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名词解释:等产量线:等产量线( Iso-Quant ),是经济学上用来探讨生产行为时的一个专有名词,指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必须使用两种不同生产因素(例如是K 资本,以及 L 劳力)时,厂商对这两种因素需求量的不同组合,却能达到同样的产量时,这两种因素需求量的组合轨迹,即是等产量线。

经济利润: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 it )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边际产量: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贡献分析法:贡献等于由决策引起的增量收入减去由决策引起的增量成本,即等于由决策引起的增量利润。

有贡献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方案,贡献越大的方案越是好的方案。

完全竞争市场: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在完全竞争市场,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产品同质,买卖双方拥有完全的信息。

价格刚性:是指价格在确定后就不易变动的现象,即价格缺乏弹性。

由于市场竞争被垄断所替代,出现了市场的不完全性,因此物品的价格是由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公司操纵的,因而形成了价格“刚性”,即价格在确定后不易下降,导致物价经常处于较高的指数上。

歧视定价:歧视定价是一种常见的定价策略,企业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针对不同用户的支付能力,制定了不同的收费价格,从而使各类用户都能购买该商品、这是一种以顾客为核心的定价策略。

歧视定价类型包括两种:基于对象、基于空间。

基于对象是指根据顾客的月份、收入水平实施价格歧视.计算题一、已知下列供给和需求方程:1.求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2.如果政府规定的最低价格是每单位5美元,问供给量和需求量各将是多少?3.如果政府规定的最高价格是每单位10美元,问供给量和需求量各将是多少?4.如果需求增加到Q=200-5P ,求出新的均衡交易价格及交易量。

二、某乡镇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300S+200U-0.2S2-0.3U2Q 是每天的产量,S 是每天投入的熟练工人数,U 是非熟练的辅助工人数。

若熟练工人每天的工资10元;辅助工人每天工资5元。

问:若企业总经理决定雇佣400名熟练工人,100名辅助工人,这个决定对吗?若决定每天的工资总额控制在5000元,熟练工人与辅助工人各应用多少?三 、某企业的成本函数为C (y )=4y2+16,y 为多大时平均成本最低?最低平均成本为多少?在该生产水平,边际成本为多少?第一章 绪论1、学科性质:应用微观经济学经济学:研究如何有效、充分利用稀缺资源的学科。

管理学:研究如何规划、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组织成员,以达到有效、充分使用各种组织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应用于现实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帮助企业管理者正确、有效决策的学科。

二、企业的性质和目标企业: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注:虚拟企业--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络的企业组织形式,仅保留企业经营运作中最关键的功能和职能部室,而将不重要的功能和职能部室虚设或省略。

其目的在于通过多个企业间资源的最佳组合,创造出超过企业自身力量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PQ P Q S D 5105100+=-=2、企业是人类交易分工活动的产物交易——分工系统:一 交易-分工活动(1 交易:买卖行、管理型、限额型 2分工:社会分工、组织内分工)二 交易规则4市场机制有: 一 收益、1社会分工(利用比较优势,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

)2买卖型交易(互通有无,增进福利水平。

二 成本:交易费用(——由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行为、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等问题引起。

3、企业的性质①企业是交易-分工活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生产效率的自然产物。

②企业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的交易组织或交易方式。

③用一个长期契约代替一系列短期市场契约。

5、企业的目标①短期——利润最大化三、企业的经济利润1、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显成本: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用于生产过程的厂商自有生产要素的市场价值。

2、企业会计利润=总收入—显成本3、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也叫机会成本)经济利润的意义:经济利润大于0,决策可行;小于0,不可行;等于0,都可选择。

五、管理经济学研究方法1、边际分析法借助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存在的某一因变量依存于一个或几个自变量的函数关系,研究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以比较经济效果的一种分析方法。

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MC=MR2、实证分析法借助概率统计学知识,对某一经营活动建模,进行回归分析、检验、预测。

第二章 成本分析一、管理决策中重要的成本概念1、显成本(Explicit Cost )生产者在要素市场上为购买或租用所需的生产要素而发生的实际支出。

2、隐成本(Implicit Cost )生产者自身所拥有的,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的生产要素的价值。

3、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生产X 产品(最优决策)所需投入的全部经济资源,若用来生产Y 产品(次优决策),得到的Y 产品的市值。

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

4、增量成本:是指引执行一项管理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它既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以是变动成本。

5、沉没成本:指过去已经支出的费用,或者根据协议将来必须支付的费用。

它是非相关成本,不列入决策考虑因素。

二、 成本函数分析(一)短期成本函数(Short-run Cost Function )考察企业在短期(即存在固定生产要素)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短期生产函数Q = f ( L , K) 短期成本函数STC = ω · L(Q) + r · K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1、在短期,企业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无论期间企业是否生产,也不管其生产多少,发生在这些固定要素上的支出都不可变动。

这种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Fixed Cost )。

投入资本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投入资本利润资本利润率⨯==资金周转率销售利润率⨯=2、变动成本(V ariable Cost)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它是企业在可变要素上的支出。

(二)长期成本函数1 在长期,企业不存在任何固定要素,因而也不存在长期固定成本。

长期成本包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2 长期总成本L TC:厂商在长期内在各种产量水平下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小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函数:LTC =L TC(Q)规模报酬与长期总成本曲线如果规模报酬递增,投入的增加就会慢于产量的增加。

由于投入要素的价格不变,因此总成本的增加就会慢于产量的增加。

三、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1、定义: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是指产量的增长率大于成本增长率的情况,如产量增加2倍成本只增加1.5倍。

规模不经济(Diseconomy of Scal e)则指产量增长率小于成本增长率。

(由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都是由厂商变动自己企业的生产规模所引起的,所以又被称为规模内在经济和规模内在不经济。

)2、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的关系规模报酬递增表现为产量增加的速度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速度。

在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这会导致LAC下降,出现规模经济;\反之,规模报酬递减将引起规模不经济。

\ 而规模报酬不变时,若要素价格不变,则LAC保持不变,则既不存在规模经济,也不存在规模不经济。

3、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的区别规模报酬指的是生产函数的一种特性,因此隐含有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假设,而规模经济则没有这一假设。

规模报酬要求投入要素同时按相同的比例增加,而规模经济则允许企业在改变产量水平时改变投入要素组合的比例。

第三节成本利润分析方法一、贡献分析法(contribution analysis)贡献——指的是一项决策能够为企业增加的利润。

贡献是增量利润,它等于由这项决策引起的增量收入减去由这项决策引起的增量成本。

贡献分析法——通过贡献的计算与比较,可以判断一个方案是否可以被接受,这种分析方法称为贡献分析法贡献分析法分析如果贡献(增量利润)大于0,说明这一决策能使利润增加,因而是可接受的;如果有两个以上的方案,而且他们的贡献都是正值,则贡献大的方案就是较优的方案。

(2)生产何种新产品原则——当企业有剩余生产能力可以增加新产品时,应该选择贡献大的产品。

(3)自制还是外购一般集中在零部件上,基本原则是分析增量收入和增量成本。

二、盈亏平衡分析法(breakeven analysis)盈亏平衡分析法也被称为量本利分析法,其主要含义如下:研究产量变化、成本变化和利润变化之间的关系;确定盈亏平衡点产量——保本产量;确定企业的安全边界——企业预期或实际销售量与盈亏平衡点销售量之间的差额,差额大,经营比较安全,风险小。

三、边际分析法(marginal analysis)边际分析主要侧重于分析变量之间的边际关系。

边际利润=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所引起的总收入的增加。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边际收益曲线与价格和平均收益曲线重叠;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在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

边际利润分析法的应用(一)在能够确定单位产品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条件下,可对企业的产量水平做出如下判断: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说明边际利润为正值,即企业增加产量还能使总利润增加,因此此时企业的产量不是最优;边际利润分析法的应用(二)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则边际利润为负值,即企业增加产量反而使利润减少,故此时产量也不是最优,应减少产量才会使总利润增加;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边际利润为0,企业的总利润达到最大,此时的产量才是最优。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一、人性1、欲望无穷——稀缺性欲望:是指人的需要,是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想求得满足的愿望。

马斯洛需要七层说:①基本生理需要②安全的需要③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认知的需要⑥审美的需要⑦自我实现的需要三、消费者均衡(一)含义: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对各种商品的购买中达获得效用的最大化。

注:效用最大化时的状态成为消费者的均衡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消费者既不愿意多购买,也不愿意减少购买。

(二)消费者均衡条件1、基数效用论效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用一定单位来衡量的价值理论。

相关主题