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晶体管技术-刘玉荣
(3)1962年,第一个 MOSFET实验室实现.
电子与信息学院
1970s始,由于LCD平板显示技术的应 用需求,推动TFT技术的快速发展! (4)1973年实现第一个CdSe TFT-LCD显示屏. ----TFT的迁移率20 cm2/vs,Ioff=100 nA.但不稳定。 (5)1975年,实现基于非晶硅-TFT-LCD. ----迁移率<1 cm2/vs,但空气(H2O,O2)中相对稳定. (6)80年代,基于CdSe,非晶硅TFT性能改进的同时,实 现了多晶硅TFT,电子迁移率从50提升至400. ---由于多晶硅TFT工艺复杂,成本高。而a-Si TFT因低 温、低成本,成为LCD有源驱动的主流技术.
电子与信息学院
图8 JFET的结构图
TFT与MOSFET的发明同步,然而TFT 发展速度及应用远不及MOSFET?! (2) 1962年第一次在实验室研制出TFT器件 器件参数:跨导gm=25 mA/V,载流子迁移率150 cm2/vs, 最大振荡频率为20 MHz.
图9 第一个TFT的结构和电特性
5、器件图形加工技术-----光刻、打印
电子与信息学院
硅基、氧化物TFT制备工艺流程 硅片氧化 光刻栅电极 栅氧化
非晶硅(多晶硅、ZnO 等)生长及金属化
光刻形成源漏接触
Intrinsic a-Si (p-Si) S/D contacts
刻蚀背面氧化层
简单的底栅顶结构TFT的制备流程
电子与信息学院
电子与信息学院
主频为10 GHz
2011年6月IBM研制的首款石墨烯集成电路
驱动芯片 高迁移率的TFT可用于制作平板显示屏的外围信号处理和驱动芯片
电子与信息学院
敏感元件(如: 气敏、光敏、PH值测定)
N2O气体环境
N2O Gas Sensors原理图
Phototransistor结构图 溶液PH值测定原理图
电子与信息学院
顶栅底接触
底栅顶接触
顶栅顶接触 双栅结构
底栅底接触
图3 TFT的主要器件结构示意图
电子与信息学院
TFT的工作原理
关态
图4 TFT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工作原理:与MOSFET相似,TFT也是通过栅 电压来调节沟道电阻,从而实现对漏极电 流的有效控制. 与MOSFET不同的是:MOSFET通常工作强反 型状态,而大多数TFT器件工作于积累状态。
优点:节能、辐射低、 易大面积。 缺点:可视角度小、影像 拖尾 、亮度和对比度稍差、 色彩和灰度表现力弱。
无源驱动产生串扰,影响对比度。
电子与信息学院
无源驱动阵列
TFT-LCD显示屏
高速度、高亮度、 高对比度、色彩更 逼真 。
电子与信息学院
以TFT-LCD为代表的平板显示产业是电子信息领域的“核 心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融合了光电子、 微电子、化学、制造装备和材料等多个学科,具有产业链长、 多领域交叉的特点。我国与显示技术相关的产品产值约占信 息产业总产值的30%,彩电制造能力已占全球彩电产业总加工 能力的47%,我国已成为新型显示相关产品的制造大国,已具 备跨越式发展的技术和产业基础。
时,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色彩好、寿命长;耗电大。
CRT----- Cathode Ray Tube
电子与信息学院
PDP------Plasma Display Panel
优点:高亮度、大视角、
全彩色和高对比度。
缺点:高能耗、高价格。
电子与信息学院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
薄膜晶体管(TFT)技术
主讲 刘玉荣
电子与信息学院
内 容 提 要
1. TFT技术的基础知识 2. TFT技术的发展历程 3. TFT技术的应用领域 4. TFT的制造技术
5. TFT技术的研究领域
6. TFT技术所涉及的课程
电子与信息学院
人是视觉动物,眼睛接收信息,感受世界;
而显示技术在提供变换灵活的视觉信息的同
平板显示技术总体趋势将朝着高画质高临场感、互 动式多功能一体化、节能降耗和健康环保的发展。
高性能TFT技术将给平板显示产业带来新希望的技术。
电子与信息学院
一. TFT技术的基础知识
TFT的基本结构
图1 单晶硅MOSFET的结构示意图
图2 薄膜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TFT是指用半导体薄膜充当半导 体有源层的一种场效应晶体管。
硅片氧化 光刻栅电极
本征p-Si n+ p-Si S/D contacts
栅氧化 多晶硅生长及金属化 刻蚀金属形成源漏接触
刻蚀晶体管分离
刻蚀S/D之外的n+ P-Si
完整的底栅顶接触型p-Si TFT 制备的工艺流程
电子与信息学院
a-Si 、ZnO薄膜制备技术
射频溅射(RF: Radio-Frequency Sputtering)
电子与信息学院
“中国造”全球最大
ZnO-TFT-LCD平板显示面板驱动技术
非晶硅TFT驱动的1920×1080像素 IGZO TFT驱动的3840×2160像素 与非晶硅TFT驱动液晶面板相比,,IGZO TFT驱动液晶面板, 可提高以下三方面的性能:(1)高精细化(缩小至1/4)、
(2)低耗电量化(降至1/5-1/10)、(3)触摸面板高性能化。
电子与信息学院
1947年,肖克利研究组巴丁创造性提出,失败的原因是因为
锗表面存在大量的表面缺陷态。为了改善场效应器件特性必须 弄清楚锗的表面态问题。在研究锗表面态的过程导致了点接触 型双极晶体管(1947年)和结型双极晶体管(1948年)的发明。
晶体管是20 世纪在电子技术方面最伟大的发明,推动了信息革 命,带动了产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1950s,由于双极晶体管的发明导 致场效应器件的研究活动很少, 然而1952年肖克利提出一种结型 场效应晶体管(JFET)结构。
电子与信息学院
OTFT-OLED平板显示的有源驱动
一个像素器件结构
柔性、超薄、无视角
2007年10月,索尼推出了一款11英寸仅3毫米厚的OLED电视机。
电子与信息学院
ZnO-TFT-OLED平板显示面板驱动技术
电子与信息学院
基于TFT的数字逻辑IC
主要性能指标: RF频率:915 MHz 编码调制方式:脉宽调制 数据速率:70.18 kbits/s CPU时钟:1.12 MHz ROM: 4 kB, RAM: 512 B 工艺指标:
电子与信息学院
集成传感器
8×8集成柔性超声面阵
集成超声换能器阵元结构
TFT面板光电探测成像
电子与信息学院
四. TFT技术的制造技术
1、衬底材料的选择及制备 硅、ITO玻璃、塑料等 2、栅绝缘层薄膜的制备
热氧化、阳极氧化、溅射、CVD、ALD等
3、半导体有源层薄膜的制备 溅射、CVD、ALD、旋涂、打印等 4、金属电极薄膜的制备 真空蒸镀、溅射
3. 计算机显示:笔记本电脑、监视器等;
4.家电和办公室显示:电视、互联网络终端、 电子报纸等。
电子与信息学院
显示屏生产线的分代方法:基板尺寸(毫米)
第3代: 370×470 2-7英寸 手机、PDA用液晶屏幕
第3.5代: 550×650 - 中小型监控设备以及笔记本电脑液晶屏
第4代: 600×720 -14.1英寸 笔记本电脑液晶屏 第4.5代 :730×920 -15、17英寸 笔记本电脑液晶屏以及液晶显示器 第5代: 1100×1250- 17、19英寸 液晶显示器 第6代: 1500×1850 – 32-37英寸液晶显示器以及中小屏幕液晶电视 第7代: 1870×2200 -32、40、46英寸 大屏幕液晶电视 第8代:2160×2460- 46-52英寸大屏幕液晶电视 2012年TCL华星光电利用8.5代 线制造出110寸3D液晶显示屏
1939年肖克利基于对肖特基二 极管的理解(金属-半导体接触 中,半导体表面的电荷受外加电 压调控),构建出MESFET器件。 然而该结构器件直到六十年代才 真正实现。 图7 MESFET的结构图 二战后,肖克利并没有回到MESFET结构的老路,而是构 建出一种新型绝缘栅结构FET器件,并采用锗薄膜替代化合 物半导体薄膜作半导体层。然而半导体薄膜中的电导随栅电 压的变化远比理论值小(基于电容器原理)。
电子与信息学院
本世纪开始,上世纪三十年代 TFT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7)1990s以后,a-Si,p-Si TFT的性能不断改进,特 印度电子科学家Organic ID公司创始人Ananth 别关注低温多晶硅TFT制备技术.----非晶硅固相晶化技 Dodabalapur曾回忆道:那时候我还在贝尔实验室从事无 术.多晶硅因高迁移在高性能显示屏技术有明显优势。 机半导体的研究。1991年的一天,我在《自然》杂志封面 ( 8)1990s始,由于有机半导体薄膜的发明,基于有机 上看到一幅柔性聚合物 LED的照片时。我边看边对自己说 材料的 TFT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和热点。---柔性显示 “这对器件物理学而言简直就是一座富饶的金矿!” (9)2002年始,基于宽能隙氧化物TFT被认为是最希望 的下一代TFT显示驱动技术。---高迁移率、透明性 (10)2006年始,石墨烯TFT被认为是下一代IC技术。 ---超高迁移率(电子、空穴迁移率达2*105 cm2/V.s)
(V d V g V th)
…….(1) …….(2)
TFT的种类
按采用半导体材料不同分为: 硅基:非晶Si-TFT,多晶硅-TFT 无机TFT 氧化物:ZnO-TFT 石墨烯TFT 基于小分子TFT 有机TFT 基于高分子聚合物TFT 无/有机复合型TFT:采用无机纳米颗粒与聚合 物共混制备半导体活性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