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cad制图》课程标准1.本课程的岗位定位与培养目标1.1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园林工程制图员、施工员、监理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等。
1.2课程的(教学)知识目标1.掌握园林制图国家标准、Autocad软件操作的基本原理、各园林要素的表达方法。
学习和完成本课程一系列的练习、作业,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绘制简单的园林施工图纸。
2.掌握园林工程图纸的形成规律和图示内容、作图要求及识读方法。
从专业所涉及的实际案例、任务和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角度出发,能利用Autocad软件并结合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等理论知识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和主要设备施工图。
3.研究园林中,各种园林要素的组成、作用及其Autocad的表现方法,园林施工图纸常用的做法和制图要求。
了解和掌握各个与之相关的构造知识点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与实际紧密结合,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培养浓厚的专业意识,识读和绘制园林施工图、园林地形图。
4.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培养学生对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设计施工的认知能力以及园林施工图纸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因为学习的软件是实用性强的Autocad,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主要软件因此学生要重视综合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并为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必须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并为将来成为园林工程制图员、施工员、监理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材料员、检测员等职业岗位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1.3课程的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目标1.综合能力:园林平面图、施工图的识读与制图能力2.分项能力:①各类型园林要素的基本绘图能力;②识读和绘制园林工程平面图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识读和绘制园林工程立面图、剖面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研究各个与之相关的构造知识点在工程图样和实际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构造详图的表达能力;④对园林地形图的认知能力,园林园路施工图图、园林用地竖向设计图的表达能力;⑤综合素质能力。
1.4课程的专业素质目标1.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2.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3.自觉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4.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5.独立分析与解决具体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
2.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本课程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技能基础课程,是大二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与该课程联系较为紧密的平行课程有: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测量;后续课程有:园林建筑、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3DMAX、Photoshop)等。
它与这些平行课程一起构建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参加工作后专业技能的体现。
3.本课程的主要特色3.1构建“切合职业岗位能力,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了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手段、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教育模式,创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了融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
3.2采用“课程内容结构项目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践指导个性化”的全新教学模式1.课程内容项目化:通过对园林制图员、施工员工作岗位完成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分析,确定课程内容教学项目,并列出每个教学项目明确的教学要求,按任务安排——教师讲授——学生训练——综合评价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
2.能力培养项目化:整个教学围绕建设项目工作任务开展,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在完成实训任务中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综合素质,形成“教、学、做”合一。
3.实践指导个性化: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的特点,要求学生的任务成果科学、合理,具有创造性,灵活运用,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3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以教师工程实践技术应用为载体,整个教学内容围绕实际园林工程项目或园林施工图纸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与适时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3.4实施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实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施工员岗位必备知识,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专业知识,使学生在课程中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下:1.现场观摩教学:由教研室教师引入工程项目单项工作任务,任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现场进行演示、讲授和实训,带领学生动手实践,由教师或现场专家对实训成果进行评价。
2.综合实训: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场所或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工程项目工作综合任务,并请现场专家讲解和指导,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
4.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园林CAD制图》课程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本课程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导向,构建以工作任务驱动的7个项目式课程结构+1个综合实训+1条基础训练主线(7+1+1)的形式,由简单到复杂,构建以工作任务(18个任务)驱动的项目式课程结构。
每个项目的内容由一个或若干个任务组成,基于完成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课程内容及时吸纳新技术、新工艺、新的规范标准等。
图表4.1 项目式课程结构、工作任务及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图表4.2 课程内容选取依据与知识技能目标一览表5.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园林CAD制图》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有园林施工图制图标准、园林施工图、园林规划设计平立面图、园林建筑平立面图、图纸的布局与打印等。
图表5.1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及解决方法6.实践教学体系设计6.1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整个课程教学“以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双师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导向,构建以任务驱动式的项目化教学体系,通过用Autocad软件对各园林要素平立面图的表达——用Autocad软件对小型园林平、立面图的绘制——用Autocad软件对复杂园林平、立面图的绘制——综合实训这几个层次的实训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操作中得以应用,由浅入深逐步形成专业学习的良好素质和技能,通过实际案例的任务训练,来综合检验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根据职业标准考核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并与在工程实际中加以应用,如现场进行园林施工图的识读指导园林施工做法和要求,绘制园林施工套图等。
6.2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分配6.3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任务、示范引导、课内外练习、合理评价、综合得分。
6.4实践教学课程的指导方法教师操作示范,学生同步练习;教师引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布置任务,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中答疑,辅以个别指导。
7.课程的教学方法“立体化”教学法:基本概念、构造与识图理论部分以课堂讲述为主,配以模型、施工图纸,使学生达到“重实用”;对难以理解的建筑形体的投影、构造等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或动画等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法,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运用工程实际案例、录像,使学生在课堂上犹如进入现场;对新技术发展及其他信息量较大、而仅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则通过多种媒体给学生做简要介绍。
使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又可得到大量信息,拓宽知识面,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具体的项目(常见的园林施工套图),作为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整个教学围绕工作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作业。
启发讨论式教学法:布置学生完成对应课程项目的实训任务,学生分小组讨论,以学生团队训练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突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达到“在做中学”的目的。
实际案例教学法:引入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专业工作流程的认识能力和学习专业的积极性,融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学习方式、实践案例教学于课程教学中。
现场体验式教学法:在实训基地机房中,结合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专业知识,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符合园林工程制图标准的图纸,将课堂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带入实际中,使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到园林工程的技术氛围,更好地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形成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使用人才的良性互动。
“用得着,留得住,干得好”,最大限度的满足建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8.课程的教学资源8.1本课程提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立体教学资源图表8.1 “多元化”立体教学资源8.2课程教学资源库1.总体情况学院图书馆藏书总量为?册,其中纸质文献资源?册,电子文献资源?册,生均?册。
电子文献资源为?个数据库;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相关书籍资料?多册。
学院校园网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物理上覆盖全院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等建筑物,100M到桌面;校园网上已开通标准的INTERNET服务,WWW校园网与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连接可靠。
校园网大大方便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学和建设,拉近了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距离,加快了教学信息的沟通。
2.教学资源库分类与组成图表8.2 教学资源库分类表8.3课程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校内建立了课程配套的仿真实训室,实训项目达标率、开出率达100%,设备价值达标率达85%,设备完好率达95%,各实训室制订了管理制度。
图表8.3 校内实习实训场所表9.课程考核9.1考核标准与内容1.考核标准基本建立了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课程考核体系,制定了课程考核大纲,考核标准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
2.考核内容本课程考核内容、方式突出高职教育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的目标,按照课程项目,针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制定了相应的考核要求。
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本课程在此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改革和实践,强调考核方式多样,考核过程控制,考核目标具体。
根据课程项目的实训内容不同,考核内容主要体现在出勤率、训练表现、训练内容质量及成果、训练成果答辩情况等方面。
考核方式分小组采用学生自评(占30%)、互评(占30%)、现场展评通过专家点评或教师综合(占40%)。
选优作业通过现场专家或课程组老师集体评定。
9.2考核方式与主体1.考核方式本课程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性的改革,变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各种能力应用的综合考核,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根据课程教学项目划分,分阶段分项目进行考核,即在教学过程中,将各项实训任务布置下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根据各专项能力训练考核表要求,从知识目标、态度目标、能力目标着手,采用校内老师综合测评、现场专家指导点评、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