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傍晚,我漫步在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聚的街头。
高楼耸立夜空,像陡峻的山峰,墙壁是透明的玻璃,好像水晶宫。
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时隐时现,走在路上,就像浮游在布满繁星的天空。
汽车如风如龙,飞驰而过,车上的尾灯,似无数条红色丝带不断地向远方引伸(丁玲《曼哈顿街头夜景》)。
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丁玲描述的区域处于区域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 阶段()A.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B.以传统农业为主体C •工业化D.高水平的开发2、该区域()A.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B.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C.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D. 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答案】1. A2. B【解析】试题分析:1 •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集,说明这里的金融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高度发达,厲于高奴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么如属于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特征,吒项为工业化阶段特征,B项才是工业高度发达的阶段,« 干咼5^{?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考点定位】区域发展阶段读“某产业在不同年代的区域分布图”(实线表示产业转移方向,虚线表示产品输出方向),完成下列问题。
A. 钢铁工业 B .制鞋业C.石化工业D .软件制造业4、 从图中该产业转移的方向来看,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原科 B .市场 C .技术 D.劳动力价格5、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产业先由西欧转移到日本再到中国东南沿海,而不是直接由西欧转移到中国东南沿海,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劳动力价格B.国家政策C.交疆运输D.技术【答案】3. B4. D5. B【解析】 试题分析:乩根据经纬度,首先判断出禺b 5 d 的犬致区位,耳是西歐,bftH 本,匚是中国东南沿海,d 是东南亚, 该产业部门的丰巒方向为从西欣轉移到日本,又从日本轻移到中圉东南沿海,最后到东南亚,推断该产业 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日正确。
4•该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转移方向为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地区转移。
所臥戢响该产业转移的主慕 区位因素是劳动力价格。
工注意團中产出专移发生的时间,中国八十年代初才开始了改革开放,所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该产业不 可能由西欧精移到中国东南沿漓,故选择肌【考点定位】产业转移3、 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r【名师点睛】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是指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影响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的调整,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6.地价昂贵,7.环境污染,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产生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③“琼海独具太平笔,五指擎天飞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这两副对联描绘出了我国四省区的突出特点,读后回答下列各题。
6、以上四句对联播写的分别是()A.新疆、黑龙江、海南、云南B. 黑龙江、内蒙古、海南、云南C.内蒙古、宁夏、海南、云南D.内蒙古、黑龙江、贵州、广西7、上述四省区季节变化不明显的是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8、下列地貌组合与四省区相对应的是A. 冰川地貌、冲积平原、风蚀洼地、火山地貌B. 断层谷、背斜山、沙雕群、盐碱地C. 冲积平原、沙漠、海蚀崖、溶洞群D. 三角洲、蒙古包、红树林、火山岛【答案】6.B7.B8.C【解析】试题分析:6.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满山落叶松,到处冰雪,肥沃的土壤,靠近黑龙江,是黑龙江省;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草原上蒙古包,放养着马牛羊,这是内蒙古;③“琼海独具太平笔,五指擎天飞”琼是海南省的简称,五指山位于海南岛,这说明这是喀斯特地貌,位于云贵高原上,是云南是海南省;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省。
选择B。
⑺每南省纬度低,常年高温季节娈化不明显」云南省位于云贵高原上,夏季气温不太高,冬季由于纬度较低,离冬季风源地较远,气温不太低」所以季节变化不明显。
选择肌乩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冲积形成了松憾平原和三江平展內蒙古的西部,降水较少,有广阔的沙漠;海南省有众多的岛屿组成,海蚀作用比较明显,有海蚀崖;云南省位于云贵高愿上,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有谙洞群,C正卸【考点定位】我国地理特征读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回答下列小题。
输秒車10-20%20-30%3(MD%>60%ns n? 7凤速(m/m)9. 图中反映出()A. 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B. 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C. 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 %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 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10. 依据图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 合理利用水资源B. 恢复天然植被C. 设置沙障固沙D. 小流域综合治理【答案】9. B10. B【解析】试题分析:9•本题要仔细读團,注意團中横坐标再风速,纽坐标为输沙率,曲线为在不同植被覆盖率下礎风速变化输沙率的变化情况。
由團可知,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随风速的増扣而増皿两者呈正相关,故誹除选项AD;在植被覆盖度大于酣%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彩响小,C错误;團中显示在同一风速条件下j输沙率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増加而减少』即输沙率与植被呈员相关,故选择哄10■本题要依據團乔」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團中显不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率越好,输沙率披小,因此恢复天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湫故选择X【考点定位】荒漠化防治【方法总结】地理图表的判断,首先要明确图中横坐标、纵坐标、曲线代表的地理要素的含义,其次注意分析地理因素数值的变化方面及其与相关地理因素的关系,注意两地理要素之间是正相关或者负相关。
图中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代表风速和输沙率,曲线代表不同的植被覆盖率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的关系,以植被覆盖率的曲线20%-30涵例,可以看出曲线在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二者为正相关,也可以以风速相同为例,如风速10-11米/秒时,输沙率随植被覆盖率的增加而减少,二者是负相关。
11 •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①②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1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大同市A.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⑤⑥ D.①⑥【答案】11. A12. D【解析】试题分析:11. 热量带的划分是依据不同区域热量差异划分的,以单一目标为划分依据。
干湿区是以不同区域水分状况差异来划分的,以单一目标为划分依据。
故①、②项正确。
我国三大自然区是根据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而划分的,划分依据所包括的因素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土壤等。
可见,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并非以单一目标为依据。
文化区指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区,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具有独特的统一体功能的空间单位。
可见文化区的划分依据包括政治、社会或经济等因素,并非以单一目标为依据。
故③、④项错误。
由上分析可知。
A为正确选项。
12.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范围有大有小,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一般来说行政区域界线明确,而经济区域、自然区域界线模糊。
故D正确。
【考点定位】不同自然区域划分依据和标准、区域特征。
13.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 热量充足B •太阳辐射强C.水资源丰富 D .土壤肥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阴雨天少,晴天多,所以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太阳辐射强,故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14. 造成我国南北方楼房房间距差异的原因主要是()A.太阳高度 B .地形C .降水D .建筑材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南北方太阳高度不同,越往高纬度太阳高度越氐対了保证较高纬度的楼房能获得足够的光照,趣往高纬度地区楼房间距一般趣大』所以造成我国南北方楼房房间距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太阳高度,故答秦选A.【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15. 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A.同属温带地区 B .气候的大陆性强C•同属东部季风区 D .都是平原地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雨热同期主要是指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这主要得益于季风气候。
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同属于季风气候,来自低纬度海洋的夏季风不仅带来了丰沛的水汽, 的热量,使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也带来了充足为雨热同期。
【考点定位】我国气候类型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A. ①② B .②③C.③④ D .①④17、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不包括()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B.水资源的不台理利用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D.全球C02排放量增加【答案】16. B17. A【解析】试题分析:览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比较少往往形成荒漠,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比较多,一般不会形成荒漠,卫正确。
17. 荒漠化的扩大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藝发加大等和人为原因:过度用水「及植被的破坏等原因, 而与地露、火山\泥石流关系不犬,A正确&【考点定位】荒漠化的防治【知识拓展】1.生态破坏:(1)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 成因:自然植被遭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
(3) 典型事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小时;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日益减少。
2、环境污染:F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有关图中从I至血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9、从川到"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20.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南方民居墙体厚B •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C.南方民居房檐宽 D .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使观强【答案】18. C19. D20. C【解析】试题分析:18■从阶段1到阶段皿林地减少,耕地増加,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丰水期流量増犬,枯水期流量减少; 有小城市发昆城市化发展;我国东部河流.夏季为汛期,流量大;因此可以判断,选择C项19-从III到IV时期在城市郊区出现了面向城市市场的花卉和绿化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