A),框内有一根倾斜的直 棒,要求被试仅凭知觉把框内的直棒调节垂直。

错觉

含义:错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在客观刺激作用下必然会产生的失真的知觉。 常见的错觉现象有:
大小错觉
形状和方向错觉

形重错觉
时间错觉 运动错觉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注意的转移
(1)含义:注意的转移
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 求,主动地把注意从
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
个对象,或由一个活 动转移到另一个活动。
(2)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的区分:

注意的转移是在任务有实际需要时发生的。 注意的分散是在需要保持注意稳定时却因 无关因素的干扰而离开了当前应该注意的 对象。
(2)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