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原典出版目录索引(成书—2007)《蒲松龄研究》2008年第3、4期康熙年间本1、蒲松龄手稿本,残存半部8册,即第1、4、5、10卷的全卷,和第2、11卷的前一部分,第3、9卷的后一部分。
237篇,其中31篇为他人代抄,其余206篇为蒲氏手抄,1950年冬在辽宁省西丰县发现,藏辽宁图书馆,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199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曾影印。
2、康熙抄本,今残存4整册又2残册,250篇,第1、3册与手稿本重复,当源出手稿本系统,藏山东博物馆(详细情况见任笃行《一函不同寻常的聊斋志异旧钞》载《蒲松龄研究集刊》第一辑)。
雍正年间本1、雍正元年(1723)殿春亭本,朱缃之子殿春亭主人据手稿本抄录,亡佚。
2、异史本,题名《异史》,18卷,484篇,其中14篇为铸雪斋抄本有目无文者,抄于雍正年间,近殿春亭本。
3、赵执信藏本,残存1卷。
乾隆年间本1、乾隆黄炎熙抄本,12卷(缺2、12卷)262篇,其中3篇未见它本,藏四川大学图书馆。
乾隆16年(1751)铸雪斋抄本,历城张希杰根据济南朱氏殿春亭抄本过录。
12卷488篇(有14篇有目无文),文字、顺序基本同稿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1970年中华书局、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
2、乾隆31年(1766年)赵起杲青柯亭刊本,16卷,425篇,16册,此本为最早刊本,也是后来许多刊本、评注本的祖本。
此本于乾隆50年杭州陈氏和乾隆60年重刊两个重刊本。
山东省图书馆藏。
3、乾隆32年(1767)王刻本,王金范选刻《聊斋志异摘抄》,18卷,265篇,篇间有王氏评语。
浙江省图书馆藏。
4、乾隆32年(1767)福建建安李时宪翻刻青柯亭本,孙楷第、伦敦博物院藏。
5、二十四卷抄本,约抄于乾隆32年前后,24卷,474篇,1962年发现于淄博周村。
篇目、文字与铸雪斋本均有不同。
1980年齐鲁书社影印出版。
6、乾隆50年(1785)杭州陈氏重刊青柯亭本,有改动,433篇。
7、乾隆60年(1795)步云阁青柯亭本选本,10卷,140篇,藏山东省图书馆。
道光年间本1、道光3年(1823)经纶堂刊刻何守奇批点本,名为《批点聊斋志异》,16卷,线装16册,藏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藏国图)。
2、道光4年(1824)黎阳段雪亭辑刻《聊斋志异遗稿》,51篇,均为刊本所无。
光绪4年(1878)有北京聚珍堂翻印本,分为4卷,改题《聊斋志异拾遗》。
1936年又有汉口排印本,题作《聊斋志异未刊稿》。
这是段据雍正旧抄本录补的,间附作者和友人的评语。
这是拾遗本中较完整和可靠的一个本子。
3、道光5年(1825)观左堂吕湛恩辑注本《聊斋志异注》,仅有注释,不载《志异》原文,后有奎文堂增补本。
16卷,线装4册,藏国图。
后有姑苏步月楼翻刻本(16卷,线装6册,藏国图),近年又发现一种单行抄本。
道光23年(1843),广东五云楼刻本始将吕注与《志异》原文合刻,后又有广百宋斋和同文书局绘图本。
4、道光10年(1830)得月簃丛书《聊斋志异拾遗》,满人荣訾编刻,1卷,43目,正文3 9篇,附录2篇,“异史氏曰”中的故事1篇,其中3篇为抄本、刊本所无。
5、道光15年(1835)天德堂刊《批点聊斋志异》,十六卷,线装8册,有王士正评?、何守奇批点,藏国图。
6、道光19年(1839)花木长荣之馆刊何垠注释本,16卷,线装16册,有道光19年沈道宽“序”,藏北京师大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
咸丰初年有穆棣园校订本,又有光绪7年(18 81) 邵州经畲书屋评注合刊本。
7、道光20年(1840)南陵何彤文刻本《聊斋志异》,何垠注,16卷,线装16册,藏国图。
8、道光22年(1842)但明伦评本,朱墨套印,16卷,以青柯亭本重刻本为底本。
有咸丰初年有穆棣园校订本,后来台北学生书局有影印本,藏山东省图书馆。
9、道光23年(1843),广东五云楼刻本,据吕湛恩注本,始将吕注与《志异》原文合刻。
10、道光24年(1844)上海藻文书局石印本,据吕湛恩注本。
咸丰同治年间刊刻本1、咸丰5年(1855)粤东三元堂刊《聊斋志异评注》,16卷,线装16册,内封面镌:“咸丰乙卯年镌青柯亭初雕三元堂合梓”,10行21字,黑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框高12.7c m,宽10.3cm。
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2、同治丁巳(1869)羊城青云楼藏版,《聊斋志异新评》,朱墨套印,16卷10册,藏国图。
此书扉页分两栏,右栏书“广顺但明伦云湖新评,文登吕湛恩叔清释注”、左栏作“朱批增注聊斋志异”。
光绪年间刊刻本1、光绪4年(1878)京都聚珍堂《聊斋志异拾遗》活字本,翻印自道光4年(1824)黎阳段雪亭辑刻《聊斋志异遗稿》。
4卷,附录1卷,线装2册,藏国图、北京师大图书馆。
2、光绪7年(1881)刻本,光绪10年(1884)上海著易堂铅印本,《聊斋志异新评》,1 6卷,线装8册,藏国图。
3、光绪7年邵州经畲书屋刊何垠注本。
4、光绪9年(1883)上海扫叶山房朱墨套印,《聊斋志异新评》,16卷,线装16册,藏国图。
5、光绪12年(1886)广百宋斋藏上海同文书局《详注聊斋志异图咏》石印本,有高昌寒食生叙。
据青柯亭本,新增吕湛恩注,16卷,线装8册,藏国图、山东省图书馆。
另有缩印巾箱本,亦8册。
6、光绪12年(1886)上海:江左书林《聊斋志异新评》石印本,16卷,线装8册,藏北京师大图书馆。
7、光绪13年(1887)知不足斋石印本《详注聊斋志异图咏》,有1887华隐新叙,据同文书局本重加调整,8册。
8、光绪14年(1888)上海鸿宝斋石印本《详注聊斋志异图咏》,16卷,线装8册。
9、光绪14年(1888)敦厚书屋刻吕湛恩注本。
10、光绪17年(1891)四川合阳喻琨刊刻四家合评本,此本是4家(即王、冯、何、但)合评本。
其中冯镇峦评本作于嘉庆23年(1818),早于何、但二家,但至此始刻。
后有光绪末年重庆一得山房重刊本。
藏四川省图书馆。
宣统年间1911年得月簃丛书,《聊斋志异拾遗》,1卷。
民国年间刊刻本1913年上海民国编译书局,《聊斋志异拾遗》,59页。
1914年《聊斋志异逸编》,刘滋桂评注、刊行,2卷,53目,56篇。
1918年上海广益书局《详注聊斋志异图咏》铅印本,16卷,线装16册?,藏国图。
民国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聊斋志异评注》,16卷8册?,王评?、但评?、吕湛恩注释。
民国上海有正书局,《原本加批聊斋志异》,铅印本16卷,线装8册,藏国图。
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聊斋志异拾遗》石印本,1卷,线装1册。
1920年上海中华图书馆《聊斋全集》石印本,线装。
1924年中新书局,《聊斋志异精校全图本》。
1929年北京书局,《聊斋白话韵文》,马立勋,140页1929年《聊斋志异拾遗》,铅印本,线装1册。
1930年竞智图书馆,《聊斋志异外集》,1册。
1932年上海大中书局,《聊斋志异新式标点本》,陶乐动标点,250页。
1932年上海新文化书社,鲍赓生句读本《聊斋志异》,4册。
1933年上海:启智书局,《聊斋志异》,4册。
1933年《选印聊斋志异原稿》,复印件,袁金铠编,线装1册,藏国图。
1934年大达图书供应社,《聊斋志异》,铅印本,朱益明校,2册,再版。
1935年大达图书供应社,《聊斋志异外集》,赵琴石,1册,再版。
1935年新文化书社,《聊斋志异》,何乐铭,4册。
1935年新民书局,《聊斋志异外集》,赵琴石。
1935年上海群学社,《聊斋志异》(标点本),许啸天、胡冀云校阅。
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聊斋志异白话笺注》,16卷,866页,1957重印。
1936年上海世界书局,《聊斋全集》,路大荒,2册,794页。
1936年中央书店,《绣像聊斋志异》,沈亚公校点。
1936年汉口《聊斋志异未刊稿》排印本,据道光4年黎阳段雪亭辑刻《聊斋志异遗稿》排印。
1941年上海新民书局,《聊斋志异拾遗》,59页。
1943年上海广益书局“绣像仿宋足本”,胡协寅校,269页,再版。
1947年自强书局,名为《神仙》,选注《聊斋》故事46篇。
1947年群学书店出版六种书,《凤阳士》、《荷花三娘子》、《花神》、《金和尚》、《巧娘》、《云萝公主》,每种书收14——16篇,许文啸译注。
1953年广益书局,《聊斋志异》,胡协寅校。
1953年锦章书局,《聊斋志异》,上下册。
1954年上海四联出版社,《聊斋的故事》,1—3辑,1955第4辑,何满子。
1955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手稿本,线装5册。
1955年天津通俗出版社,评书《聊斋志异》1—6。
1955年香港:广智书局,《聊斋》,柳栩之编选。
1956年天津人民出版社,评书《聊斋志异》。
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聊斋故事选》,许君远译。
1956年作家出版社,《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439页,66篇,1957、1958重版时增为81篇。
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439页,1.3元。
195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聊斋志异》,2册,866页,2.2元。
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
1957年商务印书馆,《白话浅注聊斋志异》,繁体竖排。
195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评书《“聊斋志异”选集》(第11集),天津文化局剧本创作室。
1957年北京出版社,《蟋蟀鸣:图画本中篇说部》,山雨编著,董天野绘图,70页,据《聊斋》中的《促织》改编。
1958年吉林人民出版社,《聊斋故事》,鲁丁著。
1958年香港中华书局,《聊斋志异选》,张友鹤。
195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评书“聊斋志异”选集》,天津市文化局剧本创作室。
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学小丛书”《聊斋志异选》,87页,0.19元,1978年重印。
1961年上海中华书局,《聊斋故事选译》,于在春。
1961年香港明德图书公司,《聊斋志异拾遗》,赵无忌标点。
1962年中华书局,《聊斋故事选译》,于在春选译。
1962年台湾商务印书馆,《聊斋志异评注》,但明伦、王士祯、吕湛恩评注。
196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译所),《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张友鹤辑校,490篇,12卷,4册1735页,以稿本、铸雪斋本为主,校以青柯亭本。
1963年香港商务印书馆,《聊斋志异》,16卷。
1963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聊斋志异选》(蒙文版)。
1964年台北:世界书局,《校注聊斋志异》。
1966年香港:三联书店,《聊斋志异选评》,刘方喜选注、译评。
1967年台北:世界书局,《足本聊斋志异》,附白话注释。
1967年台北:广文书局,《聊斋志异拾遗》,据1931年本出版,和唐开元小说合刊。
1968年台湾:中华书局,《聊斋志异评注》,刘阶平。
1969年香港:南天书业公司,手稿本,841页。
1969年高雄:复文图书社,《言文对照聊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