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研设计原则

科研设计原则

1. 鉴别处理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

非处理因素:处理因素之外能影响受试对象效应评 价指标的各种因素

处理因素效应大小,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才有意义 对照的关键在于实验组与对照组非处理因素相等或 相近

对照的意义2
2. 排除和减少实验误差

医学研究的对象:人

外在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实验条件、社会、经
济、文化等

研究方法包括模型构建、实验技术、数据分析等

满足实验要求
实验室技术条件


实验技术的熟悉程度
科研设计的基本内容3
4. 设计技术路线

将多个相对独立的实验方案有机联系在一起,并
按课题的总体要求逐步展开的一套实施程序

合理的技术路线设计是课题成功的关键
科研设计的基本内容4
5. 可行性分析

研究目标是否明确 研究方法是否恰当 技术路线是否合理
它们疗效的大小,现设置甲药组、乙药组、空白
对照组

分析:空白对照组是多余的,只需甲、乙两药相 互对照
对照设置问题4
4. 对照不足

举例:观察农药粮食污染对动物健康的影响,实验 分三组:污染米饲料组,污染糠饲料组,非污染米 饲料组( 对照组)

分析:无法评价污染糠饲料组动物体质变化是污染 因素、还是食用糠造成营养不良引起;补充非污染 糠饲料对照组
观测指标类型1
1. 计数指标

将研究对象产生的效应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

举例:痊愈、未愈;有效、无效;阴性、阳性等
构成指标、频率指标亦属此类

观测指标类型2
2. 计量指标

在研究对象上测出不同程度效应的指标,如身高、
体重、脉搏、血压等

实验室检查指标
观测指标类型3
3. 等级资料

介于前两者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等级性质 应规定每个等级的判断标准, 减少主观因素影响 癌症疗效判定:complete remission (CR) , partial remission (PR) , no change (NC) , progression disease (PD)

系统误差

源于观察指标同质性不佳和(或)测量技术、其他
相关因素产生的干扰

偏倚:在重复测量中,每次得值呈某种倾向性,影
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选择偏倚: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不当
测量偏倚:检测技术及使用条件等因素偏差所致
混杂偏倚:各种非处理因素在各组中分布不均所致, 其来源与选择偏倚有直接关系
成组设计等)和多因素设计(如随机区组设计、交
叉设计、析因设计、重复测量设计等)
实验设计

小规模实验研究 受试对象通常是动物或样品 试验因素根据专业知识选定,非试验因素较易控制 可同时考察多个试验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观测结果的



影响,可将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控制在最低
水平
临床试验设计

受试对象是正常人和患者 面对“伦理道德”和“受试者依从性”两大问题

分析:针刺任何部位或穴位的刺激可能均对失血性 休克有作用;提示针刺对失血性休克有作用,难以 说明“人中沟”穴位的作用
对照设置问题7
7. 样本太小

实验组与对照组必须有统计之足够的样本数量, 才 能对总体具有代表性

举例:中草药治疗急性阑尾炎60 例,抗生素治疗4 例作对照,结果中草药组治愈率70%( 42/60) 、抗 生素组为75%( 3/4) ,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内部影响因素:遗传、营养、体质、心理等
对照的设置要求

对等:除处理因素之外,对照组与实验组要有对
等的非处理因素

同步:对照组与实验组设置之后,在研究进程中 始终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

专设:任何对照组都是为了实验组专门设立,不 能用文献报道、以往结果或其它研究资料代替
对照的形式1
1. 空白对照

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或干预措施 前提:对照组患者不会延误诊断,不影响患者的 治疗、康复
调查研究前功尽弃
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和实验效应
两种药物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观察两组患者血红

蛋白水平变化

处理因素:两种药物

受试对象:缺铁性贫血患者
实验效应:血红蛋白

受试对象(研究对象)

受试对象选择:处理因素敏感+反应稳定 人类:新药疗效试验中应选择中青年患者,疾病诊 断标准,注意心理、病情、病程、生活习惯、个人 嗜好、家庭经济收入、食品种类等因素的组间均衡


动物:种类、品系、年(月)龄 、性别、体重、窝别、 营养状况、生活环境等
处理因素(受试因素)

抓住主要因素:根据目的需要与实施可能来确定;处
理因素太多使分组、受试对象增多,难以控制误差;
处理因素过少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

找出非处理(混杂)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
如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等可影响药物疗效
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实验,互作对照
对照的形式7
7. 历史对照

以往的研究结果或文献报道作对照

考察时间因素带来的变化时采用
可比性差,一般不主张采用


发病率、病因、病情、诊断标准、治疗方案、技
术水平、实验室条件等许多条件随时代变化
对照的形式8
8. 阴性与阳性对照

毒理学实验中最常用

举例:阴性对照组少量癌→动物自发性癌;实验组

分组随机:每个实验对象分到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机会
科研设计原则1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樊翌明
2013年9月
科研设计概述

科研设计( research design) :科学研究具体内容方法
的设想和计划安排,使研究过程中搜集的数据资料能 进行统计分析和专业理论分析,从而验证假说、达到 研究目的。

科研设计目的:收集的信息能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保 证研究结果的先进性、实用性、重复性、经济性


最重要内容:设置对照组,遵守伦理道德,选择和剔
除受试者,提高受试者依从性,控制整个临床试验过
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倚等
调查设计

在没有人为干预措施的前提下,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或 现象进行被动观察

需要根据拟完成的调查任务,结合专业知识和统计学 知识,把现场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尽可能考虑周到

避免在调查结束后存在无法弥补的漏项和缺项,甚至
对照设置问题5
5. 对照不当

对照组与实验组在非实验因素上未达到齐同,非实 验因素干扰了实验因素的作用

举例: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血清IL-6、TNFα 关系,用无骨质疏松症青年妇女作对照

分析:年龄、绝经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照设置问题6
6. 误用空白对照

举例:针刺犬的“人中沟”穴位可改善失血性休克 的低血压和血流动力学,采用空白对照(失血性休 克模型,不进行针刺)

在观测和计算过程中人为过失所造成
不属于统计设计考虑的范畴


应当杜绝过失误差
随机误差

研究对象固有的个体内或个体间变异所致 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做重复测量,每次得值各 不相同,但呈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表现为抽样误差,反映的是样本统计量与 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合适抽样方法可减小随机误差,但无法完全避免 实验数据除计算均值外,还须计算抽样误差

目的:使各组的试验对象具有相同的特征;避免试验 者主观因素对分组的影响;保证试验设计分析结果没 有偏倚

随机化方法:随机数字表、随机排列表和用计算机产 生随机数
随机的体现

抽样随机:每个实验对象参加实验的机会相同,即总 体中每个个体有相同机会被抽到样本中来,保证得到 的样本具有代表性,使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意义

处理因素必须标准化:处理因素的强度、频率、持续 时间、施加方法等,通过文献和预试验找出最适条件
实验效应

受试对象针对处理因素所产生的客观反应 观察指标的选择对实验效应有直接影响

观测指标选择1

关联性 :指标与研究目的存在本质联系,能直接反映 处理因素的作用

客观性:能客观记录、不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指标; 研究对象回答和/或研究人员自行判断,不能客观记录
的指标为主观指标;一些客观指标有时也受人为影响,
应提高有关技术水平,两人进行判断或评定
观测指标选择2

准确性:测定结果与真实情况符合或接近程度 精确性:反复测量一种相对稳定现象时, 所获得结果 彼此接近或符合的程度


灵敏性:如实反映研究对象体内出现微量效应变化的 指标

特异性:易于揭示研究问题的本质又不易被其他因素 所干扰


应用:动物实验,实验室方法学 举例:疫苗研究

对照的形式2
2. 实验对照

采用与实验组操作条件一致的干预措施 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操作、溶媒、试剂等均应设 立实验对照


举例:烟熏剂作病房空气消毒试验,需要不加药 物的单纯烟熏对照,排除烟熏的抑菌作用
对照的形式3
3. 安慰剂对照

安慰剂:外观与受试药物相同,无药理活性

分析: 不能说明是灭滴灵和/或双氧水的作用;设 立对照组(双氧水,或双氧水+常规疗法)
对照设置问题2
2. 对照重叠

举例:观察某毒物对工人的影响,既作了接触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