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系 别 机械工程系
专 业 机械 .
班 级 1 ....
学 号 1....
姓 名 ***
二零一二年六月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摘 要:佛教与书法两者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们同样都历经千年、
饱经风霜,也同样坚毅不倒、不断成长。

在此过程中,两者并不是独立进展而是相辅相成的。

佛教,于两汉之际自古印度东来,几乎参与了大半个书法史的流程而书法作为华夏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所受佛教影响更是弥深。

 
关键词:佛教;书法;融合 
一、佛教 
佛教发源于距今2552
年前的古印度。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净的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

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中叶传入中国。

按正式文献记载,佛教在汉朝传来中国,非正式文献记载的更早,在周朝时已经陆陆续续传过来,到公元六世纪末至九世纪中叶的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达到极盛时期。

最初来的二位法师,是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他们二位把佛教、佛像、经典第一次正式带到中国。

佛教传到中国后因其进足以救济苍生、退足以超越自我的精神内涵,暗合汉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文化氛围而得以生根,在长达两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进展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对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他文化形态,都发生了深远的多方面的影响。

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之后,佛教在中国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二、书法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
年左
、6000
中独放异采。

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摘 要:佛教与书法两者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们同样都历经千年、
饱经风霜,也同样坚毅不倒、不断成长。

在此过程中,两者并不是独立进展而是相辅相成的。

佛教,于两汉之际自古印度东来,几乎参与了大半个书法史的流程而书法作为华夏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所受佛教影响更是弥深。

 
关键词:佛教;书法;融合 
一、佛教 
佛教发源于距今2552
年前的古印度。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净的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

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中叶传入中国。

按正式文献记载,佛教在汉朝传来中国,非正式文献记载的更早,在周朝时已经陆陆续续传过来,到公元六世纪末至九世纪中叶的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达到极盛时期。

最初来的二位法师,是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他们二位把佛教、佛像、经典第一次正式带到中国。

佛教传到中国后因其进足以救济苍生、退足以超越自我的精神内涵,暗合汉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文化氛围而得以生根,在长达两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进展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对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他文化形态,都发生了深远的多方面的影响。

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之后,佛教在中国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二、书法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
年左
、6000
中独放异采。

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
以后再也没有新的字体产生。

到了宋朝,苏、黄、米、蔡,宋四家更是将书法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明末的浪漫主义书风的代表王铎,更是魔鬼线条,奇异结构。

 
三、书法与佛教 
在对书法、佛教和弘一法师都有了较为简单的系统的了解之后,我们就简略的探讨
一下佛教与书法的融合与进展。

 
首先,以佛教的传播来看。

佛教传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靠佛教经典,因此弘扬佛法,离不开写经与抄经。

最早的写本佛经,多数是由佛教徒和在家居士发愿写的,主要发自一种宗教的虔诚,一则是因为以书写佛典,流传于世,具有极大的功德,这是一件自利利他的事。

再则是因为佛教要求佛徒通“五明”(内明,指精通佛典。

医方明,指精通医术。

因明,指精通逻辑。

声明,指精通语言。

工巧明,指精通书画音乐算术等种种技术)所以历代僧人中不乏杰出的书法家。

除写经和抄经外,佛教还大量地刻经。

房山云居寺石刻佛经,是由慧思的弟子静琉发愿创刻的。

这部被称为世界文化史上罕见壮举的石经,不仅在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保存着自唐迄明不同风格的书法变迁资料。

经幢也属于石刻佛经的一种,或矗立于佛殿前,或置于寺塔旁,被称为佛教的“立体宣传点”。

它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既是一种建筑艺术,又是一种金古书法艺术。

此外,还有如果说佛教造像“代表人类宗教艺术的一个高峰”,造像的铭文题记则代表中国书法艺术的另一个高峰。

尤其是南北朝佛教碑刻中那种古拙、雄健、朴美的神韵,那种结体与章法中“计白当黑”的奇趣,那种运笔中的蛮
、魏碑《龙门二十荒力量;成了有清一代书家“尚碑”的楷模。

著名的如北齐《崇因寺碑》
品》、隋碑《龙藏寺碑》、唐碑《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等。

后世碑学家对碑刻题跋的赞美,
以后再也没有新的字体产生。

到了宋朝,苏、黄、米、蔡,宋四家更是将书法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明末的浪漫主义书风的代表王铎,更是魔鬼线条,奇异结构。

 
三、书法与佛教 
在对书法、佛教和弘一法师都有了较为简单的系统的了解之后,我们就简略的探讨
一下佛教与书法的融合与进展。

 
首先,以佛教的传播来看。

佛教传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靠佛教经典,因此弘扬佛法,离不开写经与抄经。

最早的写本佛经,多数是由佛教徒和在家居士发愿写的,主要发自一种宗教的虔诚,一则是因为以书写佛典,流传于世,具有极大的功德,这是一件自利利他的事。

再则是因为佛教要求佛徒通“五明”(内明,指精通佛典。

医方明,指精通医术。

因明,指精通逻辑。

声明,指精通语言。

工巧明,指精通书画音乐算术等种种技术)所以历代僧人中不乏杰出的书法家。

除写经和抄经外,佛教还大量地刻经。

房山云居寺石刻佛经,是由慧思的弟子静琉发愿创刻的。

这部被称为世界文化史上罕见壮举的石经,不仅在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保存着自唐迄明不同风格的书法变迁资料。

经幢也属于石刻佛经的一种,或矗立于佛殿前,或置于寺塔旁,被称为佛教的“立体宣传点”。

它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既是一种建筑艺术,又是一种金古书法艺术。

此外,还有如果说佛教造像“代表人类宗教艺术的一个高峰”,造像的铭文题记则代表中国书法艺术的另一个高峰。

尤其是南北朝佛教碑刻中那种古拙、雄健、朴美的神韵,那种结体与章法中“计白当黑”的奇趣,那种运笔中的蛮
、魏碑《龙门二十荒力量;成了有清一代书家“尚碑”的楷模。

著名的如北齐《崇因寺碑》
品》、隋碑《龙藏寺碑》、唐碑《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等。

后世碑学家对碑刻题跋的赞美,
楷、草,其书法被称为是以南朝过渡到唐代的桥梁。

他的墨迹留存于今的有《千字文》
和《归田赋》,其中《千字文》最为著名。

 
八大山人,即朱耷,为明朝宗室,僧名传綮、刃庵、个山、个山驴、个屋、驴屋等。


大山人的书法风格,章草似索靖,行书近米芾。

行草书均秀健清新,用笔方圆相兼,结
体俯仰欹侧,纵横奇正,笔势相携,似散而不散,疏朗有致,并将秃笔的意趣加以发扬,形成为含蓄圆和的个人风格。

 
王曦之字逸少,世称“右军将军”,山东琅琊人,与僧交好,曾为僧人达摩多罗舍宅建归宗寺。

他草书、隶书冠绝古今,其手书《兰亭集序》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而究其内容,则充分表达出一种超然出世的佛教情怀。

 
颜真卿字清臣,世称“颜鲁公”,其家学渊源中有着浓厚的佛教思想。

其五世祖颜之推着《颜氏家训》,强调子孙要“兼修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津梁”。

与僧皎然,熙怡等过以甚密,清人彭际清着《居士传》,收有颜真卿一传。

有《多宝塔碑》、《竹山堂莲句》
等作品传世,其《祭侄文稿》被尊为“天下第二行书”。

仅仅以以上五点就可以体现出佛教与书法之间源远流长、相互交融的联系硕士论文,以及弘一法师的经历及其书法造诣
都令人无比信服。

可见书法与佛教在中华文明的大熔炉中,已经深深的融合在一起了。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