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肠道传染病知识培训解析PPT精品课件
肠道传染病知识培训解析PPT精品课件
2021/3/1
18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急性菌痢白细胞数增加,中性粒细胞亦增加, 中毒型菌痢可达(15~30)×109/L以上,慢性菌痢可 有贫血。
--便常规:粘液脓血便,可见脓细胞或白细胞、少量红 细胞和巨噬细胞。
--便培养:检出志贺菌即可确诊。
--乙状结肠镜检查:可直接发现肠腔病变,一般仅适用 于慢性菌痢病人。
2021/3/1
14
②脑型(呼吸衰竭型)
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水 肿及颅内压增高,严重者可发生脑疝。
表现为烦躁不安、频繁抽搐及程度不等的意识 障碍,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肌 张力增高,亦可出现呼吸节律不整,深浅不均, 呈双吸气或叹息样呼吸等呼吸衰竭表现。此型较 严重,病死率高。
2021/3/1
11
1. 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 起病急,有畏寒、高热,继之出现腹痛, 腹泻、里急后重。大便每日可十多次至数十次, 初为稀便,可逐渐转变为粘液脓血便。体检有 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及时治疗,多于1 周左右病情逐渐恢复而痊愈,少数未经治疗者 可发展为慢性。
2021/3/1
12
免疫力低下,细菌侵入肠粘 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繁殖
志贺菌释放外毒素
粘膜炎症反应+ 小血 管循环障碍
病初的水样腹泻和神经系统症状
肠粘膜炎症、坏死和溃疡
细菌被吞噬,很少侵入粘膜下层,亦不 侵入血流,极少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
腹痛、腹泻和脓血便
营养状况极差,尤其老年人或儿童
偶发生败血症
急性典型细菌性痢2021疾/3/1 的发病机制
2021/3/1
3
我国多数地区流行群以B群福氏为主,痢疾杆菌各群、 型均可产生内毒素,是引起全身毒血症的主要因素。
A群痢疾志贺菌还产生外毒素(志贺毒素)具有神经 毒、细胞毒和肠毒素作用,可引起严重的临床表现。
痢疾杆菌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瓜果、蔬菜及 粪便里可生存1~2周,但对热及各种化学消毒剂较 敏感。
2021/3/1
4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 非典型病人、慢性病人及带菌者由于症状轻或无症状 流行病经消化道传播)。病原菌污染水、食物、 生活用品或手,经口感染; 亦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在流行季节可进食被 污染食物或饮用污染的水,引起食物型或水型的暴发 流行。
2021/3/1
19
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夏秋季、不洁饮食或接触史等。
2.临床表现 ①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左下 腹压痛等考虑普通型菌痢;②急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 月考虑慢性菌痢;③有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及循环、 呼吸衰竭,而胃肠道症状轻微考虑中毒型菌痢。
3.实验室检查 急性期病人可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慢性菌痢病人则可有贫血。粪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 或脓细胞及红细胞,粪便培养检出志贺菌。
2016CDC肠道培训
感染内科
2021/3/1
1
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的 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
2021/3/1
2
病原学
痢疾杆菌 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无鞭毛杆菌。按 其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可将本菌分为4群47个血 清型: A群-痢疾志贺菌有12个血清型; B群-福氏志贺菌有16个血清型; C群-鲍氏志贺菌有18个血清型; D群-宋内志贺菌只有1个血清型。
2021/3/1
9
临床表现
1.临床特征: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2.临床类型: (1)急性: ①普通型(典型) ②轻型(非典型) ③中毒型(休克型、脑型、混合型 ) (2)慢性: ①慢性迁延型 ②慢性急性发作型 ③慢性隐匿型
2021/3/1
10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1~3d ,短者数小时,长者可 达7d。痢疾志贺菌感染临床表现较重,宋 内氏痢疾杆菌感染多较轻 ,福氏痢疾杆菌 感染病情轻重介于两者之间,但易转为慢 性。
2021/3/1
15
③混合型
可同时具有上述两型之表现,最为危 险,病死率很高。
2021/3/1
16
2.慢性菌痢
指急性菌痢病程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者 即为慢性菌痢。
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如急性期未及时 诊断及抗菌治疗不彻底者;或为耐药菌株感染; 亦可因患者原有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或 原有慢性疾病如胃肠道疾病、慢性胆囊炎或肠 寄生虫病等。
2021/3/1
17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3型: (1)慢性迁延型: 急性菌痢迁延不愈,长期反复出现腹痛、腹 泻、大便常有粘液及脓血、伴有乏力、营养不 良及贫血等症状。亦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2)慢性急性发作型 有慢性菌痢病史,因进食生冷食物、劳累或 受凉等诱因引起急性发作,出现腹痛、腹泻及 脓血便。 (3)慢性隐匿型 1年内有急性菌痢病史,临床无明显腹痛、 腹泻症状、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乙状结肠镜 检查肠粘膜有炎症甚至溃疡等病变。
(2)轻型(非典型) 全身毒血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不发热 或低热,腹泻次数少,每日可数次,多为稀便 有粘液但无脓血,腹痛轻,无明显里急后重。 病程短,3~7d可自愈,亦可转为慢性。
2021/3/1
13
(3)中毒型: 多见于2~7岁儿童。根椐其临床表现可分3型:
①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主要临床表现: 全身中毒症状:高热,意识障碍 感染性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博 细速,心音低远,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
7
志贺菌释放内毒素
发热及毒血症症状
机体对之敏感
产生强烈过敏反应
血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
全身小血管痉挛导 致急性微循环障碍
内毒素损伤血管壁 引起DIC及血栓形成
加重微循环障碍
感染性休克和重要脏器衰竭
脑组织病变严重者引起脑水 肿甚至脑疝
中毒型菌痢的发病机制
2021/3/1
8
病理
• 主要病变部位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 • 基本病理变化 ◦ 急性期: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粘膜溃疡。 ◦ 慢性期:肠粘膜水肿及肠壁增厚,息肉样增生及疤 痕形成。 ◦ 中毒型菌痢:结肠病变轻,全身病变重。
2021/3/1
5
•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感染后无巩固免疫力,加之不同菌群以及 不同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造成再感染而反 复多次发病。
• 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 为中青年。
2021/3/1
6
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
大部分被胃酸杀死 少量细菌进入肠道
正常菌群+肠粘膜分泌型IgA拮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