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评审意见(定稿)[1]

课题评审意见(定稿)[1]

重庆铁路枢纽岩石路堑与浅埋隧道安全控爆技术研讨会
专家意见
2010年10月8日~9日,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与成渝客专公司在重庆主持召开了“重庆铁路枢纽岩石路堑与浅埋隧道安全控爆技术研讨会”。

特邀请铁科院、西南交大、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工管中心、铁三院、铁二局、隧道局、铁十二局等单位的9位专家(名单附后),渝利铁路公司、兰渝铁路公司、铁科院、北京交通大学、铁二院、中铁西南研究院、中铁瑞威公司、中铁十七局、中铁十二局、中铁十局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和代表考察了重庆枢纽新红岩、人和场、火风山隧道和重庆北站典型路堑与浅埋隧道控爆现场,听取了课题组关于重庆铁路枢纽岩石路堑与浅埋隧道安全控爆技术的研究大纲的汇报。

经过认真讨论,形成专家意见如下:
一、重庆铁路枢纽岩石路堑、车站边坡和浅埋隧道工程施工环境十分复杂。

其中渝利线火风山隧道全长为9403m,地表分布建构筑物长度占67%;成渝线新红岩隧道全长3796m,其中扩挖段2567m,覆盖层小于5m地表房屋面积约1.2万m2,5~15m地表房屋面积约3.7万m2,15~30m地表房屋面积约9.2万m2,30m以上地表房屋面积约10.5万m2,地表分布建构筑物长度占70%;兰渝线新人和场隧道全长为4450m,地表分布建构筑物长度占63%,下穿六一水库长度250m,埋深较浅。

枢纽工程施工干扰大、风险高,为确保施工安全和进度,进行重庆铁路枢纽复杂环境的路堑与浅埋隧道安全控爆技术研究十分必要。

二、科研课题组分析了当前铁路路堑与浅埋隧道爆破开挖的技术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庆枢纽铁路路堑与浅埋隧道安全控爆技术(含非爆破开挖)的研究技术路线,确定了工程性试验研究工点。

专家组认为试验研究方法具体可行、有针对性,研究思路正确,内容充实,并且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下阶段应与施工密切结合,具体意见如下:
1.结合隧道埋深、地质条件以及地表建筑物情况,开展控制爆破与机械开挖相结合的对比试验研究,提出技术经济合理的优化方案。

2.对普通雷管、高精度毫秒雷管和电子数码雷管的减振爆破效果进行对比试验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减振爆破方案。

3.加强爆破对隧道围岩损伤的研究,为爆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4.结合重庆枢纽地表房屋的调查,研究不同类型建筑物对爆破振动的反映,采用信息化跟踪检测技术保障爆破安全。

5.针对邻近既有线及建(构)筑物石方爆破施工,应研究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方法及施工组织管理办法。

三、重庆铁路枢纽浅埋隧道采用控制爆破和局部机械开挖相结合的总体设计施工方案合理,针对重要复杂环境段意见如下:
1.隧道覆盖层小于15m,宜采用非爆破方法开挖;15m~30m,可考虑机械与控制爆破组合法开挖;30m~50m采用控爆方法开挖。

2.火风山隧道宜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地表建(构)筑物情况,合理确定隧道爆破的振动控制指标。

3.细化新红岩隧道中既有隧道的扩挖技术。

施工前对既有隧道进行物探,必要时采取相应加固措施。

4.进一步落实新人和场隧道六一水库段埋深和围岩地质条件。

穿越水库区段时,施工前与地方协商,尽可能排水后施工。

5.加强浅埋隧道段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和爆破振动监控量测,确保地表建(构)筑物和施工安全。

专家组组长:
副组长:
2010年11月9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