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供高职专科、中职医学各专业用)
一、课程任务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高等、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医学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医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与临床有关的病人、医生、疾病、药物、诊断、治疗、护理、检验等信息的管理与应用。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各领域尤其是医学领域的影响,建立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基本工具的意识。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常用的医学信息技术基本理论。
2.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常识。
3.熟悉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4.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方法。
5.熟悉医学信息技术各系统的操作流程。
6.掌握医学信息技术各系统的操作方法。
7.熟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和流程
8.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专业学风。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构成,熟悉计算机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功能和用法,能熟练地进行英文和汉字录入;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了解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理解其作用,重点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任务管理操作;重点掌握使用Word字处理软件;掌握Excel中工作表、数据库、图表的应用;掌握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主要服务、基本概念,能使用网络传递、查找资料,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
掌握病毒的检测与防治的基本方法,掌握计算机使用的安全防护,网络安全防护和隐私保护。
掌握医学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理论。
掌握计算机在医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熟悉医院信息系统,掌握临床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熟悉社区卫生系统、区域、远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了解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卫生行政办公信息系统、卫生行业管理信息系统、财会管理信息系统、政策与法规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
四、教学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数
理论实操合计
一、医学信息基础0.5 0.5
二、医学信息系统 1 1
三、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0.5 0.5
四、计算机基础知识 2 2
五、windows操作系统 6 4 10
六、计算机网络 4 2 6
七、MicrosoftOffice办公软件系统12 6 18
八、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 2 2
九、医院信息系统 1 1
十、临床信息系统 2 4 6 十一、护理信息系统 2 4 6 十二、电子病历 1 2 3 十三、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1 2 3 十四、社区卫生系统 1 1 十五、实验室信息系统 1 2 3
十六、区域、远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 1 2
3
十七、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 1 1 2 十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0.5 0.5 十九、医疗救治信息系统0.5 0.5 二十、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0.5 0.5 二十一、卫生行政办公信息系统0.5 0.5 二十二、财会管理信息系统0.5 1 1.5 二十三、政策与法规管理信息系统0.5 0.5 合计 42 30 72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六、大纲说明
(一)适用对象与参考学时
本教学大纲主要供高职、中职卫生专业教学使用,本课程总学时数72学时,其中实操学时为30学时,单元测验或综合作业分为:计算机技术、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公共卫生(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三个单元,期末考试含理论题和操作题两部分,全部在计算机上完成。
学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组成。
职业技能鉴定参加全国统考,在计算机
完成。
(二)教学要求
1.本课程对理论部分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
掌握:之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熟练应用,能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熟悉:指学生对多学的知识基本掌握和会应用所学的技能;了解:指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能够记忆和理解。
2.本课程重点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在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实操步骤,独立、正确、规范地完成各项操作任务。
(三)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动手能力。
2.积极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资源,以学生为主体,多开展必要的讨论与互动,以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教学重要注重强化职业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与作风。
4.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可以通过传统考试和考核办法,但推荐使用计算机,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